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学简明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仲家,黄培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2804250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上篇地质学基础 3

绪论 3

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3

二、地质发展历史与地质年代 4

三、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5

四、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 7

五、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9

第三节 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11

一、特殊的研究场所 11

二、庞大的空间尺度 11

三、漫长的时间尺度 12

四、综合复杂的作用 12

五、独特的研究依据 13

六、特殊的研究原则 14

七、解决问题的困难性 15

八、研究的重要性 16

九、初学者的陌生感 16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7

第一章地球概况 17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特征 18

一、海陆分布特征 18

二、海陆起伏特征 19

三、陆地地形特征 19

四、海底地形特征 21

第三节地球的构造特征 24

一、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特征 24

二、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征 25

第一节地壳的元素组成 33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33

第二节矿物 34

一、矿物的概念 34

二、矿物的肉眼鉴定 37

三、矿物的分类 44

四、常见矿物及其主要特征 44

第三节岩石 55

一、概述 55

二、火成岩 56

三、沉积岩 74

四、变质岩 84

一、沉积发展历史的研究 93

第一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93

第三章地质年代 93

二、生物发育历史的研究 95

三、切割律的研究 99

第二节绝对地质年代及其测定 100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104

第四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105

第一节地壳运动 105

一、地壳运动的定义 105

二、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105

三、地壳运动的证据 109

四、地壳运动与岩层(地层)产状 112

第二节地质构造 114

一、地质构造的定义 114

二、褶皱构造 114

三、断层(断裂)构造 123

第五章大地构造学基础 138

第一节地壳和上地慢构造 138

一、地壳的不均一性 139

二、莫霍面的性质与起伏 139

三、上地幔顶部固态层的不均一性 140

四、上地幔低速层的分布与特征 140

五、岩石圈类型与地壳构造单元的划分 142

一、地槽及其基本特征 152

第二节槽台学说简介 152

二、地台及其基本特征 156

三、槽台学说所划分的大陆地壳构造单元 158

四、槽台学说对地壳构造演化的认识 159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 161

一、大陆漂移学说 161

二、海底扩张学说 169

三、板块构造学说 179

四、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作用与地壳演化的认识 183

第一节 中国地势特征 190

第六章 中国区域构造概述 190

第二节 中国大地构造位置 191

第三节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及中国槽台的主要特征 193

一、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193

二、中国槽台的基本特点 196

第四节 中国的深断裂 200

一、概述 200

二、中国深断裂构造格局 200

三、中国主要深断裂简介 211

二、早元古代末至晚元古代末阶段 213

一、太古宙至早元古代阶段 213

四、中国深断裂特征 213

第五节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213

三、晚元古代末至早寒武世末阶段 214

四、古生代发展阶段 214

五、中、新生代发展阶段 214

第六节 中国板块构造概论 216

一、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板块构造及其意义 216

二、中国古板块的研究 219

第七章地震活动与地震成因类型 229

第一节地震的基本概念 229

下篇地震地质学 229

第二节地震的分布 231

第三节地震的成因类型 235

一、天然地震 235

二、人工地震 236

第八章全球地震活动带与板块构造 239

第一节板块边界与地震带的分布 239

第二节 不同边界类型地震活动特征 240

一、洋脊型 240

二、转换断层型 240

三、沟-弧系俯冲型 242

四、地缝合线碰撞型 245

第九章 中国及其邻区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构造活动性 246

第一节 中国及其邻区的强震活动区 246

第二节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帕米尔地震区地震活动 248

特征 248

第三节天山和阿尔泰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 250

第四节 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 252

第五节东南沿海和台湾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 254

第十章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分布及其特征 257

第一节地震活动断层的研究方法 257

一、地震活动断层在航片和卫片上的标志 257

二、活断层在地貌上的标志 260

三、地震活动断层带内断层泥的研究 262

四、断层活动位移量的研究 262

五、断层活动的年代研究 264

第二节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274

一、地震发生区或震源带的确定 274

二、未来地震最大震级的判别 274

第三节中国的活断层特征 276

一、中国活断层的分布概况 276

二、中国活断层的位移总量和滑动速率 280

一、古地震研究的意义 287

第一节 古地震研究的意义和古地震标志 287

第十一章古地震研究 287

二、古地震的研究方法 288

三、识别古地震的主要标志 289

第二节古地震震中烈度和震级的确定 293

一、古地震震中烈度的确定 293

二、古地震震级的确定 295

第三节 古地震的年代测定研究和复发周期的推算 298

一、14C法的具体应用实例 298

二、利用古地震断层陡坎坡角变化的实例 301

一、地应力测量法 304

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304

第一节 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 304

二、形变测量 306

三、震源机制分析 308

四、模拟实验方法 314

第二节 我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317

一、东部地区 317

二、西部地区 322

第三节我国现代构造运动特征 324

一、东部地区 324

二、西部地区 328

第十三章地震现场宏观调查 333

第一节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内容及意义 333

一、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内容 333

二、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意义 333

第二节地震现场宏观调查的方法 334

一、建筑物破坏程度的调查 334

二、地震断层调查 335

三、地裂缝调查 336

四、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震害调查 338

五、砂土液化造成的震害调查 339

第三节地震烈度的确定 344

附录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 347

震情分析指南》(试行) 347

第十四章 中国地震区划研究 355

第一节 中国地震区划研究概况 355

第二节地震区划图的编制 356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图件的编绘工作 356

二、潜在震源区的划分 359

三、地震活动性参数研究 359

四、地震动衰减关系 361

五、地震危险性概率综合评定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