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百年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特征与批判 3
第一章 理性自觉性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一节 理性自觉性与现代教育 3
一、关于“理性自觉性”的界定 3
二、现代教育的一般特征 5
第二节 现代教育发生的理性基础 8
一、西方现代教育理性产生的基础 9
二、西方现代教育理性的基本内容 13
三、现代教育改革与理性 14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教育初始阶段的理性建构和特征 23
第一节 中国现代教育的生成特征 23
一、快速照搬的半殖民地特征 24
三、批评和抗拒的心态特征 25
二、外侮逼成的动力特征 25
第二节 中国教育现代化早期的理性建构及特征 27
一、中国现代教育的早期理性启蒙 27
二、关于早期理性启蒙和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41
第三章 1949~1976年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和特征 55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改革及其理性基础和特征 55
一、教育改革目标和方针的确立 55
二、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及其特征 57
三、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色和理性的内在矛盾 59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理性基础和特征 63
一、教育改革产生的时代背景 63
二、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和目标 65
三、教育改革的内容和重点 66
四、教育改革的性质和成效 68
五、教育改革的方法、途径和特色 71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 76
一、“教育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77
二、“教育革命”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80
第四章 毛泽东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89
第一节 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 89
一、矛盾哲学是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基础 89
二、教育转型的历史背景与教育改革主题 90
三、个人的教育经历与教育改革意向 92
第二节 毛泽东的教育民主化思想 94
一、教育民主化的目标 95
二、教育民主化的实质 97
三、教育民主化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 101
一、毛泽东的认识论 103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观点 103
二、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105
三、毛泽东的知识论与学校教育 107
第五章 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和特征 110
第一节 新时期教育改革发生的理性基础 110
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 110
二、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112
第二节 关于教育改革的理论建设 114
一、新时期教育改革理论建设的成绩 114
二、应加强对教育改革主体的研究 119
第三节 素质教育改革的理性基础 125
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 125
二、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回顾 128
三、关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展望 130
一、国家与公共教育权力 135
第一节 家庭、学校和国家的教育权力 135
第六章 关于义务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理性分析 135
下篇 教育热点问题的分与反思 135
二、学校教育权力 137
三、家庭(父母)教育权力 141
第二节 义务教育课程观念和制度的改革 143
一、课程观念是建立课程制度的基础 143
二、课程观念是关于课程价值的认识 144
三、课程观念是关于课程存在的认识 145
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目标 147
五、关于知识价值的认识 149
六、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152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与素质教育 154
一、教育民主化内涵的发展 154
二、义务教育公平性和普及性原则 155
三、国际社会关于儿童权利的共识 156
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殊进程与素质教育 158
第四节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教育的属性 161
一、教师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国家性 161
二、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理性分析 165
第七章 几个教育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 171
第一节 关于我国的私立教育 171
一、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认识 172
二、国家公共教育投入的不足 174
三、教育需要的多样化和分化 176
四、私立教育与我国公立教育改革的关系 179
第二节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 182
一、国家对教育的职责 182
二、市场经济与教育 184
一、教育政策与社会性别 187
第三节 关于教育政策的性别分析 187
二、计划经济时代教育政策的社会性别公平性分析 189
三、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特征 191
四、我国现行教育政策的性别公平分析 195
五、挑战与回应 199
第四节 关于西部教育的思考 204
一、用不同的视角看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204
二、西部开发——全民学习和教育的过程 206
第八章 反思与批判——面对挑战的教育理性 215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文化复制理论 216
一、背景 216
二、教育对经济模式的再生产 217
三、教育的文化再复制模式 220
四、福柯“知识—权力”的理论 221
五、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222
第二节 女性主义教育学 223
一、妇女学学科与学术立场 224
二、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226
三、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独特视角 228
四、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230
五、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推进与发展 232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 233
一、后现代主义的意义 233
二、吉罗克斯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 236
第四节 多元文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242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主张 243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理论 245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国际性 246
主要参考书目 248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