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分组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智勇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3507698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弹性分组环是下一代的分组化的传送平台。由IEEE 802.17工作组制定的RPR技术吸收了吉比特以太网的经济性、SDH系统50ms环保护特性,可以承载具有突发性的IP业务,同时支持传统语音传送,有比较好的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到2003年3月底,IEEE 802.17已推出RPR的2.1版本。本书是以该版本为基础编写的。本书的第一章综述了城域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第二章介绍了RPR标准化组织与技术进展等背景知识,第三章到第八章从MAC参考模型及帧结构、MAC数据通路、RPR拓扑发现、RPR的公平性、RPR的物理层详细的讨论了RPR技术,第九章则简练的介绍了城域以太网的关键技术,最后是RPR的网络管理。随着数据业务日益成为业务的主体,随着IEEE 802.17标准化工作的进行,RPR的应用将越来越广,就像SDH技术取代PDH技术迅速成为主流的数字传输技术一样,RPR与高速以太网的结合甚至及有可能会真正开启数据传输的新时代。

第1章 城域传送网的发展 1

1.1 城域网及其重要地位 1

1.2 城域网的结构 3

1.2.1 城域网的结构 4

1.2.2 城域网与骨干网的比较 7

1.2.3 城域网建设的几点考虑 9

1.3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10

1.3.1 MSTP的总体结构 10

1.3.2 以太网在MSTP上的实现 11

1.3.3 AIM统计复用接入在MSTP上的实现 13

1.3.4 SDH/MSTP生存期分析 14

1.4.1 城域WDM系统的功能要求 15

1.4 基于WDM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15

1.4.2 城域WDM系统对光纤的要求 16

1.4.3 城域WDM系统中器件的要求 17

1.5 基于以太网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24

1.5.1 以太网的历史 24

1.5.2 以太网技术成功的因素 26

1.5.3 以太网技术发展前瞻 28

1.6 基于RPR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29

1.6.1 弹性分组环 30

1.6.2 RPR技术的特征 30

1.7 MSR概述 34

1.7.1 MSR的诞生背景 34

1.7.3 MSR拓扑结构 35

1.7.2 MSR协议 35

1.7.4 MSR系统的组成与主要构件 36

1.7.5 MSR成帧器与通用帧格式 37

1.7.6 MSR的市场定位、应用与特点 38

1.8 城域网的发展趋势 40

1.8.1 城域网的预测 40

1.8.2 未来城域网网络结构 41

1.8.3 城域网解决方案面临的技术难题 43

1.8.4 GMPLS控制和业务管理 43

第2章 RPR标准化组织与技术进展 45

2.1 IEEE802系列标准 45

2.2.1 3个RPR相关的国际组织 48

2.2 RPR的标准化进程 48

2.2.2 目前已完成的标准内容 49

2.2.3 RPR的市场应用前景 50

2.3 动态分组传送技术 51

2.3.1 动态分组技术DPT概述 51

2.3.2 DPT的关键技术 52

2.3.3 DPT的应用 56

2.4 弹性分组传送技术 58

2.4.1 RPT的MAC帧 58

2.4.2 嵌入式控制协议 59

2.4.3 自动拓扑发现机制 59

2.4.4 保护倒换机制 60

2.4.5 环同步机制 60

2.4.6 RPT与其他技术相比 61

2.5 RPR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62

2.5.1 RPR与SDH技术的比较 62

2.5.2 RPR与千兆以太网的比较 64

2.5.3 RPR与POS技术的比较 64

2.5.4 RPR与DPT技术的比较 64

第3章 RPR的MAC参考模型及帧结构 66

3.1 弹性分组环的基本概念 66

3.1.1 环的结构和操作 67

3.1.2 业务类别 68

3.1.3 MAC层的结构 69

3.1.4 拓扑发现机制及环保护功能 69

3.1.5 带宽的公平调度 70

3.2 MAC参考模型 71

3.3 媒体访问控制提供的服务 74

3.3.1 媒体访问控制(MAC)的业务类型 74

3.3.2 对客户层的MAC业务 75

3.3.3 MAC数据通路 78

3.4 弹性分组环的通用帧结构 78

3.5 弹性分组环的控制帧格式 81

3.6 弹性分组环的公平帧格式 82

3.7 空闲帧和无效的弹性分组环帧 83

第4章 MAC数据通路 85

4.1 概述 85

4.2 RPR流量分类和MAC数据通路的结构 86

4.2.1 RPR的流量分类 86

4.2.2 MAC数据通路的基本结构 88

4.2.4 可环回数据通路 89

4.2.3 带宽回收 89

4.3 环选择 90

4.3.1 环选择概述 90

4.3.2 环选择的客户控制 91

4.4 带宽分配 92

4.4.1 单队列统一带宽分配 93

4.4.2 双队列统一带宽分配 94

4.4.3 单队列空间带宽分配 94

4.4.4 双队列空间带宽分配 95

4.4.5 累积的环带宽分配 96

4.5 发送速率同步 97

4.5.2 发送速率同步的实现机理 98

4.5.1 为什么需要发送速率同步功能 98

4.6 速率控制和MAC调节器 99

4.6.1 MAC调节器的通用描述 100

4.6.2 MAC调节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101

4.6.3 调节器流控指示信号的产生 104

4.7 MAC数据通路的设计和操作 107

4.7.1 单队列MAC的设计和发送操作 107

4.7.2 双队列MAC的设计和发送操作 110

4.7.3 MAC数据通路的接收操作 113

第5章 无线局域网WLAN 116

5.1 拓扑发现协议概述 116

5.2 环拓扑发现算法 117

5.3 拓扑发现状态表 120

5.4 拓扑发现消息 125

5.4.1 拓扑发现消息格式 125

5.4.2 拓扑扩展状态消息帧 126

5.4.3 消息处理 128

5.5 生成树协议 128

5.5.1 RPR与802.ld和802.lq网桥的兼容 129

5.5.2 生成树协议 130

5.6 VLAN技术及其他 135

5.6.1 VLAN概述 135

5.6.2 IEEE802.lq 137

5.6.3 VLAN的动态管理 139

5.6.4 802.lp协议 141

第6章 RPR的网络保护 142

6.1 RPR网络保护协议概述 142

6.2 定向保护 145

6.2.1 定向保护协议规则 146

6.2.2 定向保护协议参数 146

6.2.3 定向保护协议状态表 146

6.3 环回保护 150

6.3.1 环回保护机制 151

6.3.2 环回保护协议规则 151

6.3.3 环回网络保护参数 152

6.4 网络保护消息帧格式 155

6.5 网络保护实例 156

6.5.2 双向两根光纤切断 158

6.5.1 单根光纤切断 158

6.5.3 节点失效 159

6.6 与SDH自愈环的分析与比较 159

6.6.1 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160

6.6.2 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163

第7章 RPR的公平性问题 170

7.1 概述 170

7.2 RPR公平算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172

7.2.1 模型1:停车场 173

7.2.2 模型2:平行的停车场 174

7.2.3 模型3:上游的平行停车场 174

7.2.5 模型5:双出口停车场——多阻塞点 175

7.2.4 模型4:多流量停车场 175

7.2.6 模型6:迁移的阻塞点 176

7.2.7 模型7:阻塞的高/低带宽对 177

7.2.8 模型8:旋转的阻塞对 179

7.3 RPR MAC层的公平性目标 179

7.4 CQMA公平算法 180

7.4.1 算法使用的缩略语、变量和术语 180

7.4.2 MAC公平性的实现过程 182

7.4.3 公平算法实现举例 192

7.4.4 小结 196

7.5 标准公平算法 196

7.5.1 算法使用的主要变量和术语 196

7.5.2 公平帧(FF,Fairness Frame) 197

7.5.3 MAC公平性的实现过程 199

7.5.4 拥塞检测 203

7.5.5 和数据通路的相互影响 204

第8章 RPR的物理层 206

8.1 RPR的物理层概述 206

8.2 MAC物理层业务接口 207

8.3 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层实体 208

8.3.1 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和物理层实体 208

8.3.2 IEEE802.3帧格式 209

8.3.3 千兆以太网的体系结构 212

8.3.4 吉比特以太网的物理层 214

8.3.5 千兆以太网的现实 224

8.4 10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层实体 225

8.4.1 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和物理层实体 225

8.4.2 10G以太网的发展 226

8.4.3 10G以太网标准的体系结构 228

8.4.4 10G以太网的物理层 230

8.4.5 10G以太网的帧格式 231

8.4.6 10G以太网的速率适配 232

8.4.7 XAUI芯片接口 233

8.5 SDH和SONET物理层接口 234

8.5.1 SDH和SONET网络节点接口的标准速率 235

8.5.2 SDH和SONET光接口及其技术要求 237

8.5.3 SPI接口和SFI接口 239

8.5.4 SDH适配子层 240

8.6 弹性分组环的实现方案 248

8.6.1 内嵌RPR的基于SDH的MSTP实现原理 249

8.6.2 RPR接口板各模板的设计及其功能 250

第9章 RPR的网络管理 257

9.1 概述 257

9.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257

9.1.2 RPR网络管理概述 258

9.2 RPR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259

9.2.1 RPR的OAM功能概述 259

9.2.2 RPR的故障管理 260

9.2.3 OAM中的激活/去激活功能 265

9.2.4 OAM中的flush功能 265

9.2.5 失效期间OAM帧的处理 266

9.2.6 OAM帧的定义及检测程序 266

9.3.1 层管理模型概述 269

9.3 RPR的层管理(layer management) 269

9.3.2 通用的管理原语 270

9.3.3 MLME服务接口 271

9.3.4 RPR的反射请求/响应管理 274

9.3.5 PLME服务接口 275

9.4 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和RPR MIB 275

9.4.1 SNMP概述 275

9.4.2 SNMP管理信息(SMI和MIB) 278

9.4.3 SNMPv2和SNMPv3 280

9.4.4 RPR的管理信息库MIB 281

附录Ⅰ 名词与术语 285

附录Ⅱ 缩略语 289

参考文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