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概说 1
第一节什么是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 1
一、双足与健康 1
二、足部反射区 3
第二节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的理论依据 5
一、全息生物学说 5
二、神经反射学说 9
三、循环学说 12
四、经络学说 14
五、内源性药物因子相关原理 16
六、阴阳平衡理论 17
七、心理治疗作用 18
第三节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的特点及作用 19
一、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的特点 19
二、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的作用 20
第二章足部解剖 23
第一节胫骨和腓骨 23
一、胫骨 24
二、腓骨 24
三、小腿骨性标志及表面解剖 24
第二节小腿软组织 25
一、小腿神经 25
二、小腿动脉 26
三、小腿肌肉 26
第三节足部骨骼 26
一、跗骨 28
二、跖骨 29
三、趾骨 29
四、足部骨性标志及表面解剖 29
第四节足部软组织 31
一、足背 31
二、足底 33
三、足 弓 33
第三章 足部的经络及腧穴 35
第一节足阳明胃经 35
第二节足太阴脾经 40
第三节足太阳膀胱经 43
第四节足少阴肾经 49
第五节足少阳胆经 53
第六节足厥阴肝经 58
第四章 足部按摩手法及注意事项 63
第一节基本手法 63
一、捻法 63
二、捏法 64
三、指揉法 64
四、指按法 65
五、擦法 66
六、叩 法 67
七、掐法 67
八、摇法 68
九、踩法 69
十、一指禅推法 70
一、单食指扣拳法/食指单勾法 71
第二节特殊手法 71
二、扣指法 72
三、双指钳法 72
四、单食指钩掌法 73
五、拇指推掌法/拇指平推法 73
六、捏指法 74
七、双指上推法 75
八、扣单拇指法/屈指推法 75
九、拇食指扣拳法 76
第三节足部反射区按摩操作及注意事项 76
一、按摩前的准备 76
二、按摩顺序及时间 77
四、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78
三、按摩后的放松 78
五、按摩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79
六、自我按摩 80
第五章 足部反射区对应关系及适应症 83
第一节足底反射区 83
一、腹腔神经丛 83
二、脾 84
三、肾上腺 85
四、肾 86
五、输尿管 87
六、膀胱 88
七、额 窦 89
八、脑垂体 90
九、小脑、脑干 91
十一、鼻 92
十、三叉神经、颞叶(太阳穴) 92
十二、大脑 93
十三、颈项 94
十四、颈椎 95
十五、降血压点 96
十六、甲状旁腺 96
十七、甲状腺 97
十八、声带 98
十九、眼 99
二十、耳 100
二十一、项耳肌 101
二十二、斜方肌 101
二十三、肺、支气管 102
二十四、心脏 103
二十五、肝脏 104
二十六、胆囊 105
二十七、胃 106
二十八、胰 107
二十九、十二指肠 108
三十、小肠 108
三十一、盲肠 109
三十二、迥盲瓣 110
三十三、升结肠 111
三十四、横结肠 112
三十五、降结肠 113
三十六、直肠 114
三十七、肛 门 114
三十八、生殖腺(卵巢、睾丸) 115
三十九、失眠点 116
四十、手(上肢) 117
四十一、脚(下肢) 117
四十二、臀 118
四十三、坐骨神经 119
第二节足内侧反射区 120
四十四、胸椎 120
四十五、腰椎 121
四十六、骶椎 121
四十七、内尾骨 122
四十八、子宫、前列腺 123
四十九、尿道、阴道 124
五十、髋关节 125
五十一、直肠、肛门(痔疾) 125
五十二、腹股沟 126
五十三、内侧坐骨神经 127
第三节足外侧反射区 128
五十四、外尾骨 128
五十五、卵巢、睾丸 128
五十六、膝 129
五十七、肘 130
五十八、手臂 131
五十九、肩 131
六十、肩胛肩线(肩胛骨) 132
六十一、髋关节 133
六十二、放松腹部(月经不顺) 134
六十三、外侧坐骨神经 134
六十四、上颌、下颌 135
第四节足背反射区 135
六十五、扁桃腺 136
六十六、躯体全身淋巴腺 137
六十七、喉头 138
六十八、气管 138
六十九、胸部淋巴腺 139
七十、肝经腺 140
七十一、平衡器官(内耳迷路) 141
七十二、胸部(乳房) 141
七十三、横膈膜 142
七十四、肋骨 143
七十五、闪腰点 144
七十六、上、下身淋巴腺 144
七十七、化痰(手腕) 145
第六章常见病的按摩治疗 147
第一节足部反射区按摩的诊断方法 147
一、望诊 147
二、触诊 149
第二节头颈、背、四肢的保健按摩 151
一、头部保健按摩 151
二、颈部保健按摩 151
三、腰背部保健按摩 152
四、腕、手、髋、膝、踝部保健按摩手法 153
第三节 内科疾病 157
一、感 冒 157
二、咳 嗽 158
三、哮喘 159
四、小儿厌食症、食欲不振 160
五、慢性腹泻 161
六、慢性胃炎 162
七、呃逆 164
八、胆结石 165
九、慢性胆囊炎 167
十、糖尿病 168
十一、甲 亢 170
十二、癔病 172
十三、便秘 173
十四、消化性溃疡 175
十五、高血压 177
十六、低血压 179
十七、冠心病 181
十八、头痛 182
十九、神经衰弱 184
二十、失眠 185
二十一、尿路感染 187
二十二、尿频 189
二十三、眩晕 190
二十四、中风后遗症 192
二十五、慢性心功能不全 194
第四节妇科及男子性功能疾病 196
一、月经不调 196
二、痛 经 198
三、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200
四、性冷感 201
五、不孕症 202
六、带下病 203
七、阳痿 204
八、早泄 206
九、遗精 207
十、前列腺肥大 209
十一、前列腺炎 210
第五节运动及皮肤科疾病 211
一、颈椎病 211
二、关节炎 214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216
四、肩周炎 217
五、退行性膝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 219
六、慢性腰肌劳损 220
八、神经性皮炎(牛皮癣) 222
七、坐骨神经痛 222
九、头发早脱 224
十、痤疮 225
第六节其他疾病 227
一、肥 胖 227
二、眼疲劳症 228
三、快速消除疲劳 229
四、快速提神 229
五、抗衰老 230
附录一常用经络穴位 231
附录二腧穴的定位方法 263
附录三常用“骨度”折量寸表 266
附录四常用穴位简表 268
附录五常用骨度分寸图及十四经腧穴主治分部示意图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