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词目表 3
(一)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与方法 3
人事 3
人事制度 3
人事管理 3
人事管理的性质 3
人事管理的特点 3
总 目 录 3
第一篇 人事管理概论 3
一 人事管理 3
第一篇人事管理概论 3
一 人事管理 3
(一)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与方法 3
人事管理的对象 4
人事管理的范围 4
人事管理的地位 4
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4
干部的“进口”管理 4
党性原则 5
精于合理原则 5
职能相称原则 5
知人善任原则 5
激励原则 5
干部的“出口”管理 5
干部的使用管理 5
合理流动原则 5
行政方法 6
人事管理的主要方法 6
经济方法 6
法律方法 6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6
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 6
心理行为方法 7
社会调查方法 7
咨询顾问方法 7
统计学方法 7
心理测验方法 7
信息控制方法 8
系统论方法 8
人事调适方法 8
态度调查方法 8
意见沟通方法 8
心理咨询方法 8
(二)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与改革 9
古代人事管理 9
需要激励方法 9
新民主主义时期人事管理的特点 9
兴趣测验方法 9
(二)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与改革 9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恢复发展与改革阶段 10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停滞及遭破坏阶段 10
新时期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10
新时期人事管理的干部路线 10
新中国人事管理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10
新中国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三个阶段 10
我国人事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11
我国现行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弊端 11
我国人事管理改革的目的 11
我国人事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 11
新时期人事管理的战略方针 11
人事管理思维方式的改革 12
我国人事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12
科学的人事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12
灵敏的宏观调控机制 12
我国人事管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2
我国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13
我国人事管理现代化的科学含义 13
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13
人事管理法制化原则 13
(三)选拔与任用干部 14
录用干部的范围 14
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4
吸收录用干部的条件 14
吸收录用干部的程序 14
人事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14
人事管理干部素质的现代化 14
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14
(三)选拨与任用干部 14
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方式 15
选拔任免领导干部的工作程序 15
民主评议干部方式 15
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 15
民主推荐干部方式 16
选任制任干部方式 16
民意测验考察干部方式 16
委任制选任干部方式 17
考任制选任干部方式 17
聘任制选干部方式 17
干部招标选拔制方式 17
企业干部聘任制方式 18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选任干部方式 18
乡(镇)干部合同制选聘方式 18
以工代干 18
(四)干部人员调配与交流工作 19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目的 19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 19
选拔后备干部的原则和标准 19
确定后备干部名单的要求及程序 19
选拔后备干部的范围和要求 19
选拔后备干部的主要方法 19
(四)干部人员调配与交流工作 19
人员调配的目的 19
人员调配的原则 19
人员调配的要求 19
定期轮换干部方法 20
选调干部方法 20
招聘选调干部方法 20
径调派遣干部方法 20
借调干部方法 20
商调干部方法 20
成批调配干部方法 20
干部指令性调动的有关规定 20
干部的社会调节方法 20
计划调配干部方法 20
干部调配的方式与方法 20
干部调配的程序 20
干部调配的范围 20
人员调配的纪律 20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科技人员的调配政策 21
科技人员支边支农的有关政策规定 21
边远地区到内地引进技术人员的有关规定 21
从全民调到集体制单位的科技人员的 21
有关待遇规定 21
擅自离职科技人员的处理原则 21
边远地区干部调动的有关规定 21
民主党派干部调动的有关规定 21
随军家属调动的有关规定 21
干部照顾性调动的原则与范围 21
集体所有制干部调动的有关规定 21
人员考核的意义 22
人员考核 22
人员考核的基本原则 22
(五)干部人员考核与鉴定工作 22
干部家属办理农转非的条件 22
(五)干部人员考核与鉴定工作 22
干部考核的标准与内容 23
考德 23
考能 23
考勤 23
考绩 23
干部考核的程序 23
因素分解法 24
工作标准法 24
绩效评鉴法 24
情景模拟法 24
干部考核的方法 24
定量考核法 24
定性考核法 24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考核法 24
指标测评法 25
分布限制法 25
成果证实法 25
成绩顺序法 25
代表人物比较法 25
分定考核法 25
相对比较法 25
序数排列法 25
等差图表法 26
鉴定事件法 26
知情人评定法 26
(六)人事管理的奖惩工作 26
专职干部评定法 26
笔试考核法 26
口试考核法 26
县级党政领导的考核内容 26
县级党政领导的考核程序 26
干部鉴定的基本原则 27
干部考核与使用相结合 27
地级领导干部的考核 27
机关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27
机关领导干部的考核程序 27
群众评仪的种类 28
干部鉴定的主要形式 28
干部鉴定表的基本内容 28
(六)人事管理的奖惩工作 28
人员奖励与惩戒的含义 28
组织鉴定的原则 28
本人意见的处理 28
干部鉴定的主要程序 28
个人总结的基本要求 28
奖惩工作的意义 29
奖惩工作的历史发展 29
奖惩工作的实质 29
奖惩工作的目的 29
奖惩的条件与标准 29
奖惩工作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29
奖惩工作所依据的基本法规及其适用范围 29
奖惩工作的方针与原则 29
六种奖励的使用原则 30
通令嘉奖与通报表扬的区别 30
受奖励人员的表彰形式 30
奖惩的种类 30
升级奖励的性质的经费来源 30
升职奖励的性质和获奖条件 30
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再获行政奖励的原则 30
受过行政纪律处分人员奖励的原则 30
集体奖励的原则 30
降级 31
降职与撤职 31
警告 31
两种以上的奖励同时施用的审批手续 31
惩戒的种类 31
惩戒的条件 31
记过与记大过 31
奖励的审批权限 31
制作奖励章的材料和设计要求 31
开除留用察看 32
开除 32
八种政纪处分的使用原则 32
撤销职务与职务自然撤销的原则区别 32
工作人员自杀身亡的处理原则 32
工作人员旷工的处理规定 32
开除留用察看与开除干部队伍的原则区别 32
党的组织处分与政纪处分的关系 32
党的机关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政纪处 33
处分的审批程序 33
人代会选举担任行政职务人员开除等 33
分的审批程序 33
人代会选举担任行政职务人员撤职处 33
分的审批手续 33
科教文卫专业技术人员的降职撤职处 33
党委管理的党群干部政纪处分的审批手续 33
党员干部受党纪和政纪双重处分的审批手续 33
分原则惩戒的审批权限 33
兼职工作人员的撤职处分原则 33
离休退休人员的政纪处分规定 33
工作人员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处理规定 33
聘用制干部的政纪处分规定 33
(七)人事管理的任免与升降工作 34
人员职务升降的意义 34
(七)人事管理的任免与升降工作 34
人员职务升降与任免 34
处分决定的基本内容 34
检查处理违纪案件的工作程序 34
处理违纪处分案件的基本要求 34
离休退休干部政纪处分的审批手续 34
处分决定的写作要求 34
影响人员晋升的主要因素 35
人员晋升的种类与方式 35
人员职务升降的原则 35
人员晋升的资历条件 35
人员职务升降的条件 35
选拔晋升音的方法 35
人员职务升降的程序 35
外部升补方式 36
人员职务任免的原则 36
多路晋升方式 36
三位晋升方式 36
破格晋升方式 36
常规晋升方式 36
年资晋升方式 36
考绩晋升方式 36
考试晋升方式 36
内部晋升方式 36
双重领导单位领导干部的任免手续 37
行政干部的任免手续 37
检察长和法院院长的任免手续 37
由选举产生的干部的任免手续 37
干部职务任免的程序 37
高等学校(院)校(院)长的任免手续 38
企业行政干部的任免手续 38
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手续 38
干部兼职问题的处理原则 38
落选干部的安排使用原则 38
干部辞呈的处理方法 38
县人民政府顾问等职务的任免手续 38
(八)人事管理的审查工作 39
审查的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9
审查的目的和意义 39
(八)人事管理的审查工作 39
审查的基本任务 39
审干工作的基本要求 40
处理历史案件的基本原则 40
落实干部政策的原则 40
审查工作的基本步聚 40
组织通则 41
(一)组织与组织学 41
二组织工作 41
组织职能 41
组织图 41
组织法规 41
组织法 41
组织学 41
组织 41
(一)组织与组织学 41
二 组织工作 41
组织工作的作用 42
组织的反馈职能 42
组织工作的特征 42
组织工作的对象 42
组织工作的地位 42
组织工作 42
组织的自我完善职能 42
组织层次 43
组织决策 43
组织效能 43
组织协调 43
组织发展 43
组织气候 43
组织行为学 44
组织要素 44
组织心理学 44
组织效率 44
组织形态 44
组织管理 44
组织管理素质 44
组织模式 44
组织行为 44
组织一体化 44
组织变迁 45
组织的有效性 45
组织形象的建立 45
组织自我期望形象 45
组织形象的设计 45
组织形象分类 45
组织形象要素 45
组织形象 45
组织平衡论 45
行政组织与司法的关系 46
组织的权威性 46
组织的阶级性 46
组织的服务性 46
组织的法制性 46
组织的系统性 46
组织的法律地位 46
行政组织与党的关系 46
经营管理组织理论 47
组织理论的特点 47
科学制度组织理论 47
组织理论的形成 47
组织理论 47
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47
行政组织与公民的关系 47
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47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 48
组织目标 48
组织原则的运用 48
组织原则 48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 48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48
环境系统组织理论 48
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48
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48
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48
组织结构与职位 49
组织结构 49
组织目标的适应性 49
行政组织的职能目标 49
行政组织的工作目标 49
行政组织的总目标 49
组织的服务性 49
组织目标的复杂性 49
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49
组织目标类别 49
组织系统目标 49
组织结构与模式 50
组织结构与差异 50
(三)组织设计与组织关系 50
组织设计论 50
组织设计 50
非正式组织 50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50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50
组织关系 50
组织关系与信息 50
(三)组织设计与组织关系 50
组织冲突的处理和利用 51
组织关系与协调 51
组织关系与沟通 51
组织关系与合作 51
组织冲突的根源与表现形式 51
组织冲突 51
(四)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革 52
组织环境 52
组织的外部环境 52
组织的内部环境 52
组织的一般社会环境 52
组织的特定社会环境 52
组织内部环境 52
组织内部环境的测度 52
组织对其外部环境的影响 52
(四)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革 52
行政组织 53
(五)行政组织 53
组织变革的反复性 53
(五)行政组织 53
组织环境与行为 53
组织变革的阻力 53
组织变革的模式 53
组织变革的过程 53
组织变革的动力 53
组织变革 53
组织环境与态度 53
组织环境与组织成员 53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54
行政组织的成员特点 54
行政组织的责任特点 54
行政组织的任务特点 54
行政组织的权力特点 54
行政组织的利益特点 54
行政组织的结构特点 54
行政组织的运营特点 54
行政组织的首长制与委员制 55
行政组织的机能制 55
行政组织的层级制 55
行政组织的行政授权 55
行政组织的职能职权 55
行政组织的行政责任 55
行政组织的行政权力 55
行政组织的管理幅度 55
行政组织的管理层次 55
行政组织的结构体系 55
(六)党的组织 56
中央领导机构 56
党的中央组织 56
党的组织形式 56
党的组织制度 56
党的组织体系 56
行政组织的分离制 56
行政组织的集权制与分权制 56
(六)党的组织 56
党组织 56
行政组织的完整制 56
党的组织系统 56
党的组织体制 56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57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57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57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57
党的地方组织 57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57
党的基层委员会 58
联合党支部 58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58
党员代表大会 58
党员大会 58
党的基层组织 58
县委 58
地委 58
省委 58
党委 58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58
工作党委 59
中央顾问委员会 59
分党委 59
党的中央委员会 59
党小组 59
党组 59
企业单位党委 59
事业单位党委 59
临时党支部 59
中央军事委员会 60
中共中央组织部 60
中共中央宣传部 6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60
中央保密委员会 60
中央书记处 60
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会 60
中央政治局 60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60
中共中央统战部 60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委员会 61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61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61
三干部管理 62
(一)干部 62
三干部管理 62
干部 62
(一)干部 62
干部身份 62
干部分类 62
干部类别 62
干部资历 62
干部路线 62
干部政策 62
干部制度 63
干部标准 63
干部修养 63
干部结构 63
干部规划 63
干部工作的方针 63
干部素质 64
干部人数 64
干部管理 64
干部“四化”方针 64
干部档案 64
干部教育 64
干部岗位责任制 64
干部工作的基本任务 64
干部结构调整 64
干部履历 64
干部选拔 64
干部支边 65
干部职业道德 66
干部统计标志 66
干部奖惩统计 66
干部管理范围 66
干部管理体制 66
干部专业结构 66
干部职务级别 66
干部援边援穷 66
干部档案调动 67
干部岗位知识能力 67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67
干部下基层锻炼 67
干部职务名单制 67
干部档案使用 67
干部档案管理 67
干部统计报表及填报范围 68
《干部定期统计报表》的统计对象 68
《干部定期统计报表》的统计方法 68
干部离休后的离休费及生活补贴标准 68
干部“文化程度”指标的解释 68
少数民族干部 68
干部退休待遇的内容 68
干部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68
企业管理干部的管理 69
中级专业技术骨干延长离、退休年龄的条件 69
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规定 69
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 69
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特点 69
党管干部的内容 69
退职干部不再办理离休的规定 70
高级专家的范围 70
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年龄的规定 70
党组织干部的管理 70
指标示的解释 70
街道居委会干部的统计问题 70
事业单位干部的管理 70
群众团体干部的管理 70
高级专家享受“百分之百”退休费的条件 70
高级专家提高退休费的条件和标准 70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统计十表》中若干 70
(二)各类毕业生 71
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的规定 71
高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调遣费规定 71
高校毕业生派遣工作和接收工作 71
高校毕业生分配程序 71
高校毕业生主要分配方向 71
高校毕业生分配方针 71
(二)各类毕业生 71
退休费的规定 71
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科技人员提高 71
高校毕业生等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费规定 72
毕业分配的有关规定 72
关于残疾学生毕业分配的规定 72
高校华侨、港澳毕业生分配的有关规定 72
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子女 72
师范院校和农业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规定 72
高校毕业生择优分配问题 72
高校毕业生调遣费领报规定 72
关于学生退学后的处理规定 73
关于去西藏、青海毕业生的有关规定 73
关于不服从国家分配的毕业生的有关规定 73
对有病毕业生的分配规定 73
毕业生有偿分配规定 73
毕业生定期服务制度 73
制止截留按计划分配的毕业生的规定 73
分配到集体所有制单位毕业生工资待遇 73
毕业生分配改革试行方法 74
毕业生见习期的有关规定 74
中专毕业生分配原则 74
中专毕业生性质的规定 74
关于不服从分配的中专毕业生的规定 74
毕业研究生分配原则 74
毕业研究生的派遣和接收工作 74
博士后经费及工资福利待遇 75
扩大自主权的企业在人事方面的自主权力 75
干部享受司局长级待遇的审批原则和办法 75
(三)干部人事管理 75
博士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规定 75
(三)干部人事管理 75
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 75
对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研究生的规定 75
对因病不能参加分配的毕业研究生的规定 75
博士后工作分配 75
结业研究生的分配及待遇 75
如何处理“停薪留职”期满的企业职工 76
级干部按什么比例限额控制 76
高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人员中、处、科 76
关干部的责任 76
政府人事部门对各民主党派管理的机 76
留职到集体企业工作的职工 76
如何处关、停的国营企业中要求停薪 76
分人员能否办理“停薪留职” 76
被判处管制、缓刑的犯罪分子和受处 76
的富余职工的“停薪留职” 76
如何处理区、县以上所管集体企业中 76
企业职工“停薪留职”期间是否计算工龄 76
申请“停薪留职”的程序 76
“停薪留职”人员缴纳劳动保险基金的规定 76
福利待遇规定 76
关于企业职工“停薪留职”时间期限及 76
哪些人员可以申请“停薪留职” 76
党政机关干部可否兼任中外合资企业的职务 76
哪些干部不能兼任经济实体职务 76
关于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规定 76
对选聘的乡镇干部能否兴办企业的规定 76
党政机关干部是否一律不得经商办企业 76
扩大研究所人事自主权的具体内容 76
科技人员在业余兼职活动中如何维护 77
维护本单位的技术权益 77
兼职单位的合法权益 77
对科技人员进行业余兼职的手续、报酬、 77
科技人员在业余兼职活动中应当如何 77
如何处理科技人员进行业余兼职活动需占用部分本职工作时间,或者利用单位物质条件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 77
科技人员联系进行业余兼职的办法 77
几种情况 77
义务方面的具体规定 77
对科技人员在业余兼职中的成绩的奖励办法 77
如何申报奖励科技人员在业余兼职活动中取得 77
和各种新的科技成果 77
各部门,各单位应如何对待科技人员 77
的业务兼职 77
按照什么比例限额控制 77
省辖市、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检察院检察 77
中级人民法院和直辖市、大市中的人 77
民法院审判业务人员中,处,科级干部 77
基层人民法院审判业务人员中,科级 77
干部的限额控制比例的规定 77
省级和大市级人民检察院人员中的处、 77
科级干部按照什么比例限额控制 77
单位可以暂不允许科技人员业余兼职的 77
人员中的处、科级干部按照什么比例 77
限额控制 77
国家在改革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放宽放活对科 77
技人员政策方面的具体规定 77
农林科技人员在农村进行技术承包服务,能否 77
在增产部分参加分红 77
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原则的规定 77
省人民政府顾问等职务归何处任免 78
《干部履历表》中“参加革命以后履历”一项的填写方法 78
省辖市所属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应如 78
《干部履历表》中“国内外主要社会关系”一项应如何填写 78
成员”一项 78
何仟免批准 78
地方县以上各级人员政府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决定任命的人员由何处发给任命书 78
由何机关填发国务员任命人员的任命书 78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任命的工作人员的任命书由谁签署发给,式样、规格如何 78
科技人员业余兼职,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或侵 78
《干部履历表》中“何时何地参加革命工作”一项应如何填写 78
《干部履历表》中“原职”一项的填写方法 78
关于参加“讲师团”人员的工作期限、粮、户、工资、福利待遇等的有关规定 78
于退休、离休人员中的应聘任职者 78
国家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的原则是否适用 78
问题上发生的争议 78
如何处理单位和个人之间在业余兼职 78
害了本单位技术权益的,应如何处理 78
《干部履历表》中如何填写“家庭主要 78
对应由各级大常务会决定任免的人选 79
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能否有 79
权提出不同意见 79
国务院任免人员改为下管一级,是从何时开始,基于什么原因 79
1984年9月22日以后,各部门哪些 79
程序,能否公布 79
人员由国务院任免 79
各单位每年年终应向国务院报送单位现职人 79
员名单,所报名单位范围、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79
依法做好行政任免工作,有关组织和人事部门 79
应办理哪些有关事宜 79
呈报干部免职的注意事项 79
干部任免工作中应注意哪些法律规定 79
问、专员、高等院校校长,由何机关任免 79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后省、市人民政府顾 79
的备案程序怎么办 79
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关于干部任免 79
省长、副省长和法院院长应否发给任命书 79
委员会委员由何机关给任命书 79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检察 79
应否发给任命书 79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79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命书,由何机关发给 79
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未完成法律 79
调配干部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80
受正、副司(厅)局级干部待遇,应报什么机关备案 80
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中央和省市组织的专职干部调配、政策人事部门承担什么任务 80
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干部需要享 80
干部调配一般采取的方法 80
干部调整工作中的纪律要求 80
干部调整工作目标和调整重点 80
由何机关任免 80
干部任免后,应报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80
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机关哪些专职 80
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规定 80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厂长(经理)实行任期制,人事管理方面包括什么内容 80
企业厂长、副厂长,厂内中层行政干部 80
中央组织部的意见 80
国务院各部委任命的司局级干部,哪些要征求 80
门管理干部的积极性 81
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卫生行政领导部 81
从京外调入干部应掌握的原则 81
置是否允许 81
干部为解决分居要求调京、离休后要求来京安 81
从京外调入干部应符合什么条件 81
如何简化国务院各部门从京外地区调 81
入干部的手续 81
解决职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原则 81
对卫生系统的干部管理和配备的具体规定 81
为解决夫妻分居调动职工的需办理的调动手续 81
指名调现役军官的,该怎么办 81
解决中央机关或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夫妻分 81
居采取的原则 81
干部调整工作的原则 81
因照顾夫妻关系调动干部的,有哪些手续 81
关于配备机要交通业务人员的要求 81
以及因而产生的户口问题如何处理 81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因工作需要补充干部和 81
的报告应如何办理 82
中还有什么手续 82
国务院各部和省市应如何改善科技队伍的分布和结构,组织力量支援地方建设 82
科技人员 82
如何进一步调整专业人员归队工作 82
调京干部的调函,有效期限多久 82
为解决分居和实政策,办理报批工作 82
如何解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要的 82
办法的含义 82
为照顾干部京内无子女,要求调子女 82
精神处理 82
调配工作中试行干部数字对等的对调 82
落实政策的干部要求调京,按照什么 82
哪几方面的情况 82
老干部离休来京安置的报告,应附有 82
何种证明 82
因工作需要调入干部的报告,应写明 82
科研单位对超过限额的人员的处理 83
支农、支边科技人员如何定期轮换 83
随调子女的规定 83
青海省内调干部安置原则及内调干部 83
“总师”配备的要求 83
正在调整领导班子的骨干企业对三个 83
科研和高校实行聘用制所包含的内容 83
家规定有何待遇 83
的有关规定 83
国家对用非所学科技人员的流动应聘 83
对于从全国调到集体的科技人员,国 83
为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工作,对他们的户口、津贴有什么规定 83
员的待遇如何确定 83
中小城市和科技力量薄弱单位招聘人 83
军事院校青年学生学员经批准退学的 83
地方对不适合从事军队工作的毕业生、结业生 83
学员的安置 83
对无理要求退学、不服从毕业分配、擅自离校 83
的军事院校学员的处理 83
以“五不要”的做法到三线地区招聘科技人员和教师的错误性 83
有关部门在办理各海关之间调动干部的原则 83
安置处理 83
由何机关裁决 84
如何解决边远地区需要的科技人员 84
如何为农业第一线培养、输送科技人员 84
如何补充解决三线地区急需的科技人员 84
采取的方针 84
国家对三线艰苦地区的科技队伍建设 84
调整农林科技人员归队的原则 84
对过去擅自离职的科技人员的处理 84
科技人员辞职的条件及需办理的手续 84
方有何权利、义务 84
哪些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双 84
应如何支持 84
各民主党派补充干部,各部门、各地区 84
科技人员流动中,有关方面发生争议, 84
吸收录用干部应坚持的原则及如何进 85
哪类“以工代干”人员可以承认为干部,补办干部录用手续 85
工资的规定 85
关于吸收录用人员的临时工资和定级 85
新吸收录用的干部转正和辞退的规定 85
部审批程序的规定 85
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单位吸收录用干 85
县(市)、地区(州、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部门所属单位吸收录用干部的审批程序如何规定 85
行考试考核 85
用干部的规定 85
新吸收录用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 85
用干部对象的规定 85
关于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吸收录 85
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需要吸收录 85
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从社会上招聘干部如何办手续 85
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因工作、生产需要干部的补充办法 85
如何处理民主选举产生的干部的待遇 85
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原则 85
中国人民银行招聘派往国际机场的人员,复试 86
合格后如何外派 86
人员如何转为国家干部 86
县以上政府二轻局机关集体所有制身份的工作 86
计划单列市的银行录用干部工作如何办理 86
对厂矿企业补充经济民警的规定 86
使用职业高中毕业生的规定 86
转为干部 86
如何报告审批各地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86
1980年以后的“以工代干”人员,1983年前各地区已办了转干的人员的处理规定 86
哪些人不办理转干手续、哪些人不能转干 86
“以工代干”人员转干的程序 86
具备何种条件的“以工代干”人员可以 86
如何使用增人指标吸收录用干部 86
各部门、各单位需要从工人中吸取干部的按什 87
程度和年龄的要求 87
1980年中国银行系统招考录用新干部,对文化 87
运动从何时起算参加工作 87
招收运动员有什么政策、规定 87
么规定执行 87
对优秀运动员分配工作有什么规定 87
编制增加干部计划的原则 87
如何实行干部计划管理 87
报考人员如何录用或聘用 87
招干考试的程序、内容和录取的规定 87
试的原则 87
当前有关部门对招收干部实行统一考 87
各部门、各单位所需干部如何补充 87
训和试用期方面的规定 88
哪些人员不得吸收为新干警 88
公安部关于吸收新干警的条件的规定 88
1981年海关增干选拔录用的程序的规定 88
一万名中医药人员,应如何管理和定级 88
1978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 88
化程度和年龄的要求 88
1980年各银行系统招考录用新干部,在业务培 88
用办法和手续方面的规定 88
1980年各银行系统招考录用新干部,对选拔录 88
1980年中国农业银行系统选拔录用干部,对文 88
资的规定 88
1980年选拔录用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工 88
领导群体 89
领导权力 89
领导职务 89
(一)领导与领导科学 89
四领导工作 89
领导科学 89
四领导工作 89
领导 89
(一)领导与领导科学 89
领导目标 90
领导活动 90
领导要素 90
领导作风 90
领导才能 90
领导权威 90
领导一般原则 91
领导系统观念 91
领导战略观念 91
领导过程 91
领导法规 91
领导风格 91
领导信息观念 92
领导服务观念 92
领导创新观念 92
领导时间观念 92
领导培训 92
领导培训的模拟训练法 92
政治领导 93
行政领导 93
思想领导 93
组织领导 93
低层领导 93
中层领导 93
高层领导 93
领导层 93
领导跨度 93
领导方法学 94
领导十大角色理论 94
业务领导 94
领导战略学 94
领导心理学 94
学术领导 94
经济领导 94
领导十大条件理论 95
领导特质理论 95
领导行为理论 95
领导情景理论 95
领导技能理论 95
奥尔德费的ERG理论 96
强化理论 96
目标设置理论 96
公平理论 97
评价中心制 97
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模型理论 97
博诺玛—斯莱文领导模式理论 98
三度空间领导者效能模式理论 98
领导体制 99
(二)领导体制 99
领导科学研究方法 99
领导科学研究范畴 99
领导者的角色作用 99
体制 99
(二)领导体制 99
分离制 100
一院制 100
二元制 100
现代领导体制 100
分权制 100
集权制 100
民主集中制 100
民主制 100
一长制 100
两院制 101
两党制 101
多党制 10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101
一国两制 101
共和制 101
联邦制 101
一党制 101
议会制 102
总统制 102
内阁制 102
人民代表大会制 102
君主立宪制 102
任期制 103
终身制 103
委员会制 103
聘任制 103
委任制 103
层次制 103
完整制 103
机能制 103
顾问 104
行政首长负责制 104
党委制 104
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104
行政管理体制 104
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 105
经济管理体制 105
企业领导体制 105
党对企业领导的四种基本方式 105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105
厂长(经理)负责制 106
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106
科技行政管理 106
教育行政管理 106
(三)领导结构 107
领导集团结构科学化 107
领导集团软结构 107
领导集团硬结构 107
领导群体优化 107
领导集团的年龄结构 107
领导集团的气质结构 108
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 108
领导活动的互补原则 108
领导集团的专业结构 108
领导集团的智能结构 108
领导集团的知识结构 108
领导集体成员的内耗 109
领导能力构成 109
领导群体的气质协调效应 109
领导者的智能叠加效应 109
领导者个性结构系统 109
(四)领导类型 110
自他结合群体结构 110
领导班子类型 110
(四)领导类型 110
自组织群体结构 110
个性心理结构 110
他组织群体结构 110
领导者气质类型 111
领导者性格类型 111
领导才能类型 111
领导决策类型 111
领导作风类型 111
领导社交类型 111
专制型领导 112
放任型领导 112
领导不力类型 112
领导人际关系类型 112
领导个性类型 112
民主型领导 113
领导思维方法类型 113
古典型与浪费型 113
外向型与内向型 113
独立型与顺从型 113
国际常用的性格类型 113
PM领导类型 113
(五)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114
典型领导风格类型 114
领导方法 114
(五)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114
风险型领导 114
维持型领导 114
务实型领导 114
生产型领导 114
超前型领导 114
基本领导方法 115
系统领导方法 115
方法论 115
从群体中来,到群众中去 115
一切从实际出发 115
普遍调者 116
定性分析 116
抽样调查 116
统筹兼顾 116
调查研究 116
典型调查 116
“弹钢琴”法 116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116
提纲挈领 117
典型示范 117
集思广益 117
抓两头带中间 117
以点带面 117
抓主要矛盾 117
定量分析 117
民意测验 117
因地制宜 118
因势利导 118
领导工作对比法 118
领导工作迂回法 118
领导工作协调法 118
领导工作吸引法 118
领导工作感化法 119
领导工作激励法 119
领导工作延缓法 119
领导工作预防法 119
领导工作批评法 119
领导工作严厉法 119
领导待人艺术 120
领导艺术的心理依据 120
信息方法 120
控制论方法 120
系统方法 120
领导艺术 120
领导处事艺术 121
领导运时艺术 121
聆听的艺术 121
指导非正式团体的艺术 121
领导艺术与政客权术 121
(六)领导素质与修养 121
领导素质 121
(六)领导素质与修养 121
精神素质 122
开拓型领导者的素质 122
文化业务素质 122
身体素质 122
组织管理素质 122
心理素质 122
政治思想素质 122
政治素质 122
决策修养 123
组织修养 123
政治修养 123
哲学修养 123
党性修养 123
企业家的素质 123
领导者的人格特质 123
修养 123
口才修养 124
道德修养 124
共产主义道德修养 124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24
《我的修养原则》 124
献身精神 124
求实精神 124
(七)领导职能与领导模式 125
(七)领导职能与领导模式 125
领导就是服务 125
自我牺牲精神 125
群体思维 125
群众观点 125
自知之明 125
自我检查 125
自我反馈 125
合作精神 125
领导职责 126
规划职能 126
领导与管理 126
领导功能 126
《领导者的责任和应具备的条件》 126
指挥职能 127
协调职能 127
控制职能 127
领导三职能论 127
组织职能 127
领导七职能论 128
根本工作与经常工作论 128
领导六职能论 128
领导五职能论 128
领导四职能论 128
领导模式 129
领导体制模式 129
菲德勒领导模式 129
预测原理 130
(八)领导预测与领导决策 130
预测学 130
预测 130
(八)领导预测与领导决策 130
领导控制模式 130
领导授权模式 130
途径——目标模式 130
宏观预测 131
预测分类 131
预测模型 131
预测评估 131
预测要素 131
预测方法 131
预测步骤 131
微观预测 132
前导预测 132
追踪预测 132
综合预测 132
社会预测 132
经济预测 132
科学预测 132
技术预测 132
军事预测 132
市场预测 132
网络预测法 132
马尔可夫预测法 132
专家预测法 132
决策科学 133
现代决策的特点 133
现代决策理论 133
传统决策理论 133
决策论 133
决策 133
类推预测法 133
模拟实验预测法 133
现代决策体制 134
决策要素 134
决策系统 134
决策原则 134
决策目标 134
经验决策 135
模糊决策 135
决策修养 135
决策能力 135
决策程序 135
决策心理 135
重大修正型决策 136
决策与思维方式 136
决策硬技术 136
决策软技术 136
决策控制 136
决策实施 136
风险性决策 136
最优决策 136
哥顿法 137
对演法 137
决策室 137
决策表 137
决策形态模型 137
拉普勒斯模型 137
贝叶斯决策 137
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138
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138
思想政治工作目的 138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38
(九)领导者的思想政治工作 138
思想工作 138
思想 138
政治工作 138
(九)领导者的思想政治工作 138
思想政治工作 138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139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139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39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39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139
思想政治工作特点 139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 139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140
思想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 140
思想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140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140
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 140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140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140
演讲法 141
感化法 141
疏导方针 141
寓理于事 141
三不主义 141
思想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 141
竞赛法 141
领导工作效率 142
(十)领导效率 142
领导效能 142
效率原则十二条 142
工作效率 142
效率 142
(十)领导效率 142
谈心活动 142
唐纳德效率三原则 143
行政效率 143
提高行政效率的四个环节 143
提高组织功率十法则 143
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 143
领导者办事效能考评 144
领导者用人效能考评 144
领导实绩考核 144
领导效能考评原则 144
领导效能考评 144
系统网络协调技术 144
把握时机 144
领导者时间效能考评 144
管理 145
(十一)领导者的理论准备 145
领导干部考核制度 145
(十一)领导者的理论准备 145
领导者组织整体贡献效能 145
指挥职能 146
控制职能 146
管理场 146
组织职能 146
计划职能 146
管理职能 146
管理二重性原理 146
管理资源 146
国民经济管理 147
行政管理 147
系统原理 147
结构原理 147
协调职能 147
效益原理 148
动力原则 148
整分合原则 148
参与管理原则 148
人本原理 148
Y理论 149
反馈原则 149
X理论 149
行为科学理论 149
古典管理理论 149
Z理论 150
权变理论 150
双因素理论 150
丰富工作内容理论 150
行为强化理论 150
管理的数学学派 151
管理均衡论 151
归因理论 151
挫折理论 151
经理角色理论 151
黑箱方法 152
控制论 152
控制论方法 152
系统论 152
决策理论 152
功能模拟法 153
反馈方法 153
信息论 153
《领导科学概论》 154
《领导科学教程》 154
《领导科学新论》 154
附录:领导科学著作简介 154
《领导科学概要》 154
《领导科学基础》 154
《领导科学概论》 154
《领导科学》 154
《领导学》 154
附录:领导科学著作简介 154
《领导科学纲要》 155
《领导科学词典》 155
《领导科学原理与应用》 155
《领导知识手册》 155
《领导心理学》 155
《领导方法学》 155
《领导艺术》 155
《领导与战略》 156
《领导与未来》 156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 156
《行政领导学》 156
《当代领导科学》 156
《领导与人才》 156
《现代领导实用知识精编》 156
《现代领导人才》 156
《领导与经济效益》 157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157
《领导者成功的要诀》 157
《基层领导成功的秘诀》 157
机构序列 161
机构审批 161
机构 161
机构层次 161
机构名称 161
机构布局 161
(一)机构类别与机构管理 161
一机构管理与编制管理 161
第二篇 人事工作职能 161
机构审批的权限 161
第二篇 人事工作职能 161
一机构管理与编制管理 161
(一)机构类别与机构管理 161
智囊机构 162
机构规格 162
机构级别 162
机构的集约化管理 162
机构规模 162
机构类别 162
机构限额 162
事业单位 163
因工作需要确定的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163
我国的人事管理机构 163
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164
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单位 164
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单位 164
文化艺术事业单位 164
教育事业单位 164
科研事业单位 164
事业单位套用行政级别的弊端 164
单位行政级别 164
左邻右舍相互看齐而形成的事业 164
沿用军队建制确定的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164
单位行政级别 164
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范围确定的事业 164
按隶属关系确定的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16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5
(二)中央有关机构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65
(二)中央有关机构 165
咨询研究机构的级别问题 165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165
体育事业单位 165
人民团体的级别问题 165
卫生事业单位 165
农业、林业和水利事业单位 165
新闻事业单位的级别问题 165
外交部 166
国务院办公厅 166
人民检察院 166
人民法院 166
国防部 167
国家计划委员会 167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167
国家教育委员会 167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168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168
公安部 168
国家安全部 168
监察部 168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168
司法部 169
民政部 169
财政部 169
地质矿产部 170
人事部 170
劳动部 170
建设部 171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171
中国作家协会 171
中华全国总工会 171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71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171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7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171
能源部 172
机械电子工业部 172
航空航天工业部 172
冶金工业部 172
化学工业部 172
轻工业部 173
纺织工业部 173
铁道部 173
交通部 173
水利部 174
商业部 174
林业部 174
农业部 174
邮电部 174
物资部 175
文化部 175
对外经济贸易部 175
广播电影电视部 176
卫生部 176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176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177
中国人民银行 177
审计署 177
国家统计局 177
国家物价局 178
国空环境保护局 178
国家技术监督局 17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78
国家土地管理局 179
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179
海关总署 179
国家旅游局 179
中国民用航空局 179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79
国家医药管理局 180
国家海洋局 180
国家地震局 180
国家气象局 180
国家档案局 181
国务院参事室 181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181
国务院法制局 181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 181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82
国务院特区办公室 182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 182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182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182
国家外国专家局 183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18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 183
国家税务局 183
国务院研究室 183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184
国家保密局 184
国家核安全局 18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84
国家烟草专卖管理局 184
国家测给局 185
国家黄金管理局 185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85
国家文物局 185
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 185
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 186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86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 186
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 186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186
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 186
国务院物价委员会 186
国家旅游事业委员会 186
家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186
国家外汇管理局 186
全国绿化委员会 186
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 187
中国地名委员会 187
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 187
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 187
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领导小组 187
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 187
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187
国务院外国投资工作领导小组 187
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 187
(三)领导结构 187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87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18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委员会 187
国务院高技术计划协调小组 188
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 188
国务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机电设备进口审查办公室 188
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 188
国务院引进外国智力工作领导小组 188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谈判部际协调小组 188
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管理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188
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 188
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 188
置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煤炭出口领导小组 188
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 189
1949年10月的政务院工作部门 190
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 190
1959年底的国务院工作部门 190
1955年至1956年的机构精简整编 190
1954年底的国务院工作部门 190
1953年至1954年的机构精简整编 190
1950年的机构精简整编 190
国务院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 190
国家航天领导小组 190
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 190
国家防汛总指挥 190
国务院清理整顿公司办公室 190
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 190
国务院以煤代油专用资金办公室 190
国务院生产委员会 190
1970年底的国务院工作部门 191
1981年底的国务院工作部门 191
1970年的机构精简整编 191
1965年底的国务院工作部门 191
1960年至1961年的机构精简整编 191
1982年的机构改革 192
1982年底国务院工作部门 192
1987年底的国务院工作部门 192
1988年底的国务院工作部门 192
编制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193
编制管理机构的任务 193
(三)编制管理 193
附录:中央有关机构沿革表 193
编制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93
(三)编制管理 193
编制 193
编制管理机构 193
编制管理的基本办法 194
编制管理体制 194
行政编制及其管理内容和范围 194
行政编制的管理体制 194
行政编制管理的原则和定编依据 194
事业编制总额管理法 195
事业编制审批的程序 195
事业编制管理的原则 195
事业编制审批的依据 195
事业编制管理的范围 195
事业编制管理的任务 195
事业编制 195
行政编制管理的办法 195
事业编制计划管理的目的 196
事业编制计划管理的内容 196
(四)编制计划与统计 196
(四)编制计划与统计 196
优选比较法 196
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管理 196
预算管理法 196
事业编管理的内容 196
事业编制标准和定员比例定编法 196
工资基金管理法 196
“一枝笔”审批编制法 196
事业编制计划管理的任务 197
事业编制计划管理的作用 197
事业编制计划管理的基本要求 197
事业编制计划现状调查法 197
事业编制计划历史比较法 197
事业编制计划未来预测法 197
事业编制计划整体综合法 197
事业编制计划优选决策法 197
制定事业单位编制标准和定员比例的原则 198
事业单位编制标准和定员比例的作用 198
事业单位定员比例 198
事业单位组织结构 198
事业单位领导职数 198
事业编制计划的程序 198
事业编制计划的综合平衡 198
事业单位编制标准 198
编制统计 199
编制统计的基本任务 199
编制统计的基本要求 199
编制统计的研究对象 199
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规定 199
行政编制统计范围 199
事业编制统计的范围 200
编制统计资料的积累 200
编制统计资料的整理 200
编制统计调查 200
编制统计分组 201
反映编制平衡情况的平均指标 201
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 201
分析编制状况的相对指标 201
编制统计的基本指标 201
反映编制现状的总量指标 201
中央一级国家机关人数报表 202
按性质进行编制统计分组 202
地方各级机构编制统计报表 202
按国家机关组织体系进行编制统计分组 202
按行政机关的职能进行编制统计分组 202
按管理方法进行编制统计分组 202
按使用范围进行编制统计分组 202
编制统计报表 202
按行政层次进行编制统计分组 202
事业编制统计报表 203
编制统计分析 203
编制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 203
分组分析法 203
动态分析法 203
比较分析法 203
结构分析法 203
编制档案搜集工作的要求 204
(五)编制档案 204
相关分析法 204
编制档案搜集工作的主要内容 204
编制档案 204
(五)编制档案 204
因素分析法 204
平衡分析法 204
颁发概况 205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205
事业单位编制标准和定员比例的制定 205
编制监督 205
编制管理工作改革的主要内容 205
编制档案的立卷工作 205
区分编制档案全宗 205
编制档案的整理工作 205
(六)编制分类概况 206
全国普通高校人员编制 206
全国普通高校校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 206
全国普通高校综合大学本部编制标准 206
(六)编制分类概况 206
全国普通高校工科院校本部编制标准 207
全国普通高校师范院校本部编制标准 207
全国普通高校农林院校本部编制标准 207
全国普通高校外语院校本部编制标准 208
全国普通高校医药院校本部编制标准 208
全国普通高校财经政法院校本部编制标准 208
国务院各部门干部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208
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 209
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院校教职工编 209
制标准 209
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人员编制标准 209
综合医院编制标准 209
技工学校编制标准 209
中医院编制标准 210
各级卫生防疫站编制标准 210
地方各级档案馆编制标准 211
地方各级医药品检验所编制标准 211
各级幼妇保健站编制标准 211
地(州、盟)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标准 211
乡镇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标准 212
县级党政群机关实际在职人数 212
县级党政群机关编制标准 212
市级(省辖市)党政群机关实际在职人数 212
市级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标准 212
地(州、盟)党政群机关实际在职人数 212
我国垂直领导部门编制概况 213
乡镇党政群机关实际在职人数 213
地质矿产系统编制概况 214
水上安全监督系统编制概况 214
船检系统编制概况 214
海上救助打捞系统编制概况 214
铁路系统编制概况 214
统计系统编制概况 215
人民银行系统编制概况 215
物资储备系统编制概况 215
邮电系统编制概况 215
海关系统编制概况 216
民航系统编制概况 216
海洋系统编制概况 216
气象系统编制概况 217
地震系统编制概况 217
烟草专卖系统编制概况 217
进出口商品检验系统编制概况 217
部分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8
外交部、国家科计委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8
国家经委、国家科委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8
国家民委、监察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8
民政部、司法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8
人事部、劳动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9
地矿部、建设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9
冶金部、化工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9
轻工部、纺织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概况 219
铁道部、农业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9
林业部、商业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9
经贸部、物资部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19
编制简况 220
国家物价局、技术监督局所属事业单位 220
国家工商局、环保局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0
国土局、新闻出版署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0
国家体委、国家计生委所属事业单位编 220
审计署、国家统计局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0
制简况 220
编制简况 220
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所属事业单位 220
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所属事业单位编 221
制简况 221
民航局、国家建材局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1
国家医药局、海洋局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1
国家地震局、档案局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1
国务院侨务办、中国专利局事业单位编 221
制简况 221
国家税务局、国有资产局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1
国家中医局、文物局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简况 221
河北省事业单位编制概况 222
山西省事业单位编制概况 222
上海市事业单位编制概况 222
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编制概况 222
编制标准 222
北京市事业单位编制概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