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文化·诗学》 617
诗、哲理和我 617
上编 思维与文化① 620
“迪菲昂斯”(Differance)——解构理论冰山之一角 620
对21世纪中华文化建设的期待 633
教育与跨学科思维 638
历史时刻:中华文化传统的复兴与教育改革 642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应否关注世界文化与文学理论的发展 652
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一个老问题的新状况 659
解构主义在今天 666
解构主义是否已过时? 679
从汉字思维到汉语文化的复兴 683
全球化与文化传统的复兴 685
传统流失与外国文学影响 690
是时候了:汉语必须找回它自己 693
在物质丰富与精神境界间的平衡——论当前人文学科改革的迫切与方向 695
下编 诗学 704
一、新诗的反思 704
中国新诗八十年反思 704
关于中国新诗能向古典诗歌学些什么 714
时代与诗歌创作 720
今天新诗应当追求什么? 725
对21世纪文学阐释理论的希望:“心的回归” 730
新诗与传统 734
企图冲击新诗的几股思潮 741
关于汉语新诗与其诗学传统十问 744
二、诗论 746
诗与朦胧 746
诗与悟性 747
一种新诗:世纪末迷人的疯狂 748
诗歌与文化 750
创作与艺术转换——关于我的创作历程 751
传统中写新诗 754
诗与历史 757
我看中国新诗 761
诗人到死诗方尽 763
全球化时代的诗人 765
三、访谈 768
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与吴思敬先生谈诗 768
郑敏先生访谈录 774
探求新诗内在的语言规律——与李青松先生谈诗 791
郑敏访谈录 804
附录 808
文化的问题——走近郑敏先生 808
作者简历 816
集外篇 823
“……千万只布谷鸟在歌唱”——读《新人新作小辑》 823
诗的高层建筑 827
致牛汉 835
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课 837
女性诗歌研讨会后想到的问题 842
重建传统意识与新诗走向成熟 844
诗歌审美经验 849
我在这里找回了文学第二生命 851
九叶出版二十周年讲话 854
忆冯至吾师——重读《十四行集》 856
关于新诗传统的对话 865
关于诗歌传统 870
《金黄的稻束》和它的诞生 874
面对全球化:给五千年中华文化传统以当代的解读 876
诗与诗的形式美 881
我与诗 883
新世纪回顾结构与解构型思维的发展 888
20世纪40年代的一代诗人与中国新诗——为穆旦诗歌纪念会而写 897
再读穆旦 901
中国新诗与汉语 904
哲学是诗歌的近邻——郑敏访谈 909
新诗面对的问题 916
屠岸的十四行诗 924
附录 929
郑敏年表 929
后记 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