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除涝治港 (11 3
第一节 港洼概况 (11 3
第三节 “三田”建设 (11 5
第二节 饮水工程 (1 21
第一章 自然条件 26
第一节 地形土壤 26
第二节 水文气候 27
第三节 河流水系 28
第四节 水资源 29
第一节 历史旱涝灾害 37
第二章 灾害与抗灾 37
第二节 建国后旱涝灾害 40
第三节 抗灾 43
第三章 水库塘坝 4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7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52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及塘坝 55
第四节 除险加固 64
第一节 引青经历 66
第四章 引青灌区 66
第二节 渠首工程 69
第三节 主干渠工程 71
第四节 分干渠工程 74
第五节 续建配套工程 78
第五章 水土保持 82
第一节 水土流失 82
第二节 治理经过 83
第三节 效果与典型 85
第六章 河道治理 89
第一节 疏浚改河 89
第二节 防洪堤坝工程 90
编后记 (1 91
第三节 建闸蓄水 94
第七章 扬水灌溉工程 98
第一节 扬水站 98
第二节 扬水点 101
第三节 水轮泵站 10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05
第八章 井灌工程 105
第二节 机井种类 106
第三节 成井工具及工艺 108
第四节 提水工具 109
第五节 防渗节水 110
第二节 除涝排水 114
第四节 治碱改土 116
第十章 山区饮水工程 120
第一节 缺水状况 120
第三节 典型事例 122
第十一章 水利管理 129
第一节 工程管理 129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33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136
第四节 综合经营管理 136
第十二章 水利效益 138
第一节 防洪除涝 138
第二节 灌溉效益 139
第三节 农村供水效益 142
第一节 水利科技 143
第十三章 基础工作 143
第二节 勘测设计 146
第三节 水文站(点) 147
第四节 水利区划 148
第五节 水利学会 149
第十四章 水利机构 150
第一节 县水利机构 150
第二节 基层水利机构 153
第三节 事业管理机构 153
第四节 水利规章 159
第十五章 水利艺文 164
第一节 古代水利 164
第二节 故事·传说 166
第三节 治水诗歌 168
附录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