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央决策 1
前言 我们的父老乡亲 1
一 中国农民的分量 1
序 舒惠国 1
第一章 历史转折:大包干 2
一 道路曲折 2
二 共和国的根本 3
三 农业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 5
四 理解农民、关心农民、研究农民 7
二 晨熹初露 8
五 我们的努力 10
三 东风送暖 14
第二章 艰难起步:联产承包责任制 16
一 农民的意愿 18
二 决策的收获 23
三 形势的发展 25
四 承包的责任 34
第三章 峰回路转:计划与市场之间 38
一 走出圈圈 40
二 温州模式 42
三 新的框架 45
四 新旧冲突 47
第四章 柳暗花明:生产力与市场经济 52
一 解放生产力 53
二 走向市场 62
三 清除拦路虎 67
四 解决贫困 76
五 90年代的挑战 83
第五章 更上层楼:跨世纪的决策 99
一 粮食的流通 100
二 承包期延长 114
三 农民的权利 119
第二篇 山乡巨变 125
第六章 改革的成就 126
一 深层的变革 126
二 实在的变化 128
三 新起的力量 131
第七章 农民开始当家作主 135
一 中国的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 135
二 亿万农民的创造 139
三 基层民主的实践 140
一 乡村建设的曲折发展 144
第八章 乡村建设走向城镇化 144
二 走城镇化之路 147
第三篇 沉重负担 153
第九章 负担的沉重 154
一 土地的分量 154
二 农民收获了多少 168
三 “三乱”是座山 171
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对话 176
第十章 沉重的原因 180
一 人口问题——自找麻烦 180
二 部门利益——你争我夺 185
三 摊派歪风——拿钱来 193
四 政绩达标——无法冷却的诱惑 197
五 乡镇企业——好吃的烫山芋 199
六 农村市场——买卖两难 207
第十一章 负担必须减轻 215
一 执行国家政策 215
二 加大监督力度 220
三 掐断负担之源 224
四 减去隐性负担 226
五 发展集体经济 228
六 管好农村市场 233
七 5%——不能触犯的“高压线” 240
第四篇 未来田野 251
第十二章 走向新世纪的生产与经营 252
一 农业结构须作重大调整 253
二 乡镇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 258
第十三章 启动经济再增长的动力源 275
一 加快小城镇建设 275
二 大力拓展农村市场 286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97
第十四章 科技革命与“生态农业”发展 313
一 突破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障碍 314
二 科学限用化肥和推广“绿色肥料” 317
三 开发“绿色农药”与兽用生物制品 322
四 走“节水农业”之路 326
第十五章 走进新世纪的农民生活 331
一 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 332
二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342
主要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