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现代伦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窦炎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2025584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伦理原理、经济伦理、以德治国三篇共二十五章内容。作者采用横向比较及纵向分析的方法系统论述了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现代社会道德的基本问题、职业劳动与职业道德、以德治国的实质和标准等热门问题。

绪论 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学思考 1

一、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特征 1

二、中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进程及其伦理困惑和道德危机 5

三、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伦理困惑和道德危机 8

四、中华民族的伦理追求和道德前景 16

第一篇 伦理原理 27

第一章 伦理学的元问题 27

一、伦理学的意义 27

二、伦理学的功能 31

三、伦理学的证明方法 35

第二章 伦理学的对象问题 40

一、康德对伦理学对象的规定 41

二、恩格斯和列宁对伦理学对象的看法 44

三、伦理学对象的历史规定性 47

四、当代中国伦理学的现实课题 49

第三章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52

一、社会生活的基本矛盾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52

二、伦理学的对象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56

三、伦理学的范畴体系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59

四、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62

第四章 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性问题 65

一、道德的主体和道德活动的主体 65

二、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活动的主体性 68

三、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道德 71

四、道德活动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76

第五章 现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基本原则 80

一、道德生活基本原则的规定性及其特征 80

二、传统规范伦理学关于道德基本原则的规定 84

三、现代伦理学确立道德生活基本原则的现实根据 88

四、现代道德生活基本原则的实质内容 93

五、现代道德生活基本原则的展开形态 97

第六章 道德评价及其标准体系 101

一、道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 101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体系 105

三、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 107

第七章 职业劳动与职业道德 111

一、职业道德的实质:劳动规则 111

二、职业道德的内容:服务规范 115

三、职业道德的特征:创造理性 119

第八章 应用伦理学及其有关问题 123

一、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123

二、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125

三、应用伦理学的一般方法 127

一、经济伦理的一般规定 133

第九章 经济伦理的性质 133

第二篇 经济伦理 133

二、经济伦理的特殊性质 139

三、经济伦理的现实意义 144

第十章 经济伦理学的方法 150

一、经济伦理学的学科定位 150

二、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152

第十一章 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 155

一、康德提出“二律背反”的本意 155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二律背反”根源的揭示 158

三、列宁对“二律背反”实质的分析 160

四、我们面临的“二律背反”问题 162

五、我们解决经济与道德“二律背反”的方法 164

第十二章 评“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论 168

一、市场经济并不排斥道德 168

二、道德并不要求超功利性 172

三、金钱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惟一尺度 176

四、结论:做有道德的经济人 179

第十三章 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的变革 184

一、道德观念的变革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根据 18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质内涵 187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过渡形态的公民道德 192

第十四章 传统道德与市场秩序 197

一、经济秩序的社会文化背景 197

二、市场秩序的反传统性质 199

三、传统道德对市场秩序的积极意义 201

四、传统道德向市场秩序的转换 205

第十五章 市场经济和市场道德建设 208

一、发展市场经济必须讲市场道德 208

二、发展市场经济完全能够讲市场道德 210

三、市场道德的两大基石:诚信和服务 212

第十六章 商业劳动和商业道德 214

一、商业劳动的一般特征 214

二、市场经济对商业劳动的影响 217

三、服务——现代商业道德的核心范畴 219

第十七章 论无害化生产 222

一、生产及其价值的实现形式 222

二、无害化生产的实质及其评价标准 226

三、无害化生产的现实途径 229

第三篇 以德治国 235

第十八章 “以德治国”的实质和标准 235

一、“以德治国”的实质含义 235

二、“以德治国”的主体和客体 237

三、“以德治国”的阶级性与共同性 240

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243

五、“以德治国”的评价标准 246

一、道德作为社会信息的意义 250

第十九章 “以德治国”的科学依据——道德信息反馈图式 250

二、道德信息反馈的图式 255

三、道德信息反馈图式的理论启示 259

第二十章 “以德治国”的文化前提——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及其当代转型 264

一、伦理文化的存在形态 264

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流和实质 267

三、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转型 272

第二十一章 “以德治国”的社会基础——小康社会与公民道德 278

一、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278

二、小康社会的伦理关系 283

三、小康社会的道德要求 287

四、小康社会的人格理想 292

五、小康社会的行为方式 295

一、公民道德的性质 299

第二十二章 “以德治国”的现实路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299

二、公民道德的精神实质 301

三、公民道德的核心内容 304

四、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306

五、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 308

第二十三章 21世纪的公民伦理教育 311

一、传统伦理生活的局限性 311

二、传统伦理生活的现代性后果 313

三、21世纪的生活伦理 314

四、21世纪的伦理教育 317

第二十四章 儒学道德教育观借鉴 319

一、地位作用:为政之要,六艺之首 319

二、理论依据:儒学人性论 322

三、方法论原则:早教幼学,致用务实 326

第二十五章 重塑良心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