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1
(一)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科教兴国战略 1
(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西部大开发战略 17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33
(一)“两个根本性转变”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把两个转变综合为一个大的决策 33
(二)经济关系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正确处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46
三、宏观调控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58
(一)宏观调控目标的突破与创新: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 58
(二)宏观调控内容的突破与创新:软着陆、治理通货紧缩 68
(三)宏观调控方法的突破与创新: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有机结合 82
四、所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88
(一)所有制结构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8
(二)公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94
(三)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突破与创新:“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06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111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认识的突破与创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 111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认识的突破与创新: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 114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的突破与创新:“全盘考虑、统筹安排” 117
(四)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突破与创新:“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20
六、农村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127
(一)农村发展指导思想的突破与创新:“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两个转变” 129
(二)农村发展基本方针的突破与创新: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133
(三)农村发展途径的突破与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 139
(四)农村发展基本政策的突破与创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147
七、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159
(一)国有企业困境认识的突破与创新:机制问题、外部环境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159
(二)国企改革与发展指导思想的突破与创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探索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161
(三)国企改革与发展目标方向的突破与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65
(四)国企改革与发展战略方针的突破与创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 171
(五)国企改革与发展推进途径的突破与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 180
八、分配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190
(一)分配制度的突破与创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0
(二)分配方式的突破与创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97
(三)分配原则的突破与创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03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与创新: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10
九、流通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218
(一)流通主体的突破与创新: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改革 219
(二)流通组织形式的突破与创新:连锁经营、代销制、配送制与电子商务的兴起 224
(三)流通体系的突破与创新: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 230
(四)流通方针的突破与创新: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37
(一)消费地位的突破与创新: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 245
十、消费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245
(二)消费前提的突破与创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 250
(三)消费领域的突破与创新:服务性消费 253
(四)消费方式的突破与创新:消费信贷 257
(五)消费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倡导适度的、可持续的、精神消费比例不断增加的消费 262
(六)消费环境的突破与创新:着重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软环境 267
十一、对外开放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272
(一)对外开放水平的突破与创新: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新思想 272
(二)对外开放广度的突破与创新:迎接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285
(三)对外开放深度的突破与创新:提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大原则 294
十二、经济特区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303
(一)经济特区发展方针的突破与创新:“特区还要‘特”’ 303
(二)经济特区发展方向的突破与创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306
(三)经济特区发展目标的突破与创新:“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310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