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1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2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萌芽 2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程序的建立 3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 4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及其应用 6
(一)快速繁殖无性系 7
(二)建立无病毒株系 7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交换 7
(四)组织培养育种研究 8
(五)遗传工程研究 9
(六)植物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9
(七)植物性药物及生物制品的生产 9
第二章 实验室的设备和基本操作技术 11
一、实验室的设备 11
(一)实验室的设计 11
(二)仪器和设备 13
(三)玻璃器皿及用具 14
二、培养基的制备 16
(一)培养基的种类 16
(二)培养基的组成及其作用 17
三、实验的消毒工作 29
(一)器皿和用具的洗涤 29
(二)培养基及培养器皿消毒 30
(三)材料的消毒 31
四、无菌操作 33
(一)无菌室的使用规则 33
(二)无菌操作要求 33
(三)工作人员的传染问题 34
五、培养的条件 34
(一)光照条件 34
(二)温度条件 35
第三章 愈伤组织的培养 38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 38
(一)诱导愈伤组织的因素 38
(二)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42
(三)细胞的起源对愈伤组织类型的影响 44
二、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45
(一)愈伤组织的生长 45
(二)愈伤组织的分化 47
第四章 植物细胞培养 54
一、悬浮细胞的培养 54
(一)细胞悬浮液的制备 54
(二)培养的设备和装置 54
(三)悬浮细胞培养 57
(四)悬浮细胞继代培养 58
(五)细胞培养与生物合成产物的工业化生产 59
二、单细胞培养 60
(一)平板培养 60
(二)看护培养 62
(三)微室培养及悬滴培养 63
(四)培养单细胞的特殊条件 65
(五)突变细胞系的选择 66
第五章 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70
一、细胞的分化 70
(一)维管的分化 70
(二)影响木质部分化的因素 74
二、器官的形成 81
(一)器官发生的调节 81
(二)组织水平的调节 86
(三)生化水平的调节 94
(四)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调节 99
第六章 茎尖离体培养 101
一、茎尖培养的意义 101
(一)快速繁殖良种株系 101
(二)培育无病毒的苗木 102
(三)茎尖培养诱变育种 102
(四)便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103
(五)基础理论的研究 103
二、茎尖培养的进展 104
三、茎尖培养的方法 109
(一)建立无菌的营养繁殖系 109
(二)外植体的增殖 110
(三)根的分化和移苗前的锻炼 112
(四)小苗移植驯化 112
四、几种果树茎尖培养 113
(一)苹果茎尖培养 113
(二)草莓无病毒苗的培养 115
(三)柑橘茎尖微芽嫁接培养 120
(四)猕猴桃和罗汉果茎尖培养 121
(五)凤梨茎尖培养 123
第七章 胚胎培养 126
一、离体胚的培养 126
(一)胚培养的意义 126
(二)种胚的培养 127
(三)原胚的培养 135
二、胚乳培养 139
(一)胚乳培养的意义 139
(二)培养材料的选择 140
(三)愈伤组织的诱导 142
(四)器官分化及植株形成 146
(五)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研究 148
第八章 花药与花粉培养 151
一、概况 151
二、花药与花粉培养的方法 152
(一)培养的方法 152
(二)生长要求 156
三、小孢子发育的途径 162
(一)正常小孢子的发育 162
(二)离体小孢子的发育 163
四、雄核发育植株的染色体倍性 168
(一)花粉植株染色体的变化 168
(二)单倍体的分类 169
五、花粉植株的利用 170
第九章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融合 174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174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 174
(二)原生质体的培养 178
(三)柑橘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180
二、原生质体的融合 182
三、杂种体细胞的选择及鉴定 187
(一)互补选择法 187
(二)营养选择法 188
(三)异核体分别培养法 189
(四)根据杂种的旺盛生长型判断选择 189
(五)根据染色体指标进行分析 189
(六)同功酶谱鉴定 190
四、原生质体的摄取研究 190
(一)DNA的摄取 190
(二)细菌的摄取与固氮 191
(三)叶绿体的移植 192
(四)核移植 192
第十章 种质保存 195
一、低温保存 195
二、冷冻保存 197
(一)冷冻保存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环节 197
(二)冷冻保存的技术 197
(三)枣椰和草莓的冷冻保存 204
(四)冷冻保存技术的应用及其问题 206
参考文献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