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
一 营盘中长大的少年 1
二 二千里跋涉为投军 3
三 武备学堂的优等生 6
四 赴德深造 10
五 人生中转站:小站 15
六 投袁世凯麾下 21
七 督办军事教育 26
八 初试锋芒 33
九 练兵处的“北洋之虎” 38
十 背靠的大树在摇晃 43
十一 1911:革命党给北洋军的机会 49
十二 观望与进军 55
十三 武汉前线 63
十四 电报的威力 70
十五 五色旗下的陆军总长 76
十六 癸丑风云 80
十七 剿杀白朗军 85
十八 鸟尽弓藏 89
十九 微妙的对峙 93
二十 冷宫 98
二十一 袁段的最后合作 102
二十二 捷足者先登 107
二十三 避虚就实 112
二十四 新强人的第一关 115
二十五 段黎“双驾马车” 122
二十六 府院交恶 129
二十七 “战胜国”的诱惑 137
二十八 对德绝交的波澜 142
二十九 督军团的威风 148
三十 弄巧成拙的“公民团” 156
三十一 黎元洪:顺水推舟解段职 160
三十二 张勋:坐谋渔翁扶旧主 165
三十三 门庭若市的天津段公馆 170
三十四 马厂点兵 174
三十五 轻松的“讨逆军” 179
三十六 “三造共和” 186
三十七 高处不胜寒 192
三十八 两个政府的较量 197
三十九 直皖分裂 201
四十 和战之争中的冯段斗法 206
四十一 第三次组阁 212
四十二 与日本的蜜月:贫血与输血 218
四十三 王牌军的编练 223
四十四 制造御用国会——“安福国会” 229
四十五 颠峰的下落:武力统一失败 235
四十六 解冤家:冯段同时去职 240
四十七 只谈不和的南北和谈 246
四十八 尴尬的“战胜国” 252
四十九 皖系的四面楚歌 259
五十 直系的锋芒 266
五十一 箭在弦 刀出鞘 272
五十二 五天的战争 279
五十三 失势的皖系 285
五十四 静观直奉血战 290
五十五 参与反直联盟 294
五十六 把直系赶下台 298
五十七 天津会议再次出山 303
五十八 善后会议和金法郎案 308
五十九 不当家的“执政” 315
六十 徐树铮命运的启示:大势已去 318
六十一 风雨飘摇的执政府 322
六十二 血溅铁狮子胡同 325
六十三 最后一次下野 332
六十四 虔诚的佛教徒 336
六十五 围棋的魅力 339
六十六 文学雅兴 344
六十七 段祺瑞的家风 349
六十八 “余热”的争夺 352
六十九 逝去的北洋之虎 355
附录一 段祺瑞生平大事年表 359
附录二 传主家族及现实简况 369
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