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潜食与潜叶昆虫 1
1.2 斑潜蝇及其种类 3
1.3 经济重要性 8
1.4 研究进展及展望 13
第二章 寄主与食性 17
2.1 取食方式 17
2.2 寄主的专化性 21
2.2.1 蕨类植物 22
2.2.2 木兰亚纲 23
2.2.3 金缕梅亚纲 24
2.2.4 石竹亚纲 24
2.2.5 第伦桃亚纲 24
2.2.6 蔷薇亚纲 26
2.2.7 菊亚纲 29
2.2.8 单子叶植物 33
2.3 多食性种类 37
第三章 生活史与习性 43
3.1 生活史 43
3.1.1 卵 43
3.1.2 幼虫 44
3.1.3 预蛹 47
3.1.4 蛹 47
3.1.5 成虫 47
3.2 成虫的习性与行为 48
3.2.1 羽化 48
3.2.2 求偶和交配 48
3.2.3 取食和产卵 49
3.2.4 日活动 49
3.3 幼虫的潜食行为 50
第四章 生态学 55
4.1 季节和年度发生动态 55
4.2 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56
4.3 与光照和光周期的关系 62
4.4 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65
4.4.1 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65
4.4.2 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70
4.4.3 在植物上的分布和种内竞争 71
4.5 与寄生性天敌的关系 73
4.5.1 寄生性天敌的种类 73
4.5.2 影响寄生和控制效力的因素 76
4.5.3 三级营养水平的相互作用 79
4.6 对杀虫剂的反应 81
第五章 检疫与法规防治 85
5.1 检疫对象 85
5.2 种类鉴定 86
5.2.1 形态鉴别 86
5.2.2 幼虫和蛹的鉴别 88
5.2.3 凝胶电泳 88
5.3 扩散和蔓延的途径 90
5.4 检疫处理与法规防治 94
5.4.1 植株修整 94
5.4.2 低温贮藏 94
5.4.3 熏蒸处理 95
5.4.4 辐射处理 96
5.4.5 根除措施 96
第六章 综合管理 99
6.1 潜蝇控制的历史 100
6.2 对植物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103
6.3 化学防治 107
6.3.1 化学杀虫剂 107
6.3.2 昆虫生长调节剂 119
6.4 农业防治 125
6.5 生物防治 126
6.5.1 寄生性天敌昆虫 126
6.5.2 微生物及其产物 135
6.6 害虫持续控制的含义 140
6.7 斑潜蝇持续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142
6.7.1 正确的物种鉴定 144
6.7.2 加强检疫措施 144
6.7.3 加强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 144
6.7.4 化学防治应充分考虑到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145
6.7.5 保护环境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6
第七章 取样与监测技术 147
7.1 卵的取样和监测 147
7.1.1 镜检法 147
7.1.2 染色法 147
7.2 幼虫的取样和监测 148
7.2.1 简单直接计数法 148
7.2.2 目测分级法 149
7.2.3 存在-不存在取样法 150
7.2.4 等茎取样法 150
7.2.5 分层取样法 151
7.2.6 序贯抽样法 152
7.2.7 二项取样法 153
7.3 蛹的取样和监测 154
7.3.1 蛹盘法 154
7.4 成虫的取样和监测 155
7.4.1 扫网法 155
7.4.2 黄卡诱捕法 155
7.4.3 粘着杯诱捕法 156
7.5 种群的物候预测 157
第八章 研究方法 159
8.1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59
8.1.1 标本的采集 159
8.1.2 标本的制作 160
8.1.3 雄虫外生殖器标本的制备 161
8.2 斑潜蝇的群体饲养和繁殖 162
8.2.1 常规饲养 162
8.2.2 在植株上获得均匀布卵的饲养技术 164
8.2.3 克隆种群的建立 164
8.3 寄生蜂的饲养和繁殖 165
参考文献 167
附录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