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历史轨迹与发展模式 2
一、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2
二、金融发展的历史轨迹 7
三、深化金融改革的背景 13
四、中国金融发展目标横式的理论构思 17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 23
一、改革引出的话题 23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的界定 25
三、数量增长模式的特征与经济改革的重心 27
四、加剧增长模式运行矛盾的潜在因素 29
五、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32
六、构造发展模式的金融支撑 35
七、完善财政金融体制 39
第三章 金融运行的组织创新 42
一、宏观资金运动新特征与金融体系的改造 42
二、城市金融体制的分步改革构想 49
三、深化中国农村合作信用改革的新思路 54
第四章 国民经济失衡的财政金融调节 63
一、国民经济失衡的判断 63
二、国民经济非均衡运行 因素分析 69
三、国民经济失衡的矫正思路 78
四、强化信贷约束机制、活化资金存量 86
一、金融问题的根源 93
第五章 深化金融改革的再思考 93
二、金融改革失误辩 98
三、深化改革的任务和方向 101
四、紧缩重点和紧缩措施 103
第六章 市场、资金与当前金融改革的现实选择 108
一、压力与思考 108
二、市场问题 109
三、资金问题 114
四、对策的思考 116
五、金融深化改革的取向 118
第二篇 人口金融论 123
一、人口总量与货币供给 124
第七章 人口与货币运行分析 124
二、人口结构与货币流通 129
三、人口流动与货币流通 137
四、人口素质与货币流通 139
第八章 人口与储蓄关系分析 142
一、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形成 142
二、家庭人口组成与储蓄关系的实证分析 149
三、人口增量与储蓄变动 156
第九章 人口与投资的理论述评与实证分析 160
一、凯恩斯人口与投资理论述评 160
二、马寅初《新人口论》中关于人口与投资的论述 166
三、我国人口与投资关系的分析 167
第三篇 总量、结构论 177
第十章 金融调节与机制再构造 178
一、问题的提出 178
二、金融调节体系的再构造 181
三、信用调节体系的重新构造 185
四、中央银行宏观控制对象的选择 188
第十一章 金融震荡与金融稳定 193
一、金融改革难题新释 193
二、金融震荡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195
三、金融震荡的特殊成因 199
四、金融稳定机制的内涵 204
五、强化中央银行的权威地位 207
六、完善微观金融的宏观约束机制 209
七、构造微观金融行为的自我约束机制 211
第十二章 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 214
一、信贷宏观管理决策重点的调整 214
二、控制规模与防止滞胀 218
三、信贷资金的结构倾斜流动 228
四、宏观信贷结构调控对策 235
第四篇 利率机制论 241
第十三章 利率调节机制的历史与现状 242
一、面临的现实问题 242
二、利率机制运用评析 248
三、发挥利率调节作用需要排除的障碍 259
第十四章 利率调控机制的选择 268
一、利率改革的策略 268
二、利率改革的几个认识问题 276
第十五章 利率调节机制的组合与效应 288
一、存贷利率的“度” 288
二、行社利率关系 293
三、金融市场利率 296
四、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效应 301
五、利率对微观经济发展的调节功能 303
第五篇 金融市场论 307
一、资金流动的不平衡与社会融资模式 308
第十六章 金融市场的萌发与培育 308
二、现实的分析与评价 313
三、功能比较与开拓 318
第十七章 银行信贷与金融投资 326
一、金融投资现状 327
二、信用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信用形式的发展 330
三、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的区别与联系 333
四、我国金融投资的功能和特点 336
五、金融市场投资的约束机制 339
第十八章 二级市场的开拓与完善 342
一、建立二级市场的基因分析 342
二、二级市场分步推进方式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