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基本问题 2
二、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9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1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变革。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2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6
六、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4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9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50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4
三、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2
四、从物质到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69
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77
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85
一、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人的存在方式 85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93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100
四、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104
第四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环节 112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113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118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系统论及其与矛盾论的关系 125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133
五、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136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49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50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反映、建构与虚拟 155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63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173
五、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180
六、价值和价值评价的特点。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186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94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94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199
三、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203
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209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216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22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23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234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42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47
四、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252
五、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1
六、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267
第八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274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行为的选择性 274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280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