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本技术与方法 1
第一章 生药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1
第一节 制片技术 1
一、生药的临时制片法 1
二、生药的永久制片法 1
第二节 绘图技术 2
一、生药绘图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规定 2
二、常用的生药绘图技术 3
第三节 显微测量及显微定量技术 4
一、显微测量 4
二、显微常数测定 5
三、显微定量 6
第四节 生药摄影和显微照相及幻灯片制作技术 10
一、生药摄影技术 10
二、显微照相技术 13
三、幻灯片的制作 15
第五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操作技术 16
一、扫描电镜的主要构造及其基本原理 16
二、扫描电镜的样品制作 17
三、扫描电镜的操作步骤 18
第二章 生药理化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20
第一节 基本技术 20
一、荧光试验 20
二、微量升华技术 20
三、分光光度法 21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21
(二)比色法 23
(三)红外分光光度法 23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3
四、色谱法 24
(一)纸色谱法 25
(二)薄层色谱法 27
(三)柱色谱法 31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34
(五)气相色谱法 38
(六)毛细管电泳色谱法 42
第二节 基本方法 48
一、常规检查 48
(一)水分测定法 48
(二)灰分测定法 48
(三)浸出物测定法 49
(四)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50
(五)重金属检查法 50
(六)砷盐检查法 51
二、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53
(一)糖类成分 53
(二)苷类成分 54
(三)生物碱类成分 60
(四)挥发油类成分 62
(五)鞣质类成分 63
(六)脂类成分 64
三、生物检定法 64
第三章 生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65
第一节 生药(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 65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68
第四章 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70
第一节 生药的DNA分子指纹鉴定 70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 71
第三节 药用植物的悬浮细胞培养 73
第四节 药用植物的毛状根培养 75
第五节 生药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 76
下篇 实验 80
实验一 显微制片 80
实验二 显微测量和绘图 84
实验三 生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实验(一) 89
实验四 生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实验(二) 91
实验五 生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实验(三) 93
实验六 生药中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 95
实验七 生药中挥发油的测定 97
实验八 薄层色谱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99
实验九 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大黄) 100
实验十 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黄芩-HPLC法) 100
实验十一 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黄芪) 101
实验十二 强心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紫花洋地黄) 102
实验十三 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03
实验十四 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地榆 拳参 五倍子) 106
实验十五 根类生药的鉴定(怀牛膝 川牛膝 黄芩 甘草 黄芪 人参 当归 党参 桔梗 百部 麦冬) 108
实验十六 根茎类生药的鉴定(大黄 黄连 生姜 石菖蒲 半夏 川贝母 浙贝母 天麻) 122
实验十七 茎木类及皮类生药的鉴定 134
一、茎木类生药(关木通 络石藤 青风藤 沉香) 134
二、皮类生药(肉桂 厚朴 黄柏 香加皮) 139
实验十八 叶类生药的鉴定(大青叶 番泻叶 洋地黄叶) 146
实验十九 花类生药的鉴定(洋金花 金银花 红花 丁香 海金沙 松花粉 蒲黄) 151
实验二十 果实类生药的鉴定(五味子 小茴香 补骨脂 陈皮) 157
实验二十一 种子类生药的鉴定(苦杏仁 马钱子 砂仁 槟榔) 161
实验二十二 全草类生药的鉴定(麻黄 薄荷 颠茄草) 165
实验二十三 藻菌类生药的鉴定(茯苓 猪苓) 170
实验二十四 动物类生药的鉴定(蟾酥 斑蝥 牛黄 麝香) 172
实验二十五 矿物类生药的鉴定(朱砂 石膏 雄黄 琥珀) 177
实验二十六 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181
实验二十七 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 182
实验二十八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183
实验二十九(一)植物基因组总DNA的分离 184
(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185
实验三十 药用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 186
实验三十一 药用植物的悬浮细胞培养 187
实验三十二 药用植物的毛状根培养 188
实验三十三 生药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 189
附录 190
一、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及格式 190
二、常用试剂及配制方法 192
三、气相色谱法固定液 194
四、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布局、仪器及设备 198
五、常用参考文献及参考书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