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 求索路漫漫 1
◎共和国诞生前28年,上海滩,一群热血志士揭开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序幕。一年后,一周岁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3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年仅十岁的中国共产党人预演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开国大典”,“毛主席”的称呼由此开始,瑞金成为“瑞京” 14
◎“工农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陕北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语出惊人:我们要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8
◎“和平建国”的呼声和努力,最终为内战的阴霾所吞没。人民共和国注定要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 41
二 宏声响寰宇 57
◎胭脂河畔,毛泽东亮起了彻夜不灭的灯光。中共的“五一”号召传遍四海,八方闻风响应。共和国开国的步履从此迈出 57
◎西柏坡,在那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毛泽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一篇新年献词,预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75
◎新中国成立前夕,最后一次中央全会,绘出了人民共和国的绚丽蓝图 84
◎“进京赶考”,毛泽东谈笑风生。西苑机场,“完成了一件大事” 93
三 千流归大海 115
◎一艘名叫“波尔塔瓦”号的苏联货船,开通了从香港到大连的秘密通道 115
◎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悄然北上。大连最高级的“关东酒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132
◎两位年过七旬的华侨领袖风尘万里,奔赴京都 147
◎李家庄·哈尔滨·香港·沈阳。轰动全国的55人声明 158
◎大海纳百川。各路民主人士终于齐聚北平 177
四 巨手奠国基 185
◎勤政殿,国共和谈揭开了新政协的序幕。北平,留下了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 185
◎双清别墅,毛泽东与各路英豪共商建国大计 197
◎解放区,工会、青年团、妇联、文联等组织相继恢复或重建,共同托起人民共和国雄伟的大厦 213
◎毛泽东曾计划秘密访苏。面对斯大林派来的使者,他胸有成竹,谈兴极浓,一谈就是三天 231
五 殷殷北来风 231
◎莫斯科,中苏两党首次会谈。斯大林提醒说:要警惕帝国主义利用“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涉 238
◎斯大林说:“为弟弟超过老大哥,加速进步而干杯!”中共领袖们为斯大林的道歉深为感动 249
六 群英聚帝殿 259
◎勤政殿里,会聚着134颗政治“明星” 259
◎毛泽东指着新政协代表名册说:“这是一部天书。”其乐融融中,有人向隅而泣 271
◎开国“大宪章”三易其稿,最后却没有写进社会主义 283
◎周恩来“请教长者”,七十老翁争论国号。司徒美堂一语惊人:“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中华民国的烂招牌。仍然叫做中华民国何以昭告天下百姓?” 303
◎一则从北平发出的征集国旗、国歌、国徽的启事,撩动了千万人立基开国的情怀 317
七 众星汇一堂 327
◎在2992幅应征作品中,五星红旗被选定为国旗,曾联松获得500元奖金。开国后的第一个夏天,国徽图案终获通过 327
◎皇都变成国都。毛泽东主张用公元纪年。画家徐悲鸿为国歌出了个好主意 341
◎怀仁堂被装上了“九头鸟”,震惊世界的声音从这里传出 354
八 辉煌极盛典 377
◎大典方案最终敲定,天安门成了共和国的象征 377
◎周恩来一眼看上了两位日本美术家的设计方案。天安门城楼,大红宫灯高高挂 389
◎庄严的开国大典,在30万人的欢呼声中隆重举行 399
◎毛泽东说:“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人民共和国大厦巍然耸立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417
九 普天同欢庆 435
◎飘扬的国旗,高亢的歌声,炽热的情感 大江南北沉醉在一片狂欢之中 435
◎从平壤到巴黎,从曼谷到纽约,千万名华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 455
◎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一个秋天,世界,一同把目光投向了北京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