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颈椎的解剖 1
一、普通颈椎 1
二、特殊颈椎 4
三、颈椎的连接 8
第二节 颈髓、颈脊神经与颈部交感神经 15
一、脊髓的大体解剖 16
二、颈髓的内部结构 19
三、颈髓的生理 22
四、颈脊神经 23
五、颈丛与臂丛 27
六、颈部交感神经 28
第三节 颈髓的血供 31
一、椎动脉 31
二、脊髓的血液循环 33
第四节 颈椎的生物力学 38
一、颈椎椎节的生物力学 38
二、脊髓的生物力学 43
三、颈椎损伤及颈椎病有关的生物力 47
第二章 骨质增生症的发生机理 52
第一节 病因病机(中医) 52
一、气血虚怯 53
二、辛苦失度 53
三、肾阳不足 53
四、寒湿外侵 53
五、湿热蕴结 53
八、气血亏虚 54
九、肝肾不足 54
六、痰瘀交阻 54
七、寒饮停滞 54
第二节 病因病理 55
一、病因 55
二、病理变化 70
三、颈椎骨质增生症的发生机理 83
第一节 一般症状及X线片表现 86
一、一般症状 86
第三章 颈椎骨质增生的诊断 86
二、X线片表现 87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 88
一、神经根型 88
二、椎动脉型 89
三、脊髓型 91
四、食管型 94
一、臂丛神经炎 95
第三节 相关疾病的表现与诊断 95
二、横贯性颈脊髓炎 96
三、后纵韧带骨化症 96
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97
五、脊髓空洞症 97
六、脊髓痨 98
七、脊髓血管畸形 98
八、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 99
九、脊髓肿瘤 99
十一、颈肋综合征 100
十、肩关节周围炎 100
十二、颈椎风湿病 101
十三、肋骨——锁骨综合征 101
十四、类风湿性颈椎炎 101
十五、美尼尔氏病 102
十六、末梢神经炎 102
十七、内听动脉栓塞 103
十八、脑动脉硬化 103
十九、神经官能症 104
二十一、头痛 105
二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105
二十二、腕管综合征 107
二十三、位置性眩晕 108
二十四、胸椎黄韧带钙化 108
二十五、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108
二十六、枕骨大孔区肿瘤 109
第四章 颈椎骨质增生的治疗 110
第一节 药物治疗 110
一、常用药物 110
二、家庭用药的选泽 113
一、治疗原理 118
第二节 牵引治疗 118
二、牵引方法 119
三、家庭牵引治疗 120
四、大重量牵引 124
第三节 手术治疗 126
一、手术病例选择、术前准备及手术入路 127
二、颈椎前路手术 139
三、后路经硬脊膜或硬脊膜外途径骨赘切除术 144
二、共鸣火花电疗法 149
第四节 其他疗法 149
一、直流感应电联合疗法 149
三、磁疗法 150
四、高压低频电流疗法 150
五、红外线疗法 151
六、激光疗法 151
第五章 中医药治疗 152
第一节 中药治疗 152
一、内服方 152
二、离子导入方 292
三、注射方 324
四、熏洗方 336
五、贴熨方 342
六、药枕方 381
七、其他方 383
第二节 推拿治疗 391
一、常用手法 391
二、临床运用 393
第三节 名老中医治疗手法 412
一、陈占魁手法 413
二、陈业田手法 414
三、戴俭国手法 415
四、狄任农手法 416
五、董万鑫手法 417
六、杜子明手法 418
七、冯天有手法 419
八、阙再忠手法 420
九、黄乐山手法 421
十、江安民手法 422
十一、李墨林手法 423
十二、李奇炎手法 426
十三、林如高手法 427
十四、罗有明手法 428
十五、刘道信手法 428
十六、刘寿山手法 430
十七、沈跃生手法 431
十八、孙树椿手法 432
二十、魏指新手法 434
十九、王万明手法 434
二十一、杨加录手法 440
二十二、杨清山手法 440
二十三、杨希贤手法 443
二十四、郑怀贤手法 444
二十五、章宝春手法 445
第四节 针灸、拔罐治疗 447
一、单穴 447
二、多穴 454
三、头皮针 457
四、耳针、耳压 458
五、电针 464
六、温针 465
七、梅花针 466
八、水针 467
九、拔罐 469
第五节 气功治疗 471
一、基本功法 471
二、辅助功法 477
一、正确的睡姿 482
第六章 颈椎骨质增生症的预防 482
第一节 颈椎骨质增生症的预防 482
二、避免颈部外伤 486
三、纠正不良体位 487
四、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89
第二节 颈椎骨质增生症的保健 489
一、颈肩部保暖 489
二、颈椎操 490
主要参考文献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