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制种指南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甫安等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2330281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1

(一)营养器官 1

第一章 制种基础知识 1

(二)繁殖器官 3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长繁殖 10

(一)生活史 10

(二)无性繁殖 14

(三)有性繁殖 16

第三节 食用菌的生态和生理 24

(一)食用菌的生态环境 24

(二)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33

第二章 制种工厂及设备 39

第一节 厂房选建 39

(一)厂房的选建 39

(二)厂房的布局 39

(一)衡量器具 41

(二)拌料机具 41

(三)装料机具 44

(四)打穴器具 45

第三节 灭菌设备 46

(一)高压蒸汽灭菌锅 46

第二节 配料设备 47

(二)常压蒸汽灭菌锅 51

第四节 接种设备 61

(一)接种室 61

(二)超净工作台 63

(三)行车式净化工作台 63

(四)接种箱 65

(五)组合接种室 66

(六)紫外线灭菌灯 68

(七)电炉接种器 68

(九)火炉接种器 69

(八)蚊香烟云接种台 69

(十)接种工具 70

(十一)塑料套环和无棉塑料盖体 72

第五节 培养设备 73

(一)恒温培养箱 73

(二)煤油灯保温培养箱 76

(三)恒温培养室 77

(四)摇瓶机 77

(五)空气调节器 80

第六节 实验室及设备 81

(二)常用仪器设备 82

(一)实验室的设计 82

(三)电冰箱和冷藏箱 87

第三章 培养基的制备 90

第一节 培养基的类型 90

(一)按营养物质分类 90

(二)按培养基质的物理性状分类 91

第二节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92

(一)配方举例 92

(二)制作方法 103

(一)木屑、竹屑培养基 108

第三节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 108

(二)棉子壳、蔗渣培养基 110

(三)玉米芯、花生壳培养基 112

(四)谷粒培养基 113

(五)粪草培养基 115

(六)木块、木条培养基 118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120

第一节 物理方法 120

(一)干热灭菌 120

(二)湿热灭菌 122

(三)紫外线灭菌 125

(四)过滤除菌 126

(一)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28

第二节 化学方法 128

(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29

第三节 应用实例 136

(一)接种室(箱)的消毒灭菌 136

(二)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 137

(三)无菌操作规程 140

(一)培养基灭菌效果检验 141

(二)接种室(箱)消毒灭菌效果检验 141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的效果检验 141

第五节 免高温灭菌技术 143

(一)灭菌药剂的配方 143

(二)原种栽培种的制作 144

(三)必须注意的问题 144

第五章 纯种的分离培养 145

第一节 孢子分离法 145

(一)孢子的采集 146

(二)孢子的分离 149

第二节 组织分离法 158

(一)组织分离的常规方法 159

(二)组织分离技术的改进 161

(一)耳(菇)木分离法 165

第三节 基内菌丝分离法 165

(二)土中菌丝分离法 166

第四节 分离物的提纯 167

(一)菌丝的再提纯 167

(二)污染分离物的排除 167

(三)菌丝生长的测定 169

第一节 母种扩大繁殖 170

(一)单一型菌丝类母种的扩繁 170

第六章 菌种扩大培养 170

(二)混合型菌丝类母种的扩繁 172

第二节 原种的制作 174

(一)单一型菌丝类原种的制作 175

(二)混合型菌丝类原种的制作 180

第三节 栽培种的制作 182

(一)单一型菌丝类栽培种的制作 182

(二)混合型菌丝类栽培种的制作 187

第四节 液体菌种的制种 188

(一)液体菌种的优点 188

(二)液体菌种的培养 190

(三)发酵液的杂菌检验 200

(四)液体菌种的使用 201

第七章 菌种鉴定和保藏 203

第一节 菌种的鉴定 203

(一)优质菌种的标准 204

(二)菌种质量检验法 209

第二节 菌种的保藏 211

(一)传代培养保藏法 213

(二)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214

(三)载体保藏法 215

(四)冷冻干燥保藏法 218

(五)液态氮超低温保藏法 221

(六)悬液保藏法 223

(七)自然基质简易保藏法 224

第八章 常见的杂菌及预防 227

第一节 常见的杂菌种类 227

(一)细菌 227

(二)放线菌 229

(三)酵母菌 232

(四)霉菌 233

(一)菌种污染原因分类检索表 238

(二)菌种污染原因分析 238

第二节 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238

(三)减少污染的措施 239

第九章 实验技术 241

第一节 食用菌标本的采制 241

(一)标本的采集 241

(二)标本的鉴定 246

(三)标本的制作保存 248

第二节 食用菌的显微观察技术 250

(一)非切片制片 250

(二)封片与染色 252

(四)显微镜测微法 253

(三)标本的封固 253

第三节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实验 254

(一)方法原理 254

(二)实例 256

第四节 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258

(一)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258

(二)容积比溶液的配制 259

(三)常用标准液的配制 259

(四)特殊试剂的配制 260

(五)洗涤液的配制 260

(六)缓冲液的配制 261

第五节 食用菌自然选育技术 262

(一)收集品种资源 263

(二)生理性能测定 263

(三)品种比较试验 263

(四)扩大试验和示范推广 264

第六节 食用菌杂交育种技术 264

(一)基本原理 264

(二)杂交步骤 266

(三)筛选鉴定 267

(一)材料和器具 268

第七节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实验 268

(二)实验步骤 269

第八节 食用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 270

(一)收集子实体孢子 271

(二)紫外线诱变 271

(三)浓缩缺陷型 271

(四)挑取缺陷型菌落 272

(五)鉴定缺陷型 273

附录 274

一、食用菌培养料的主要营养成分(%) 274

二、摄氏温湿度换算表 275

参考文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