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目录 1
致谢 5
本书使用说明 6
引言 8
科学的社会基础 12
实验技术与数据处理 15
数据的选择 18
科学中的价值因素 20
聚合水与怀疑态度的作用 23
利益冲突 25
学术研究的企业资助 26
利益的冲突 26
发表与公开 28
研究材料的共享 32
荣誉的分配 33
取得应得的荣誉 34
署名惯例 35
谁应当享有脉冲星发现者的荣誉? 37
科学中的错误与疏漏 39
发表成果的惯例 41
科学中的不轨行径 42
基金申请中的捏造 44
剽窃一例 45
对违背伦理规范的回应 46
权衡的过程 48
科学家在社会中 50
国家研究理事会及对社会的服务 52
参考与提示 53
附录1:案例研究的讨论 59
数据选择 59
利益冲突 59
学术研究的企业资助 60
研究材料的共享 60
发表成果的惯例 61
取得应得的荣誉 61
基金申请中的捏造 62
剽窃一例 62
权衡的过程 63
附录2: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COSEPUP) 64
美国科学院(NAS) 64
美国工程院(NAE) 64
美国医学研究院(IOM) 65
译者附录1:1999年世界科学大会(WCS)文献选编 66
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 66
序言 66
二、科学促和平 71
一、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 71
三、科学促发展 72
四、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 75
科学议程——行动框架的解释性说明 78
新形势 78
新任务 82
行动基准 83
一、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 83
1.1 基础研究的作用 83
1.2 公共和私营部门 84
2.1 科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85
二、科学为和平与发展服务 85
1.3 分享科学信息和知识 85
2.2 科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86
2.3 科学与技术 87
2.4 科学教育 87
2.5 科学为和平与解决冲突服务 88
2.6 科学与政策 88
三、社会的科学为社会服务 89
3.1 社会的需求与人类的尊严 89
3.2 伦理问题 90
3.3 扩大对科学的参与 90
有关的会议 91
3.4 现代科学与其他知识体系 91
科学议程——行动框架 96
序言 96
一、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 97
1.1 基础研究的作用 97
1.2 公共部门和私立部门 98
1.3 科学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99
二、科学为和平与发展服务 100
2.1 科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100
2.2 科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01
2.3 科学与技术 103
2.4 科学教育 104
2.5 科学为和平与解决冲突服务 105
2.6 科学与决策 106
三、科学扎根于社会,科学服务于社会 108
3.1 社会的需要与人的尊严 108
3.2 伦理问题 109
3.3 扩大在科学方面的参与 110
3.4 现代科学与其他知识系统 110
后续活动 111
译者附录2: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14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律准则》问世记 116
译后记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