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一、家畜育种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 1
二、家畜育种工作的简史 1
三、家畜育种工作的特点 2
四、我国畜禽育种工作的成就 3
五、家畜育种学的内容与任务 4
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与驯化 6
第一节 家畜的起源 6
第二节 动物的驯化 8
第三节 家畜的野祖 10
第四节 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的变异 11
第二章 家畜的生长与发育 13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概念与其研究意义 13
第二节 研究家畜生长发育的方法 14
第三节 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18
第四节 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33
第五节 培育与培育的原则 37
第一节 家畜的外形 40
第三章 家畜外形、体质与生产力 40
第二节 家畜的体质 45
第三节 家畜体质外形的鉴定 49
第四节 家畜的生产力 55
第四章 选择原理 64
第一节 达尔文与选择学说 64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择 67
第三节 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78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选择与选择效果的预估 84
第五节 阈性状的选择 88
第六节 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90
第五章 种用价值的评定 93
第一节 性能测定 93
第二节 系谱测定 94
第三节 同胞测定 96
第四节 后裔测定 97
第五节 合并选择 100
第六节 育种值的估计 105
第七节 多个性状的综合评定 111
第一节 选配的概念和作用 121
第六章 选配 121
第二节 个体选配 123
第三节 近交程度的分析与近交的应用 129
第四节 种群选配 142
第五节 选配计划的制订 144
第七章 品种及其选育 148
第一节 品种学说 148
第二节 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159
第三节 本品种选育 163
第四节 引种与风土驯化 167
第一节 品系的概念和类别 175
第八章 品系繁育 175
第二节 品系繁育的作用 179
第三节 品系的建立与运用 182
第四节 品系的鉴定与维持 193
第九章 杂交育种 196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作用和原则 196
第二节 品种的杂交改良 197
第三节 新品种的育成 202
第四节 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 213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16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 216
第二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219
第三节 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途径 229
第十一章 育种的组织和措施 233
第一节 我国家畜育种的方向和任务 233
第二节 家畜育种的组织工作 236
第三节 畜牧场内部的常规育种工作 243
家畜育种学实习指导 247
实习一 部位识别与体尺测量 247
实习二 生长发育的计算与生长曲线的绘制 250
实习三 体质外形的观察 253
实习四 体重估测与体尺指数的计算 255
实习五 家畜的摄影 258
实习六 系谱的编制 261
实习七 系谱审查与后裔测验 265
实习八 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269
实习九 选种指数的制订与计算机应用 271
实习十 亲缘程度的评定 276
实习十一 亲缘系数和畜群近交程度的估算 277
实习十二 群体有效含量的计算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