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关于审美教育一词的问题 1
这种哲学的持久性 4
包容——排斥问题 5
第一章 为什么要有音乐教育的哲学 7
一个先决前提 7
哲学的局限性 8
对一种哲学的需要 10
哲学与鼓动 15
实践的哲学基础 19
第二章 可以成为一种哲学基础的不同艺术观点 23
美学的用途 23
思辨主义 26
音乐教育中的思辨主义 32
形式主义 34
音乐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37
思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长处和弱点 38
绝对表现主义 39
绝对表现主义及其对于独特性及本质性的要求 42
补充读物 54
第三章 艺术和感觉 56
思辨主义和形式主义论艺术中的情感 56
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语言吗? 58
音乐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吗? 62
一切都可以感触到的感觉 64
艺术和一切可以被感觉的事物 70
音乐教育和感觉 75
补充读物 76
艺术作为表现性(或者艺术性或审美性)的载体 78
第四章 艺术创作 78
艺术创作与传播相对照 79
艺术创作与制造非艺术品和从事非艺术工作相对照 87
作为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的表演者 89
艺术的分享与共有 91
作为创造性艺术家的学子 94
音乐教育和艺术创作 95
补充读物 100
第五章 艺术的意义 101
思辨主义、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论意义 102
认知的许多模式 103
概念化的支配作用 105
概念的定义 107
艺术的非概念性质 108
各种认知模式的特点 112
与审美感官结构相对照的概念化 115
获得审美意义 125
艺术的一种定义 125
音乐教育和艺术的意义 128
补充读物 129
第六章 体验艺术 132
形式主义、思辨主义和表现主义论体验艺术 132
生活和感觉 133
审美体验的特点 136
与其他体验相对照的审美体验 138
审美观察×审美反应=审美体验 141
回想,联想 143
审美体验和精英主义 145
审美体验中的喜好与判断 150
年龄与审美体验 150
音乐教育和审美体验 153
补充读物 155
第七章 体验音乐 156
从音乐的角度看人文艺术 156
音乐的功用 158
对音乐的思辨反应 160
技术—批评的水平 163
音乐体验:感受的尺度 164
音乐体验:知觉和创造的尺度 167
音响与感觉的关系 170
风格与音乐体验 172
判断艺术质量的标准 174
艺术、道德和纪律 180
运用评判艺术的标准 184
老的音乐和流行音乐风格的关联 185
各种文化的音乐之间的关联 188
补充读物 190
第八章 行动中的哲学:普通音乐课 192
哲学作为教学课程的正当基础 192
教学课程的非哲学确定因素 193
全面教学课程的模式 196
普通音乐课程的目标 197
教学课程的概念化阶段 198
概念化的指导方针 200
教学课程的系统化阶段 202
站不住脚的排序基础 203
不充分的排序基础 204
教学课程的解释阶段 207
教学课程的操作阶段 209
教学课程的体验阶段 211
教学课程的期望阶段 213
普通音乐课的目标 215
音乐脱盲和音乐读物 222
中学普通音乐课:我们最大的挑战 228
第九章 行动中的哲学:表演课 234
我们做得如何? 234
校内校外的窘境 235
作为教学课程的表演 238
表演课程的价值观阶段 239
表演课程的概念化阶段 241
概念化的指导方针 244
站不住脚的、不充分的排序基础 249
表演教学课程的系统化阶段 249
表演教学课程的解释阶段 252
表演教学课程的操作阶段 257
表演教学课程的体验阶段 259
表演教学课程的期望阶段 264
作曲课:一个重要的新机会 266
第十章 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 274
我们能够希望一个更好的未来吗? 274
我们的地位尚未达到教育的中心 275
缩小差距:长期目标 284
缩小差距:短期目标 288
开创新局面 290
人文艺术学科之间如何才能合作? 294
最后的悖论 309
编者寄语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