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0.1 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语言理论各并列学科 1
0.2 语言使用的语言学:语用综观(语用视角) 3
目 录 7
语用学的大格局——译者序 7
0.3 语用学与跨学科性 8
0.4 语言的表意功能 10
译文说明 11
0.5 一个永无止境的任务? 12
0.6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13
0.7 全书鸟瞰 14
作者为中文版所写的序 17
第一编 语用综观(语用视角) 18
导言 18
1语言与语言使用 19
1.1.1 指示现象 20
1.1 语用学的常见论题 20
原版序言 23
1.1.2 言语行为 25
1.1.3 内隐意义 30
意义完全外显的不可能性 30
传达内隐意义的规约手段 32
外显的策略性避免 37
1.1.4 会话 43
1.2 常见论题的共同性 49
1.3 意向性问题 54
1.4 语言使用的类型 57
1.5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59
1.6 研究课题 60
2 关键概念 65
2.1 做出选择 65
2.2 变异性、协商性和适应性 69
2.3 适应性和普遍性 74
2.4 四个研究角度 77
2.5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80
2.6 研究课题 82
第二编 语言表意功能的若干问题 86
导言 86
3语境 87
3.1 总体画面 87
3.2 交际语境的要素 89
3.2.1 语言使用者:发话人与释话人 90
发话人的多种发话声型[voices] 90
释话人的多种角色 95
当发话人成为释话人时 99
会话人数量的影响 100
3.2.2 心智世界 101
3.2.3 社交世界 105
3.2.4 物理世界 110
时间指称 110
空间指称 113
物理世界中的发话人与释话人 116
言语的“物质”条件 117
3.3 语言信道与语言语境 119
3.3.1 语言信道 119
3.3.2 语言语境 120
语境衔接 121
互为语境性 123
话语序列[sequencing] 125
3.4 语境的生成 126
3.4.1 视野线 128
3.4.2 语境的调控 129
3.4.3 语境化 130
3.5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131
3.6 研究课题 132
4 结构 134
4.1 语言、语码与风格 135
4.2 话语构建的要素 140
4.2.1 语音结构 141
4.2.2 词素与词 142
4.2.3 小句与句子 145
4.2.4 命题 148
4.2.5 超句单位 152
4.3 话语与话语束 153
4.4 话语构建的原则 157
4.4.1 句子性话语构建 159
4.4.2 超句性话语构建 162
4.4.3 话语束的构建 165
4.5 综合的选择过程 167
4.6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168
4.7 研究课题 169
5 动态性 171
5.1 交际动态性的“定位” 172
5.1.1 时间维度 172
5.1.2 动态性与语境 174
5.1.3 动态性与结构 175
5.2 活动、事件、表意框架 176
5.3 意义生成的策略 181
5.4 互动性意义生成的动态性 183
5.4.1 布达佩斯歌剧院 183
5.4.2 伯克利咖啡店 185
5.4.3 从布鲁塞尔到法兰克福 190
5.4.4 从贝拉吉奥到利纳特 193
5.5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197
5.6 研究课题 198
6 意识突显性 200
6.1 社会心智 201
6.2 感知与呈现、规划、记忆 204
6.2.1 感知与呈现 204
6.2.2 规划 210
6.2.3 记忆 211
6.3 意识突显性程度 212
6.4 工具性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 awareness] 217
6.4.1 工具性语用意识的标记语 219
行为的本质 227
6.4.2 工具性语用学[metapragmatics]和语言性 227
概念、实践活动与语言意识形态 228
自我监控 231
6.5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231
6.6 研究课题 232
第三编 课题与趋势 236
导言 236
7 微观语用问题 237
7.1 语言资源需要语用综观 237
7.1.1 小品词的排序 237
7.1.2 施为性问题 241
7.2 小型互动的语用学 253
7.2.1 非正式交谈 254
7.2.2 一例具有公共制度特征的事件 258
7.3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262
7.4 研究课题 263
8 宏观语用问题 267
8.1 宏观层面上的语言资源的语用综观(语用视角) 268
8.2 语言使用中的宏观过程 269
8.2.1 跨文化和跨国度交际 269
石头——只管向四面八方打 269
谁引爆了埋在会议下的地雷? 275
8.2.2 语篇与意识形态 279
8.2.3 大范围社会性辩论的语用学分析 283
8.3 小结与进一步阅读 297
8.4 研究课题 297
9 语用学全景 298
9.1 本学科的构成传统溯源 299
9.2 学科划界问题 306
9.3 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的早期与同期理论 309
9.4 再论跨学科性 316
9.5 进一步阅读 320
参考文献 321
附录关键词汉英对照表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