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部分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所有制结构问题 1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8
(一)社会主义是“空想”吗? 8
(二)全民所有制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吗? 14
(三)用所谓“个人所有制”取代全民所有制意味着什么? 18
(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24
(一)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27
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32
(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长期性及其发展趋势 38
(四)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41
四、关于中国发展股份制的问题 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股份制 46
(二)怎样认识全民所有制经济发展股份制的问题 49
(三)政企分开和股份制 52
(四)关于股票市场的问题 57
(一)我国现阶段雇工的性质问题 60
五、私营企业和雇工经营问题 60
(二)现阶段存在雇工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原因 67
(三)对私营企业和雇工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70
(四)私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趋势 72
六、关于横向经济联合的问题 75
七、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80
(一)历史经验的启示 8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依据 83
(三)新经济格局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87
(四)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94
(五)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96
第二部分 全民所有制经济发展与内部经济结构重组问题 99
八、关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理论和实践 99
九、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及其体制的改革问题 110
(一)怎样认识全民所有制经济 110
(二)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及其体制的改革 114
(三)对有关几个理论问题的分析 120
(一)全民所有制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127
十、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革的总体构思 127
(二)全民所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35
(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内容和途径 142
十一、深化改革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分权” 157
(一)马克思主义产权问题的提出 157
(二)实行“三个分权”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159
(三)怎样实现“三个分权与结合” 164
十二、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分权和政府转变职能 167
(一)实行“三个分权”的社会经济背景 167
(二)“分权”与新经营机制的形式 170
(三)分权与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转变 174
十三、分权与传统全民所有制理论的变革 180
(一)传统全民所有制理论的特点和问题 180
(二)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根本任务 182
(三)“分权”是传统全民所有制理论的重要变革 187
十四、关于新全民所有制理论 191
(一)改革传统全民所有制单一经济结构观念 191
(二)确立新经济结构是一种客观要求 195
(三)如何确立新的经济结构 197
(四)新经济结构与新全民所有制理论 200
十五、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202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202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如何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203
(三)现代企业制度和它的组织形式 205
(四)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现代化 207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209
(一)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特征 211
十六、关于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211
第三部分 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制经济 211
(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16
(三)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观 220
十七、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及其改革 224
(一)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224
(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几种类型和性质 230
(三)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改革 234
十八、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242
(一)怎样认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 242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问题 245
(三)家庭经营在合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49
(四)全面完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发展过程 252
十九、农村新型合作制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55
(一)新型合作制经济尚处于形成阶段 255
(二)新型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和特点 258
(三)新型合作经济网的建设问题 262
(四)农村合作制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265
(一)乡镇企业所有制的现状和问题 269
二十、关于乡镇企业的所有制问题 269
(二)乡镇企业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 271
(三)乡镇企业所有制关系发展的趋势 273
第四部分 商品生产、价格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277
二十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问题 277
(一)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 277
(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和特点 284
(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89
二十二、怎样认识全民所有制经济同市场的关系 294
(一)关于价格形成的基础问题 299
二十三、关于价格理论同价格改革的问题 299
(二)关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问题 304
(三)关于国内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关系问题 308
(四)关于价格改革和新价格体系 310
二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节问题 317
(一)宏观调节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317
(二)几种类型的宏观调节 31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节的主要特点 320
(四)建设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 325
(一)纵论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331
第五部分 经济规律、经济机制和经济效益 331
二十五、关于社会主义及其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331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 340
(三)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59
二十六、关于社会主义首要经济规律问题 363
(一)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 363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的形式和途径问题 369
(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首要经济规律 372
(四)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76
二十七、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与价值规律 381
(一)怎样认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381
(二)不应用价值规律取代或否定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386
(三)计划性经济仍然必须以价值规律为基础 394
二十八、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问题 395
(一)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 395
(二)关于按劳分配的所谓“消极作用”问题 401
(三)“限制”按劳分配意味着什么? 404
(四)按劳分配同政治思想教育 405
二十九、关于按劳分配和工资制度的改革问题 408
(一)按劳分配理论包括八个基本点 408
(二)关于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问题 411
(三)关于按劳分配的实现及其形式问题 413
(四)关于工资制度改革和新的工资制度 415
三十、关于经济机制的理论及其应用问题 422
(一)关于经济机制的理论 422
(二)经济机制和经济运行 425
(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经济机制 428
(四)经济改革和运用经济机制 431
三十一、关于经济效益的问题 437
(一)关于经济效果和效益的概念和对争论的分析 437
(二)经济效益和所有制关系 444
(三)关于评价经济效益的标准问题 446
(四)经济效益和四个现代化 450
第六部分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问题 457
三十二、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57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62
三十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 462
(二)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83
三十四、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506
(一)政治经济学和哲学 506
(二)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512
(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517
三十五、关于“知识经济”时代 521
(一)关于“知识经济”的概念问题 521
(二)科技在新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523
(三)关于科技经济时代发展的阶段性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