《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丰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14048·1995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生理学的对象和简史 1

生理学的对象和方法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1

生理学的分支及有关科学 1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3

古代关于人体生理的知识 3

近代生理学在西欧的发展 4

俄罗斯生理学的发展 5

巴甫洛夫的生理学原则 6

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发展 6

第二节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机能调节 8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8

新陈代谢 8

兴奋性 8

适应性 9

机体机能的调节 9

神经调节 9

体液及神经-体液调节 10

肌肉的分类、结构与神经支配 11

运动机能及其进化 11

第二章肌肉和神经 11

第一节肌肉的收缩 11

肌肉的特性 12

物理特性与生理特性 12

直接刺激与间接刺激 12

肌肉收缩的特征 13

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13

单收缩 13

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4

肌肉收缩的代谢 15

无氧代谢与需氧代谢 15

肌肉的最初长度对收缩的影响 15

氧债 16

醣类的循环 17

氮化合物循环 17

肌纤凝蛋白(actomyosin)在收缩中的作用 18

肌肉收缩构产热 19

肌肉收缩的机械功 19

肌肉的疲劳 20

第二节神经的传导 21

神经的结构和机能 21

神经传导的速度 22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22

神经的代谢 23

第三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与兴奋过程 23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3

神经的根对不疲劳性 23

刺激的特征 24

强度-时间曲线 24

时值 25

组织被兴奋后其兴奋性的改变 26

电紧张 27

人体神经的电刺激效应 27

电生理学方法 28

神经肌肉的生物电学现象 28

损伤电位 29

动作电位 29

锋电位的传播 30

生物电流学说 31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 32

神经肌肉传递的一般特征 32

神经肌肉接点的电学传递学说 32

神经肌肉接点的化学传递学说 33

化学传递因素与电学传递因素的相五关系 33

机能活动性的概念与间生态学说 33

间生态 35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概述 36

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进化 36

反射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两条路线 36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36

反射论的基本原则 37

决定论的原则 37

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37

反射 38

反射弧及神经中枢 38

反射和反射弧 38

结构的原则 38

神经原和突触 39

反射活动与体液因素 40

效应器的反射性回答 40

轴突反射 40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的特征 41

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的传导 41

兴奋通过突触的机制 41

中枢兴奋的扩散 42

反射活动的协调和中枢抑制 42

反射协调的概念 42

中枢的抑制现象 42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关系 43

交互抑制 43

优势原则 44

抑制学说 44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皮层下各部位的机能 45

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在机体反射活动中的意义简述 45

中枢神经系统与感受器及效应器的联系 45

脊髓神经根分布的分节性 45

延髓是神经节段的复合体 46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 47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 48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所传递的冲动的作用 48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营养性机能 49

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的传递物(介质) 50

脊髓的机能 50

脊髓前根和后根的作用 50

脊髓切断的后果 51

脊髓动物 51

人的脊髓离断的后果 51

临床上某些重要反射 52

牵张反射 53

脊髓的传导路径 53

脊髓的上行传导路径 53

脊髓的下行传导路径 53

锥体外路径 54

锥体路径 54

延髓的机能 55

延髓反射活动的意义 55

延髓在调节肌紧张上的作用 55

迷路紧张反射 56

颈紧张反射 56

中脑的机能 56

网状结构 57

小脑的机能 58

间脑的机能 59

丘脑的机能 59

丘脑下部的机能 60

本能(复杂的非条件反射) 61

第三节大脑皮层的机能 62

机能皮层化 62

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63

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研究方法 63

大脑皮层的细胞结构 63

摘除大脑皮层的后果 64

大脑皮层对骨胳肌运动机能的调节 67

植物性神经区 69

大脑皮层的电现象 70

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条件 72

自然条件反射与人工条件反射 72

第四章高级神经活动 72

第一节条件反射的形成与一般特征 72

条件反射的分类 73

条件反射弧与皮层接通机能 74

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75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75

第二节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76

非条件性抑制 76

外抑制 76

条件性抑制 77

消退抑制 77

超限抑制 77

分化抑制 79

条件抑制 79

延缓抑制 80

皮层抑制的积极本质 80

睡眠抑制 81

催眠相 81

皮层抑制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82

各种抑制的比较 83

第三节皮层神经过程的活动规律 83

皮层神经过程的运动 83

神经过程的运动与诱导的相互联系 85

皮层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85

第四节大脑皮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86

分析器概述 86

分析器的概念 86

分析器机能的皮层定位 86

分析活动与综合活动 87

分析活动 87

综合活动 88

皮层机能镶嵌式与动力定型 88

皮层机能镶嵌式 88

皮层神经过程的特征与神经型 89

皮层神经过程的特征 89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类型与皮层活动的病理学 89

皮层动力定型 89

神经型的分类 90

神经过程的可塑性与神经型的形成 90

药物与激素对皮层机能的影响 90

实验性神经症 91

第六节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 92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92

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现实的抽象化 92

人类神经型的特征 93

分析器生理概述 95

第五章分析器 95

第一节分析器的一般特征 95

感受器的分类 96

刺激强度与感觉的关系 96

第二节皮肤感受器的机能 97

皮肤感受器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97

皮肤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和大脑终末部分 97

温度觉 97

触觉 98

痛觉 98

嗅感受器的结构 99

有气味物质对嗅感受器的作用 99

嗅感受器 99

第三节外部化学感受器的机能 99

味感受器 100

味感受器的结构 100

有味物质对味感受器的作用 100

第四节光感受器的机能 101

光感受器结构及机能的概观 101

眼的折光装置 103

折光媒系统 103

眼的调节作用 104

瞳孔反射 106

眼的折光异常 106

感光时光感受器内的变化 107

光化学的变化 107

眼内压 107

形态学上的变化 108

光感受器的生物电现象 108

无色视觉 109

对光的敏感度 109

适应现象 109

视后象 109

融合现象 109

扩散 110

色觉异常 110

色觉 110

对比现象 110

色觉的敏感度 110

色觉学说 111

眼球运动及空间感觉 111

单眼视觉 111

视野 112

眼球的运动装置 112

双眼的相对点 113

立体视 113

双眼视觉 113

眼球的保护 114

第五节音感受器的机能 114

音感受器及其结构 114

外耳 115

中耳 115

内耳 115

音感受器传入中枢的径路 116

音波在音感受器中的传导 116

音感受器的电现象 118

听觉的敏感度及其适应 118

听觉学说 119

听觉的适应 119

声音方向的判定 120

第六节内感受器 120

内脏痛觉的感受 120

肌肉与肌腱的感受器 121

前庭器官——头部位置和运动的感受器 121

前庭器官的结构 121

椭圆囊与球囊的机能 122

半规管的机能 122

内分析器在机体机能调节上的意义 123

血液 124

内环境的概念 124

第一节机体的内环境和血液概述 124

第六章血液 124

体液 124

血液的机能 125

第二节血液的化学组成和理化特性 125

化学组成 125

颜色和比重 126

粘滞性 126

渗透压 126

酸硷度 127

血量的测定方法 128

正常人的血量及其生理变化 128

第三节血液总量 128

内环境理化因素恒定的意义及共调节 128

血量恒定的意义及其调节 129

输血 130

第四节血液细胞 130

红血球的形态、机能及数量 130

形态与机能 130

数量 130

血红蛋白 131

化学组成和特性 131

通透性和脆性,红血球溶解 132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浓度 132

测量法 132

红血球的悬浮稳定性——沉降率 133

血型 134

AB0血型 134

Rh因子 135

红血球的生成与破坏 136

红血球的生成 136

红血球的破坏 137

红血球的寿命 137

白血球 137

形态和机能 137

数量 138

生命史 139

免疫概念 139

血小板 139

血球量恒定的意义及其调节 140

血球量恒定的意义及血液系统的概念 140

红血球量的调节机制 141

白血球量的调节机制 141

第五节血液凝固 142

血液凝固及其机制 142

加速及延缓血凝的方法 143

凝血时间与流血时间的测定 144

循环机能的进化 145

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145

第七章循环 145

第一节循环生理概述 145

循环生理知识的发展 146

第二节心脏的机能 146

心脏的结构 146

心动周期 148

离体心脏的周期性活动 148

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收缩的特征 149

自动节律性 149

传导性 150

兴奋性与收缩性 151

刺激强度与心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52

期外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152

阶梯现象 153

心的生物电现象 153

心电图的记录和意义 153

胸前导程 155

单极导程 155

心的电轴 155

爱因多芬的三角形假设 156

心内压力和容积变化——心脏射血机制 157

心搏频率及其变化 159

心尖搏动及心声 159

心输出量 160

心输出量的测定法 160

正常人体的心输出量 161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61

心搏频率与每搏输出量的关系 162

体育锻炼对于心输出量的影响 163

第三节血管的机能 163

血管的分类及其特征 163

器官血流量的实验测定法 164

流量 164

流速或血流线速度 164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力学 164

循环时 165

血压 165

动脉中的血流与血压 166

动脉管壁的弹性作用 166

动脉血流 167

动脉脉搏 167

动脉血压 167

人体动脉血压 169

血液贮藏库 170

血管容量与血液总量的相对关系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170

动脉血压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170

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 170

毛细血管的机能 171

毛细管壁的收缩性 172

毛细管壁的通透性 172

毛细管血压 172

静脉中的血流与血压 172

静脉血流与静脉血压 172

静脉脉搏 173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 174

迷走神经的作用 174

心神经的作用 174

第四节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174

心脏神经的中枢及其紧张性 175

血管舒缩神经的作用 176

血管舒缩神经的发现 176

缩血管神经 176

舒血管神经 177

血管运动中枢及其紧张性 178

舒缩血管中枢的相对重要性 178

脊髓的缩血管神经原 178

延髓血管运动中枢 179

调节血管运动的高级中枢 179

减压反射 180

心血管机能的反射性调节 180

加压反射 181

各部分血管内感受性冲动对循环机能的反射件影响 181

皮肤及其他感受性的心血管反射 181

血液分配的反射性调节 182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对循环的调节作用 183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性因素 184

肌肉运动时的循环系统机能 186

出血与止血 186

止血机制 186

冠脉循环 187

第五节心、肺、脑的血液循环特征 187

肺循环 188

脑循环 189

第六节组织液与淋巴及其循环 189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 189

组织液与淋巴的生成 190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190

脑脊液 191

第八章呼吸 193

第一节呼吸运动 193

呼吸器官 193

膈肌运动 194

呼吸运动的力学 194

呼吸香 194

肋骨运动 195

呼吸运动的描记 196

呼吸时肺内与胸腔内压力变化 196

肺内压 196

胸内压 197

腹内压 198

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 198

肺机能的测定 199

肺和肺泡的通气 199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01

肺泡结构与气体弥散 201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及运输 201

人工呼吸 201

呼吸气体的成分与分压 202

血液气体的分压 203

气体的交换 204

血液气体及其运输 204

气体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 204

氧的化学结合与运输 205

二氧化碳的化学结合与运输 206

血液二氧化碳运输与血液酸硷平衡 208

硷储藏 208

氧的利用(生物氧化) 209

氢离子浓度 209

呼吸中枢 210

延髓呼吸中枢的定位及机能 210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210

延髓呼吸中枢的自动节律性及较高级部位对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 211

肺感受器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213

血液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 214

血液中氧与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14

化学感受器的机能 215

二氧化碳的作用机制 215

酸硷反应对呼吸的作用及其机制 216

缺氧对呼吸的作用及其机制 217

防御性呼吸反射 218

其他内外感受性呼吸反射 218

阵呼吸 218

防御性呼吸反射及其他内外感受性呼吸反射 218

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219

肌肉运动时呼吸的适应性反应 219

第四节发声 220

第九章消化及吸收 222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 222

消化对于机体的意义 222

消化机能的进化 222

腺体分泌的机制 223

消化生理学的发展 223

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 224

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224

唾液腺与唾液 225

唾液腺的位置及其神经支配 225

唾液的收集方法 225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226

唾液的作用 226

唾液分泌的调节 227

非条件反射性的唾液分泌 227

条件反射性的唾液分泌 227

吞咽 228

唾液腺机能对于各种食物和有害物质的适应 228

咀嚼 228

第三节胃内的消化 229

胃与胃液 229

胃的结构 229

收集胃液的方法 230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31

胃液分泌的调节 233

复杂的神经反射期 233

化学物质的作用 234

胃的运动 235

各种食物和某些药物对胃液分泌的作用 235

胃在消化时的运动 236

饥饿收缩 237

胃运动的调节 238

胃的排空及其机制 238

呕吐 239

第四节小肠内的消化 239

胰腺与胰液 240

胰腺的外分泌 240

胰液的收集方法 240

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40

复杂的神经反射期 241

胰液分泌的调节 241

体液因素的作用(肠期) 242

各种食物对胰液分泌量的作用 242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243

肝的分泌胆汁 243

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243

胆汁的作用 243

胆囊的作用和胆囊运动 243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244

复杂的神经反射期 244

体液因素的作用(肠期) 244

小肠的运动 245

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245

小肠液 245

小肠液的分泌 245

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45

第五节大肠内的消化 247

大肠的分泌物及细菌的活动 247

大肠的运动 247

排粪动作 248

肠管运动的调节 248

消化器官活动的完整性 249

第六节吸收 249

吸收的过程 249

生理-生物化学机制 251

吸收机能的调节 251

吸收的机制 251

物理-化学机制 251

醣类的吸收 252

蛋白质的吸收 252

脂肪的吸收 253

脂肪吸收的形式和吸收后在上皮细胞内的变化 253

脂肪吸收的途径 253

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253

水分的吸收 253

无机盐类的吸收 254

第十章新陈代谢 255

第一节新陈代谢与营养概述 255

新陈代谢的概念 255

人体物质收支及能量收支的平衡 255

营养的意义 256

物质代谢的研究法 256

第二节醣、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 257

醣的代谢 257

醣在吸收后的转变 257

肝脏在醣代谢中的作用 257

血糖的正常水平及其恒定的意义 258

醣代谢的调节机制 259

醣的营养意义 260

蛋白质代谢 260

蛋白质在吸收后的转变 260

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261

氮平衡 261

蛋白质代谢的调节机制 261

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262

脂肪代谢 262

脂肪在吸收后的转变 262

储藏性脂肪的分布和来源 262

脂肪代谢的调节机制 263

肝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263

第三节机体全身的总代谢 264

食物的热价及能量代谢测定法 264

食物的热价 264

呼吸商 264

脂肪的营养意义 264

人体能量代谢测定法 265

影响能量代谢的基本因素 266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66

肌肉活动的影响 266

神经紧张的影响 266

基础代谢的测量 267

环境温度的影响 267

基础代谢 267

基础代谢的生理变化及其正常水平 268

基础代谢的异常变化 269

肌肉活动时的能量代谢 270

肌肉活动时代谢率的测量 270

肌肉活动时的能量来源 271

肌肉活动后代谢率的恢复 271

肌肉工作的效率 272

劳动强度与能量消耗率 272

高级神经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 273

能量代谢的调节 273

能量代谢的神经-体液性调节 273

营养物质的合理供给量 274

热能的供给量 275

蛋白质的供给量 275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量 276

第十一章体温调节 277

第一节正常人体的温度 277

体温的意义 277

人体温度的测量 277

体温的正常变动 278

第二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 279

产热过程 279

机体产热的部位 279

食物对产热的作用 279

散热过程 280

散热的方式 280

汗的分泌 281

血液循环和呼吸在散热过程中的作用 282

脊髓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283

神经-体液机制的作用 283

中枢部分 283

传出神经的作用 283

传出环节 283

第三节体温的调节机制 283

丘脑下部的体温中枢 284

大脑皮层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284

机体对冷和热环境的反应和适应 285

对冷环境的反应和适应 285

对热环境的反应和适应 286

在冷、热适应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所起的作用 286

肾单位 287

肾脏结构的特点 287

排泄生理概述 287

第一节肾脏的生理 287

第十二章尿的排泄 287

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288

尿的特性和组成 289

尿量和尿的特性 289

尿的化学组成 289

尿生成的过程 290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90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91

肾小管的排泄作用 293

影响泌尿的因素 293

清除率试验法 294

清除率试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94

清除率试验法及其意义 294

肾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295

机体水平衡 295

水的摄入的调节 296

水的排出的调节——水利尿 296

肾在保持酸硷平衡中的作用 297

磷酸盐的排泄 297

游离有机酸的排出和氨的合成 297

肾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298

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298

肾脏活动的调节 298

肾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298

高级神经活动对泌尿的影响 299

第二节排尿的生理 299

输尿管的运动 299

膀胱及排尿动作 299

第十三章内分泌 302

第一节内分泌生理概述 302

激素的一般特征 302

内分泌腺在神经-体液调节中的作用 302

研究内分泌腺机能的方法 303

第二节甲状腺 303

形态与结构 303

甲状腺素的发现 304

切除甲状腺的后果 304

甲状腺激素 304

甲状腺内的其他活性物质 305

甲状腺的活性激素的本质 306

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观察 306

甲状腺机能不足症 306

甲状腺机能过盛——突眼性甲状腺肿 306

甲状腺的机能 306

刺激代谢作用 307

增进发育 307

甲状腺活动的调节 307

甲状旁腺机能不足症 308

第三节甲状旁腺 308

形态与结构 308

甲状旁腺搐搦 309

血液内的变化 309

加重搐搦的因素 309

甲状旁腺的机能 309

甲状旁腺激素 309

甲状旁腺素的作用 310

甲状旁腺素的作用机制 310

抗糖尿病激素——胰岛素的发现 311

胰岛同糖尿病的关系 311

形态与结构 311

第四节胰岛 311

甲状旁腺活动的调节 311

胰岛素的来源和理化性质 312

胰岛素的分泌失常 312

胰岛素缺乏症 312

胰岛素过多症 313

中枢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 314

高浓度血糖对胰岛细胞的直接作用 314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314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314

胰岛素的作用 314

胰岛的第二个激素 315

胰高血糖素(G1ucagon) 315

第五节肾上腺 315

形态与结构 315

肾上腺髓质 315

肾上腺素的化学和性质 315

对于心脏 316

对于内脏平滑肌 316

对于醣代谢 316

对于血管系统 316

肾上腺素的作用 316

肾上腺髓质活动的调节 317

肾上腺皮质 317

肾上腺皮质缺乏症 318

切除肾上腺后的症状 318

人类的肾上腺皮质不足症——阿狄森病 318

肾上腺皮质激素 318

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318

肾上腺皮质活动的调节 320

血液供给 321

形态与结构 321

第六节垂体 321

神经供给 322

切除垂体的后果 322

幼年动物生长停滞 322

性腺萎缩 322

甲状腺萎缩 322

肾上腺皮质萎缩 322

代谢障碍 322

垂体前部的激素及其作用 322

生长激素 322

生乳素 323

促性腺激素 323

垂体前部活动的调节 323

促甲状腺激素 32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323

垂体中间部的机能 324

神经垂体的激素及其作用 324

加压素 324

催产素 324

神经垂体活动的调节 325

第七节松果腺 325

第二节男性生殖器官的生理 326

睾丸的生精作用 326

睾丸的机能 326

切除性腺的作用 326

第一节生殖生理概述 326

第十四章生殖生理 326

睾丸的内分泌机能 327

雄激素 327

雄激素的作用 327

睾丸活动的调节 328

男性附性器官的机能 328

竖阳 328

卵巢的机能 329

卵巢的生卵作用 329

射精 329

第三节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 329

卵巢的内分泌机能 330

雌激素 330

雌激素的作用 330

孕激素 331

孕激素的作用 331

雌性生殖周期 331

下等哺乳动物的生殖周期——动情周期 331

人类的生殖周期——月经周期 332

卵巢活动的调节 334

垂体对于性腺机能的影响 334

卵巢内分泌在生殖周期中的作用 334

性腺对于垂体机能的影响 335

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对于性机能的影响 335

第四节受精、妊娠和授乳 335

受精 335

妊娠 336

胎盘的形成 336

胎盘的内分泌机能 337

分娩 337

分娩发生的机制 338

乳腺与授乳 338

乳腺的发育和分泌 338

乳腺发育和活动的调节 339

索引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