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年鉴 200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义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文学年鉴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
  • 页数:531 页
图书介绍:本年鉴以点带面和以少总多地反映2001年中国文学从创作到批评、从事象到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大致走向,以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年度文学与文坛的演进与成果,提供可靠的资料与佐证。

目录 3

特 载 3

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3

现状考察 9

2001年文坛热点备忘录 文波 9

2001年中国的10部小说 张颐武 13

现实题材小说的社会学批评 贺绍俊 16

2001年中国的10部散文 喻大翔 19

与时俱进的现实报告 李炳银 23

缺少反省的大陆先锋诗歌 陈仲义 26

重新面对伟大的传统 孟繁华 29

2001年海外华文文学 赵毅衡 31

热点聚焦 37

九十年代文学评选招致争议 文波 37

一份关于90年代文学的集体答卷 38

——关于百名评论家推荐90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活动答记者问 徐俊西 38

十部作品,五个问题 谢有顺 40

诗歌为什么暗淡无光 张闳 44

上海重说“纯文学” 文波 46

漫说“纯文学” 47

——李陀访谈录 李陀李静 47

纯文学无罪 王干 55

如何保持文学的“纯”? 乔世华 57

檀香刑(故事梗概) 莫言 63

作品选载 63

·长篇小说· 63

坚硬如水(故事梗概) 阎连科 65

沧浪之水(故事梗概) 阎真 67

花腔(故事梗概) 李洱 69

白银谷(故事梗概) 成一 71

·中篇小说· 73

玉米 毕飞宇 73

素素 何玉茹 98

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池莉 121

旧世纪的疯癫 周大新 142

卫川和林老师 荆歌 164

日子 陈忠实 183

遍地白花 刘庆邦 187

·短篇小说· 189

湖道 漠月 189

短篇三痴 林斤澜 193

乡村、穷亲戚和爱情 魏微 195

·散文随笔· 207

关于父亲的死 周海婴 207

病隙碎笔(5) 史铁生 211

九十述怀 季羡林 227

残阳如血 赵玫 231

时尚是一条狗 徐坤 236

拯救 奚青 239

·报告文学· 239

川藏线上生死劫 党益民 249

中国宇航员准备出征 舒云 268

·诗 歌· 290

福国之书,或其他 孙文波 290

不要帮我,让我自己乱 王小妮 292

一个钟表匠人的记忆 西渡 292

静之湖踏雪 蒋浩 294

滑冰者 周伟驰 295

关于农事的五首诗 万夏 296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301

研究综述 301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综述 江林昌 项永琴 311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 徐建委 张鹏 曹华 319

唐宋文学研究综述 王福美 323

元明清文学研究综述 戴峰 327

近代文学研究综述 王萱 331

现代文学研究综述 杨洪承 337

当代文学研究综述 李红强 347

台湾文学研究综述 李晨 358

香港文学研究综述 李晨 365

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吕微 367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刘亚虎 384

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 钱中文 391

论文摘要 391

我的几点意见 郑敏 392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 曾繁仁 393

论文艺的美学精神 陆贵山 394

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 杜书瀛张婷婷 395

“文艺美学”之我见 王元骧 395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危机与文学的价值取向 396

——人类由本能境界生存走向生态境界生存的文学期待 畅广元 396

价值重建与文学批评 杨义 397

努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 傅腾霄 398

新理性:回应时代的挑战 汤学智 399

海外学者的“后学理论”与文化批评 王岳川 399

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 王一川 400

大学文艺的学科反思 陶东风 401

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学视野 鲁枢元 402

论中华文艺复兴 萧君和 403

中西两套文论话语的龃龉与磨合 403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世纪行进 代迅 403

论文化传播中的文学误读及意义 张利群 404

关于文学理论的话语权问题 姚文放 405

走出文艺理论的困境 杨春时 406

从“外部研究”到“文化批评” 易晓明 407

论萨义德《东方学》的文艺学方法论意义 刘俐俐 408

高科技对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挑战 欧阳友权 409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 王宁 410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回忆 张晶 411

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 沈松勤 413

《聊斋志异》的创作心理论略 朱振武 415

略论晚唐五代词对正统文化的背离与修补 杨海明 417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与明代公案小说 程毅中 418

“小说学”论纲 420

——兼谈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 谭帆 420

诗可以群 423

——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 吴承学 何志军 423

情志·兴象·境界 424

——传统文论之重组 林继中 424

潘岳早期任职及徙官考辨 松公持 426

宫体诗与南朝乐府 胡大雷 427

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变化 袁进 429

福建人文与中西文化交流 郭延礼 430

王国维戏曲研究与现代学术范式 陈维昭 431

中国近代文社简论 陆草 43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 陈思和 433

小说艺术的多样开拓与探索 434

——1937-1949年中短篇小说阅读琐记 严家炎 范智红 434

五四白话文学运动语言学再认识 高玉 435

论1946-1948平津文坛“新写作”的形成 段美乔 437

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 严家炎 437

格萨尔史诗的源头及其历史内函 尊胜 438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 安蕾 442

《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 童庆炳 447

论著评介 447

《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杜书瀛钱竞 448

《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 陈传才 448

《艺术的哲学思考》 杜书瀛 449

《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 王岳川 450

《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 黄卓越 451

《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 金元浦 452

《文学批评:实践与理论》 刘文斌 453

《巴赫金的文化诗学》 程正民 454

《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 陶东风 455

《文艺学多棱镜丛书》 李珺平等 456

《徽宗词坛研究》 诸葛忆兵 456

《宋诗融通与开拓》 张宏生 457

《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王立 458

《唐传奇初探》 卞考萱 459

《道教与唐代文学》 孙昌武 460

《苏轼诗词艺术论》 陶文鹏 461

《李杜诗学》 杨义 462

《神韵诗学论稿》 王小舒 463

《王渔洋与康熙诗坛》 蒋寅 464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张新颖 465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 许志英邹恬 466

《“文学台独”面面观》 赵遐秋曾庆瑞 467

《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 吕微 468

《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习主题》 万建中 469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研讨会 473

学术会议 473

当代文学理论新趋势与教学改革研讨会 473

全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474

《中国20世纪文学学术史》讨论会 475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475

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 476

第3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 477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学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477

“高新技术产业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478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 478

人的全面发展与文艺学建设理论研讨会 479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18届年会 479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480

第5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481

中国古代文学从学科传统走向学科创新研讨会 482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学术规范研讨会 483

首届国际词曲比较研讨会暨第五届散曲研讨会 483

黄遵宪与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 484

黄世仲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 485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485

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487

“左翼文学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会 488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转变”国际学术研讨会 489

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 490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93

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496

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497

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498

价值重建与21世纪文学研讨会 501

文坛史料 501

大寨奇遇记 马烽 501

文坛纪事 509

2001年文坛纪事 509

资料辑要 521

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在京揭晓 521

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获奖评语 521

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523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揭晓 524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获奖作品名单 525

第七届十月文学奖“大来杯”获奖作品篇目(1998-2000) 526

第十四届曹禺戏剧奖在沪颁奖 526

年度辞世作家 527

当代艺文志 535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535

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 535

内蒙古师大中文系 536

延安大学文学院 537

安徽大学中文系 538

东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538

编后语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