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哲学 3
中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3
《易经》和《易传》 8
儒家和“新儒家” 14
孔子所说的“礼”和“仁” 18
道家和道教 22
庄子和庄学浅议 26
《天问》和《天对》 31
何物“谶”、“纬” 36
王充哲学的批判锋芒 40
嵇康死,《广陵散》绝 45
魏晋清谈和“才性之学” 50
“言”“意”之辩 53
范缜的勇气和骨气 57
《谏迎佛骨表》和韩愈的儒家立场 61
禅宗和佛教的改革 64
禅宗对“心学”的影响 67
王安石的“新政”和“新学” 71
沈括和《梦溪笔谈》 76
“程门立雪” 80
经世致用之学 84
文天祥和《正气歌》 87
王学要旨 91
王艮和泰州学派 94
不为名教所羁的何心隐 98
“狂儒”李贽 102
黄宗羲和《明夷待访录》 106
方以智和“合二而一”论 110
船山哲学管窥 114
崇尚实学的颜李学派 120
戴震哲学的战斗精神 125
章学诚论“史德” 130
开一代风气的龚自珍 134
“中体西用”说 139
杰出的农民思想家洪秀全 143
西学传播的先驱严复 149
从维新派到保皇党 153
悲剧英雄谭嗣同 157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61
小论蔡元培 166
告别“客帝”思想的章太炎 170
梁启超的《新民说》 174
王国维的“叔本华情结” 178
新旧文化的一场大激战 181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185
李达和唯物史观研究 190
冯定的《平凡的真理》 193
华岗的最后著作 198
《大众哲学》和哲学的大众化 202
第二篇 外国哲学 209
从希腊神话到希腊哲学 209
“盗火者”和“送火者” 212
“人是万物的尺度” 215
苏格拉底的心灵转向 219
住在木桶里的哲学家 222
“共相”问题和经院哲学 225
圣巴托罗缪之夜 229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232
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236
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 241
加尔文和加尔文主义 244
殉道者布鲁诺 248
培根和“知识就是力量” 251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255
卢梭的“天赋人权”说 259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 262
不信神的神甫 266
圣西门和傅立叶 271
孔德哲学述要 276
休谟和康德 280
青年黑格尔派 285
费尔巴哈论自然宗教的异化 289
费尔巴哈论基督教的异化 293
“上帝死了!” 296
弗洛伊德释梦 300
对“解释学”的解释 30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 308
皮亚杰其学其人 315
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社会哲学” 319
从韦伯到哈贝马斯 323
话说“后现代主义” 328
萨特的“存在”观 332
挑战梵蒂冈 337
上帝概念该不该抛弃? 341
关于“境况伦理学” 345
理性、正义和善 350
关于印度哲学的笔记 354
《三醉人经纶问答》 361
第三篇艺术、文化及其他 367
《米洛的维纳斯》 367
《拉奥孔》 370
《读〈拉奥孔〉读后》 374
意在笔先 378
“画分南北宗”说质疑 382
关于《文心雕龙》 385
王国维的“意境说” 391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95
艺术中的“虚”和“实” 399
悲剧和悲剧美 403
建筑是冻结了的音乐 408
建筑的艺术美 412
迈锡尼文化和荷马史诗 417
魏晋风尚和六朝“隐逸文化” 421
利马窦和中西文化交流 425
文化的创新和继承 430
人文景观和文化 434
也谈大众文化 437
对全球化的文化反思 441
透视“文明冲突论”(之一) 446
透视“文明冲突论(之二) 449
透视“文明冲突论(之三) 451
哥大二三事 453
感受纽约 458
卢浮宫的魅力 462
巴黎的教堂和咖啡馆 466
佛罗伦萨之旅 470
艺术殿堂的双子星座 474
南半球的一次哲学盛会 477
英国杂忆 480
艺术之乡维也纳 484
雅典印象 489
两岛掠影 492
后 记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