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茆诗松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30100255
  • 页数:1091 页
图书介绍:

1.1.2 两点分布 1

1.1.3 均匀分布 1

第一章 统计中的常用分布 1

1.1 常用离散型分布 1

1.1.1 单点分布 1

1.1.4 二项分布 2

1.1.6 几何分布 3

1.1.5 超几何分布 3

1.1.8 泊松分布 4

1.1.7 负二项分布 4

1.1.9 对数分布 5

1.2.1 均匀分布 6

1.2 常用连续型分布 6

1.2.2 指数分布 7

1.2.3 正态分布 8

1.2.5 柯西分布 10

1.2.4 对数正态分布 10

1.2.6 伽玛分布 11

1.2.7 贝塔分布 12

1.2.8 韦布尔分布 13

1.2.9 帕雷托分布 14

1.3.1 多项分布 15

1.3 常用多维分布 15

1.2.10 拉普拉斯分布 15

1.3.2 二维指数分布 16

1.3.4 多维均匀分布 17

1.3.3 二维正态分布 17

1.3.6 多维正态分布 18

1.3.5 狄利克雷分布 18

1.3.7 矩阵正态分布 19

1.4 常用统计量分布 20

1.3.9 T2分布 20

1.3.8 威沙特分布 20

1.4.1 总体与样本 21

1.4.2 统计量和抽样分布 22

1.4.3 χ2分布 24

1.4.5 t分布 25

1.4.4 非中心χ2分布 25

1.4.6 非中心t分布 26

1.4.7 F分布 27

1.4.9 次序统计量的分布 28

1.4.8 非中心F分布 28

1.4.10 统计量的渐近分布 29

1.5.1 指数型参数分布族 30

1.5 常用参数分布族 30

1.5.2 极值参数分布族 31

参考文献 33

1.5.4 位置-尺度参数分布族 33

1.5.3 皮尔逊参数分布族 33

2.1引言 34

第二章 探索性数据分析 34

2.2.1 频数频率分布表 35

2.2 频数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35

2.2.2 直方图 36

2.3.1 茎叶图 37

2.3 茎叶图 37

2.3.2 茎叶图的扩展 38

2.3.3 茎叶图的行数选择 39

2.4.2 五数概括 40

2.4.1 数组与深度 40

2.4 五数概括 40

2.4.4 数据散布 42

2.4.3 三均值 42

2.5.1 箱线图 43

2.5 箱线图 43

2.5.2 箱线图用于多批数据的比较 44

2.5.3 散布对水平的图示 45

2.6.1 幂变换 46

2.6 数据变换 46

2.6.2 为对称性而变换 47

2.6.3 匹配变换 52

2.7.1 三组耐抗线法 53

2.7 直线拟合的耐抗方法 53

2.7.2 迭代法的改进 56

2.8.1 残差的表达 57

2.8 残差分析 57

参考文献 58

2.8.2 残差分析 58

3.1.2 克拉默-拉奥不等式 59

3.1.1 估计的优良性 59

第三章 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 59

3.1 基本概念 59

3.1.3 矩法与极大似然法 60

3.2 正态均值μ和正态方差σ2的点估计 62

3.1.4 区间估计 62

3.2.4 样本极差与σ的无偏估计 63

3.2.3 标准差σ的无偏估计 63

3.2.1 样本均值?是μ的无偏估计,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和相合估计 63

3.2.2 样本方差s2是方差σ2的无偏估计,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和相合估十 63

3.3.1 在σ2已知情况下,正态均值μ的区间估计 64

3.3 正态均值μ和正态方差σ2的区间估计 64

3.3.3 正态方差σ2和正态标准差σ的区间估计 65

3.3.2 在σ2未知情况下,正态均值μ的区间估计 65

3.3.4 样本容量n的决定 66

3.4 涉及两个正态总体中参数的区间估计 67

3.4.1 两个正态均值差μ1-μ2的区间估计 68

3.5.2 xp的区间估计 69

3.5.1 正态分布的p分位数xp 69

3.4.2 两个正态方差比σ1?/σ2?的置信系数为1-α的置信区间 69

3.5 正态分布p分位数xp的区间估计 69

3.6.2 c的置信上限 71

3.6.1 正态分布的变差系数c 71

3.6 正态分布变差系数c的区间估计 71

3.7.1 基本概念 72

3.7 正态分布可靠度的区间估计 72

3.6.3 c的近似置信上限 72

3.7.2 可靠度R的置信下限RL的确定 73

3.8.2 正态分布的(β,γ)容许区间 74

3.8.1 容许区间与容许限概念 74

3.8 正态分布的容许区间与容许限 74

3.8.4 正态分布的(β,γ)容许下限TL 75

3.8.3 正态分布的(β,γ)容许上限TU 75

3.9.1 假设和假设检验 76

3.9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76

3.9.6 检验的一般步骤 77

3.9.5 检验功效 77

3.9.2 拒绝域与检验统计量 77

3.9.3 两类错误及其概率 77

3.9.4 检验水平 77

3.10.1 方差σ2已知,μ的检验 78

3.10 正态均值μ的检验 78

3.10.2 σ2未知,μ的检验 79

3.11 正态方差σ2的检验 81

3.12.1 σ1,σ2已知时,均值μ1,μ2的检验 82

3.12 两个正态均值的检验 82

3.12.2 σ1,σ2未知,但σ1=σ2时,均值μ1,μ2的检验 83

3.12.3 σ1,σ2未知时,均值μ1,μ2的检验 84

3.13 两个正态方差的检验 85

3.14.2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统计检验方法 87

3.14.1 基本概念 87

3.14 正态样本异常值的检验 87

参考文献 94

附表5.6峰度检验,bk的分位数(α=0.01和0.05及1-α=0. 95

附表3.1单侧K系数表(正态分布) 95

附表5.5偏度检验,bs的1-α分位数(1-α=0.95和0. 99

附表3.2正态变差系数置信上限cv表 102

附表3.3双侧容许区间的K系数表(正态分布) 104

附表3.4奈尔检验法的临界值表R1-α(n) 107

附表3.5格拉布斯检验法的临界值表G1-α(n) 108

附表3.6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D1-α(n) 109

附表3.7双侧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1-α(n) 110

附表3.8偏度检验法的临界值表b1-α(n) 110

附表3.9峰度检验法的临界值表b′1-α(n) 111

第四章 其他分布的统计分析 112

4.1 二项分布的统计分析 112

4.1.1 比率p的估计 112

4.1.2 可靠度的区间估计 113

4.1.3 比率p的假设检验 115

4.1.4 两比率之差p1-p2的估计 116

4.1.5 两比率p1、p2的比较 117

4.1.6 样本容量的确定 118

4.2 泊松分布的统计分析 119

4.2.1 λ的估计 119

4.2.2 λ的假设检验 120

4.2.3 两泊松均值的比较 120

4.3 指数分布的统计分析 122

4.3.1 参数的点估计 122

4.3.2 参数的区间估计 122

4.3.3 参数的假设检验 124

4.3.4 两指数分布参数的比较 126

4.3.5 异常数据的检验 128

4.4 韦布尔分布的统计分析 131

4.4.1 参数的点估计 131

4.4.2 参数的区间估计 132

4.4.3 参数的假设检验 133

4.5 伽玛分布的统计分析 133

4.5.1 参数的点估计 133

4.5.2 参数的区间估计 134

4.5.3 参数的假设检验 135

参考文献 137

附表4.1泊松分布均值的置信区间 138

附表4.2两个指数分布位置参数(γ1=γ2)检验临界值C1-α 139

附表4.3Tn(n)的临界值T1-α(n) 140

第五章 分布检验 141

5.1 正态分布检验 141

5.1.1 正态概率纸 141

5.1.2 Shapiro-Wilk检验 147

5.1.3 Epps-Pulley检验 149

5.1.4 使用几个独立样本的联合检验 153

5.1.5 有方向检验 155

5.2 韦布尔分布检验 157

5.2.1 韦布尔概率纸 157

5.2.2 VanMontfort检验 164

5.3 指数分布检验 166

5.3.1 格涅坚科检验 166

5.3.2 Finklestein-Schafer检验 166

5.3.3 Anderson-Darling检验 168

5.4 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169

5.4.1 χ2拟合优度检验 169

5.4.2 柯尔莫哥洛夫检验 172

参考文献 174

附表5.1Shapiro-Wilk检验:为计算检验统计量W而用的 175

系数ak 175

附表5.2Shapiro-Wilk检验:检验统计量W的α分位数 177

附表5.3Epps-Pulley检验:检验统计量TEP的1-α分位数 177

附表5.4利用几个独立样本的联合检验:把W交换到一个标准 178

正态变量的三个系数(n=8(1)50) 178

和0.99) 179

附表5.7柯尔莫哥洛夫检验临界值P(Dn≥da)=α 181

附表5.8柯尔莫哥洛夫统计量Dn的极限分布K(λ) 183

6.1 什么是非参数统计方法 184

第六章 非参数统计 184

6.2.1 符号检验 185

6.2 单样本问题 185

6.2.2 趋势检验 186

6.2.3 游程检验 187

6.2.4 对称中心检验 188

6.2.5 对称中心估计 191

6.3.1 位置参数的检验 192

6.3 两样本问题 192

6.3.2 刻度参数的检验 195

6.3.3 配对样本的检验 197

6.3.4 分布检验 198

6.4.1 位置参数的双侧检验 200

6.4 多样本问题 200

6.4.2 位置参数的单侧检验 202

6.4.3 多重比较 203

6.5.1 秩相关系数及检验 205

6.5 秩相关分析 205

6.5.2 协和系数及检验 208

6.6 概率密度估计 209

6.6.1 直方图法 210

6.6.3 核估计法 211

6.6.2 Rosenblatt法 211

6.6.4 近邻估计 212

6.7 U统计量方法 213

6.8 Jackknife方法 216

6.9 Bootstrap方法 222

参考文献 227

附表6.1符号检验表 228

附表6.2游程检验P(R≤c1)≤α,P(R≥c2)≤α 229

附表6.3Wilcoxon符号秩检验Wn? 230

附表6.4Mann-Whitney检验临界值P(WXY≤Wa)=α 237

附表6.5Ansari-Bradley检验P(T≥x)=p 240

附表6.6m=n时Smirnov检验临界值P(Dn≤dp)=p 249

附表6.7m≠n时Smirnov检验临界值P(Dn≤dp)=p 250

附表6.8Kruskal-Wallis检验临界值P(H≥c)=α 252

附表6.9Jonkheere-Terpstra检验临界值P(J≥c)=α 254

附表6.10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P(rs≥ca)=α 259

位数) 262

附表6.11Kendall协和系数检验临界值P(W≥c)=p(上侧分 262

7.1.3 抽样调查中的误差和估计量精度的表示 267

7.1.2 抽样调查中的待估参数 267

第七章 抽样调查 267

7.1 抽样调查概述 267

7.1.1 抽样调查的含义 267

7.1.4 抽样方法 268

7.2.3 总体均值和总体总和的估计 269

7.2.2 实施方法 269

7.1.5 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 269

7.2 简单随机抽样 269

7.2.1 定义 269

7.2.4 比例的估计 271

7.2.5 样本量的确定 272

7.2.6 放回的简单随机抽样 275

7.3.2 符号 276

7.3.1 定义 276

7.3 分层抽样 276

7.3.3 估计量 277

7.3.4 比例配置和最优配置 279

7.3.5 总样本量的确定 282

7.3.6 分层随机抽样在精度上的得益 283

7.4.1 比率的估计 284

7.4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 284

7.4.2 比估计 286

7.4.3 分层随机抽样中的比估计 288

7.4.4 回归估计 290

7.4.5 分层随机抽样中的回归估计 292

7.5.1 二重抽样 294

7.5 二重抽样 294

7.5.3 二重分层抽样 295

7.5.2 二重抽样中估计量均值与方差的一般公式 295

7.5.4 二重抽样的比估计与回归估计 297

7.6.1 定义 299

7.6 整群抽样 299

7.6.3 估计量 300

7.6.2 符号 300

7.6.4 群内相关系数 302

7.7.1 定义 305

7.7 多阶抽样 305

7.7.2 初级单元大小相等时的二阶抽样 306

7.7.3 初级单元大小不等时的二阶抽样 309

7.7.4 两个重要的定理 312

7.8.1 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样 313

7.8不等概率抽样 313

7.8.2 不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样 316

7.9.1 定义 320

7.9 系统抽样 320

7.9.3 等距抽样估计量的方差与总体单元排列次序的关系 321

7.9.2 等距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方差 321

7.9.4 等距抽样的方差估计量 322

7.10.1沃纳随机化回答模型 323

7.10 敏感性问题的抽样调查 323

7.10.2西蒙斯随机化回答模型 324

参考文献 325

8.1.2 分类数据检验问题 326

8.1.1 数据的类型 326

第八章 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 326

8.1分类数据的检验问题 326

8.1.3 分类数据的χ2检验 327

8.1.4 分类数据的似然比检验 328

8.1.6 带参数时的分类数据的χ2检验 329

8.1.5 带参数时的分类数据的检验问题 329

8.1.7 带参数时的分类数据的似然比检验 330

8.2.1 四格表的检验问题 331

8.2 四格表 331

8.2.2 四格表的检验问题的解 332

8.2.3 四格表的费希尔精确检验 333

8.2.4 四格表的优比检验法 335

8.3.1 二维列联表的检验问题 337

8.3 列联表 337

8.3.2 二维列联表的χ2检验 338

8.3.4 A,B和C相互独立的检验 339

8.3.3 三维列联表的检验问题 339

8.3.6 条件独立性的检验 340

8.3.5 A和(B,C)相互独立的检验 340

8.3.7 三维列联表检验问题小结 344

8.4.1 逻辑斯谛回归模型 345

8.4 逻辑斯谛回归模型 345

8.4.2 名义数据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 346

8.4.3 有序数据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 349

参考文献 350

9.1.1 三种信息 351

9.1 先验分布与后验分布 351

第九章 贝叶斯统计 351

9.1.2 主观概率 352

9.1.3 先验分布 354

9.1.4 贝叶斯公式 358

9.1.5 共轭先验分布 360

9.1.6 超参数的确定 367

9.1.7 充分统计量 369

9.2.1 贝叶斯(点)估计 370

9.2 贝叶斯推断 370

9.2.2 估计量的评价 372

9.2.3 区间估计 373

9.2.4 假设检验 378

9.2.5 预测 383

9.3 先验分布的确定 384

9.3.1 直方图法 385

9.3.3 选定先验密度形式再估计其超参数 386

9.3.2 变分度法与定分度法 386

9.3.4 先验选择的ML-Ⅱ方法 387

9.3.5 先验选择的矩方法 388

9.3.6 无信息先验 390

9.3.7 最大熵先验 395

9.3.8 多层先验 398

9.4.1 决策问题与决策准则 400

9.4 贝叶斯决策 400

9.4.2 决策准则的进一步发展 404

9.4.3 先验期望准则和二阶矩准则 405

9.4.4 损失函数 408

9.4.5 后验风险准则 413

9.4.6 常用损失函数下的贝叶斯决策 419

9.4.7 最佳样本量的确定 422

参考文献 428

10.1.2 模型 430

10.1.1 方差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430

第十章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430

10.1 单因子方差分析 430

10.1.3 检验假设的方法 431

10.1.4 参数估计 434

10.1.5 多重比较 435

10.1.6 方差齐性检验 437

10.2.2 效应可加模型的方差分析方法 439

10.2.1 模型 439

10.2 两因子方差分析 439

10.2.3 有交互作用模型的方差分析方法 443

10.3.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448

10.3.1 回归分析所研究的问题 448

10.3 一元线性回归 448

10.3.3 参数估计 449

10.3.4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452

10.3.5 失拟检验 454

10.3.6 预测与控制 456

10.3.7 可以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回归问题 458

10.4.1 模型 460

10.4 多元线性回归 460

10.4.2 参数估计 462

10.4.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465

10.4.4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468

10.4.5 预测 469

10.4.6 选择回归模型的若干准则 470

10.4.7 逐步回归 473

10.4.8 数量化方法 478

10.4.9 多项式回归与正交多项式回归 480

10.4.10 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483

10.5.1 残差与投影矩阵 485

10.5 回归诊断 485

10.5.2 对线性回归模型中假定的诊断与处理 486

10.5.3 对数据的影响分析:异常点与强影响点 495

10.6.1 多重共线性 497

10.6 最小二乘估计的改进 497

10.6.2 岭估计 499

10.6.3 主成分估计 502

10.6.4 R估计 504

10.6.5 M估计 506

10.7.2 参数估计 508

10.7.1 模型 508

10.7 协方差分析 508

10.7.3 假设检验 509

参考文献 512

附表10.1k个自由度为v的t变量的极差分布的1-α分位数 513

q1-α(k,v) 513

附表10.2Fmax的1-α分位数表 514

附表10.3Gmax的1-α分位数表 515

附表10.4检验相关系数ρ=0的临界值r1-a/2(n-2) 516

附表10.5正交多项式表 517

附表10.6D-W检验临界值表 521

第十一章 多元分析 523

11.1 多元正态分布 523

11.1.1 p元正态分布的定义与性质 523

11.1.2 三个重要的抽样分布 524

11.1.3 来自多元正态分布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及有关的抽样分布 526

11.1.4 参数估计 527

11.1.5 假设检验 530

11.2.1 概述 539

11.2.2 距离判别 539

11.2 判别分析 539

11.2.3 费希尔线性判别 542

11.2.4 贝叶斯判别 544

11.2.5 逐步判别 546

11.3 聚类分析 549

11.3.1 距离与相似系数 549

11.3.2 系统聚类法 552

11.3.3 动态聚类法 554

11.3.4 有序样本的聚类 556

11.4 主成分分析 559

11.4.1 主成分的定义 559

11.4.2 样本主成分的求法及其性质 560

11.4.3 主成分个数的选取 561

11.5 因子分析 562

11.5.1 因子分析的模型 562

11.5.2 参数的估计方法 563

11.5.3 因子的旋转 564

11.6 典型相关分析 567

11.6.1 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定义与求法 567

11.5.4 因子得分 567

11.6.2 广义相关系数的定义与几种常用的广义相关系数 570

参考文献 571

附表11.1θmax的1-α分位数表 572

附表11.2L(p,v)的1-α分位数表 581

附表11.3W(p,n)的α分位数表 582

附表11.4M(p,v0,k)的1-α分位数表 591

12.1 平稳时间序列 593

12.1.1 时间序列 593

第十二章 时间序列分析 593

12.1.2 平稳时间序列 594

12.1.3 白噪声序列与平稳线性序列 595

12.1.4 一类有限参数模型——ARMA模型 596

12.2 ARMA模型的时域表示 597

12.2.1 线性差分方程 597

12.2.2 自回归模型 598

12.2.3 滑动平均模型 603

12.2.4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605

12.2.5 小结 607

12.3 ARMA模型的参数估计 608

12.3.1 时间序列矩的估计 608

12.3.2 ARMA模型参数的矩估计 611

12.3.3 ARMA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 612

12.4 模型的选择与检验 615

12.4.1 相关分析方法定阶 615

12.4.2 模型拟合检验 617

12.4.3 最小最终预报误差(FPE)准则 619

12.4.4 模型的改进 621

12.5 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 622

12.5.1 具有趋势性的求和模型 623

12.5.2 季节模型 626

12.5.3 其他时间序列模型 630

12.6 时间序列的预报 632

12.6.1 ARMA序列的LMMSE预报 632

12.6.2 求和序列和季节序列的LMMSE预报 634

12.6.3 预报的更新 636

参考文献 639

13.1.2 指标 640

13.1.1 试验 640

13.1.3 因子 640

13.1设计试验的一般考虑 640

第十三章 试验设计 640

13.1.4 试验误差 641

13.1.5 试验设计 641

13.1.6 基本原理 642

13.1.7 交互作用 642

13.1.8 注意事项 643

13.2 区组设计 644

13.2.1 完全随机设计 644

13.2.2 随机区组设计 645

13.2.3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设计) 645

13.2.4 链式区组设计 650

13.3 正交设计 655

13.3.1 正交表 655

13.3.2 正交设计的一般考虑 656

13.3.3 数据分析 657

13.3.4 水平数不同的正交设计 668

13.3.5 水平数不同的全因子试验 675

13.4 参数设计 679

13.4.1 参数设计的基本思想 679

13.4.2 稳健设计与分析 680

13.4.3 灵敏度分析 687

13.4.4 综合噪声因子 689

13.4.5 动态特性参数设计 690

13.5 回归设计 695

13.5.1 回归模型 695

13.5.2 一次回归设计 697

13.5.3 中心组合设计 704

13.5.4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706

13.5.5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710

13.5.6 时间飘移与正交区组 716

13.5.7 三次回归旋转设计 717

13.6 均匀设计 720

13.6.1 均匀设计表 721

13.6.2 均匀设计的统计分析 724

参考文献 726

附表13.1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4<v<10,r<10) 727

附表13.2常用正交表 732

附表13.3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表(m0=1) 742

附表13.4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及其正交区组表 745

附表13.5均匀设计表及其使用表 749

14.1.1 寿命与寿命分布 758

14.1 常用可靠性指标 758

14.1.2 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758

第十四章 可靠性统计 758

14.1.3 可修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761

14.1.4 结构可靠性指标 761

14.1.5 系统可靠度 764

14.2 寿命试验 767

14.2.1 寿命试验的分类 767

14.2.2 寿命试验中的常用点估计 768

14.2.3 指数寿命数据的统计分析 768

14.2.4 韦布尔寿命数据的统计分析 770

14.2.5 对数正态寿命数据的统计分析 772

14.2.6 可靠性中的抽样检验 774

14.3.1 加速寿命试验的类型 782

14.3 加速寿命试验和恒加试验 782

14.3.2 加速模型、加速方程与加速系数 784

14.3.3 指数分布场合下恒加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786

14.3.4 韦布尔分布场合下恒加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789

14.3.5 对数正态分布场合下恒加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792

14.4.1 指数分布场合下步加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794

14.4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 794

14.4.2 韦布尔分布场合下步加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796

14.4.3 对数正态分布场合下步加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798

14.5.1 韦布尔分布场合下线性应力序加试验的统计分析 801

14.5 序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 801

14.5.2 对数正态分布场合下线性应力序加试验的统计分析 804

14.6 可靠性增长 806

14.6.1 可靠性增长的趋势检验 807

14.6.2 可靠性增长的Duane模型 810

14.6.3 单台系统的AMSAA模型 812

14.6.4 多台系统的AMSAA模型 815

14.6.5 Gompertz模型 816

参考文献 817

14.6.6 Lloyd-Lipow模型 817

15.1.4 总量指标 819

15.1.3 综合指标 819

第十五章 社会经济统计 819

15.1 标志、指标和指数 819

15.1.1 标志 819

15.1.2 变异 819

15.1.11 相对指标 820

15.1.10 时期指标 820

15.1.5 数量指标 820

15.1.6 质量指标 820

15.1.7 实物量指标 820

15.1.8 价值量指标 820

15.1.9 时点指标 820

15.1.15 强度相对指标 821

15.1.14 比较相对指标 821

15.1.12 结构相对指标 821

15.1.13 比例相对指标 821

15.1.19 算术平均数 822

15.1.18 平均指标 822

15.1.16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822

15.1.17 动态相对指标 822

15.1.21 加权算术平均数 823

15.1.20 简单算术平均数 823

15.1.23 几何平均数 824

15.1.22 调和平均数 824

15.1.25 众数 825

15.1.24 中位数 825

15.1.28 平均差 826

15.1.27 全距 826

15.1.26 标志变异指标 826

15.1.31 平均差系数 827

15.1.30 离散系数 827

15.1.29 标准差 827

15.1.35 指数 828

15.1.34 峰度 828

15.1.32 标准差系数 828

15.1.33 偏度 828

15.1.38 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829

15.1.37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829

15.1.36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829

15.1.42 平均数指数 830

15.1.41 综合指数 830

15.1.39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830

15.1.40 同度量因素 830

15.1.46 指数体系 831

15.1.45 结构影响指数 831

15.1.43 平均指标指数 831

15.1.44 固定构成指数 831

15.1.5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832

15.1.49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832

15.1.47 价格指数 832

15.1.48 可比价格和不变价格 832

15.2.4 人口密度 833

15.2.3 总人口 833

15.2 人口统计 833

15.2.1 人口统计 833

15.2.2 人口普查 833

15.2.8 人口增长率 834

15.2.7 人口自然增长率 834

15.2.5 出生率 834

15.2.6 死亡率 834

15.2.12 人口迁移率 835

15.2.11 计划生育统计 835

15.2.9 人口平均增长率 835

15.2.10 生育率 835

15.2.14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836

15.2.13 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 836

15.2.18 生命表 837

15.2.17 人口金字塔 837

15.2.15 市镇人口 837

15.2.16 年龄结构类型 837

15.2.21 职工 838

15.2.20 从业人员 838

15.2.19 平均寿命 838

15.3.2 农业总产值 839

15.3.1 农业统计 839

15.2.22 在岗职工 839

15.2.23 登记失业率 839

15.3 农业统计 839

15.3.5 农业劳动生产率 840

15.3.4 农业商品产量与农业商品产值 840

15.3.3 农业增加值 840

15.3.10 农作物产量调查 841

15.3.9 农作物总产量 841

15.3.6 农业用地 841

15.3.7 耕地面积 841

15.3.8 复种指数 841

15.3.15 养殖面积 842

15.3.14 畜牧产品产量 842

15.3.11 粮食产量 842

15.3.12 油料产量 842

15.3.13 森林覆盖率 842

15.4.2 轻工业和重工业 843

15.4.1 工业统计 843

15.3.16 水产品产量 843

15.3.17 农用机械总动力 843

15.4 工业统计 843

15.4.4 工业总产值 844

15.4.3 大、中、小型工业 844

15.4.5 工业增加值 845

15.4.11 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846

15.4.10 工业产品合格率 846

15.4.6 工业产品品种 846

15.4.7 新产品 846

15.4.8 工业技术经济指标 846

15.4.9 工业产品质量指标 846

15.4.13 设备生产效率指标 847

15.4.12 设备时间利用指标 847

15.5.3 储蓄率 848

15.5.2 利率与利率体系 848

15.4.14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848

15.5 金融统计 848

15.5.1 金融统计 848

15.5.8 M1 849

15.5.7 M0 849

15.5.4 通货 849

15.5.5 货币需求量 849

15.5.6 货币供应量 849

15.5.13 年金 850

15.5.12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850

15.5.9 M2 850

15.5.10 M3 850

15.5.11 货币供给乘数 850

15.5.15 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 851

15.5.14 贴现率 851

15.5.17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 852

15.5.16 上海证券交易所30家上市公司股价指数 852

15.5.19 道·琼斯股价指数 853

15.5.18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分股指数 853

15.5.22 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 854

15.5.21 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 854

15.5.20 标准普尔综合指数 854

15.5.26 技术分析指标 855

15.5.25 市盈率 855

15.5.23 日本经济新闻道式股价指数 855

15.5.24 香港恒生股价指数 855

15.6.4 利用外资项目个数 856

15.6.3 利用外资统计 856

15.6 涉外经济统计 856

15.6.1 涉外经济与涉外经济统计 856

15.6.2 国际投资与国际投资统计 856

15.6.9 外贸业务统计 857

15.6.8 海关统计 857

15.6.5 利用外资额 857

15.6.6 结汇率 857

15.6.7 对外贸易统计 857

15.6.13 国际旅游及其统计 858

15.6.12 涉外保险及其统计指标体系 858

15.6.10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及其统计 858

15.6.11 涉外税收及其统计 858

15.7.2 经济计量学应用步骤 859

15.7.1 经济计量学 859

15.7 经济计量学 859

15.7.5 随机解释变量 860

15.7.4 虚拟变量模型 860

15.7.3 虚拟变量 860

15.7.9 滞后变量模型 861

15.7.8 滞后变量 861

15.7.6 随机解释变量模型 861

15.7.7 滞后效应 861

15.7.10 科伊克变换模型 862

15.7.13 自适应预期模型 863

15.7.12 期望模型 863

15.7.11 帕斯卡变换模型 863

15.7.18 方程式 864

15.7.17 前定变量 864

15.7.14 局部调整模型 864

15.7.15 内生变量 864

15.7.16 外生变量 864

15.7.20 结构式模型 865

15.7.19 联立方程模型 865

15.7.21 简化式模型 866

15.7.25 经济结构分析 867

15.7.24 模型识别 867

15.7.22 联立性偏误 867

15.7.23 递归模型 867

15.7.27 克莱因战争间模型 868

15.7.26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868

15.8.2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869

15.8.1 国民经济核算 869

15.8 国民经济核算 869

15.8.3 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870

15.8.5 交易 871

15.8.4 三次产业分类 871

15.8.6 经济流量和存量 872

15.8.7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873

15.8.8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874

15.8.9 投入产出核算与投入产出表 875

15.8.10 资金流量表 878

15.8.12 资产负债表 881

15.8.11 资产负债核算 881

15.8.13 国际收支平衡表 882

15.8.16 产业部门账户 884

15.8.15 机构部门账户 884

15.8.14 经济循环账户 884

参考文献 885

15.8.18 经济循环矩阵 885

15.8.17 经济总体账户 885

16.1.1 抽样检验概述及分类 886

16.1 抽样检验 886

第十六章 统计质量管理 886

16.1.2 接收概率与OC曲线 887

16.1.3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 889

16.1.4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890

16.1.5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 897

16.1.6 计量标准型抽样检验 900

16.2 过程能力分析 902

16.2.1 过程能力指数 903

16.2.2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904

16.2.3 过程能力分析 907

16.3.1 控制图简介 909

16.3 统计过程控制 909

16.3.2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910

16.3.3 计量值控制图 913

16.3.4 计数值控制图 914

16.4.1 测量系统概述 928

16.4 测量系统误差评定 928

16.4.2 测量系统的波动 934

16.4.3 测量系统的评定方法 942

参考文献 948

附表16.1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表 949

附表16.2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方案表 952

附表16.3计数调整型二次抽样方案表 958

附表16.4计量抽样检验方案表 964

附表16.5控制图中计算控制限的系数表 968

17.1.2 临床试验设计 969

17.1.1 概述 969

第十七章 生物统计 969

17.1 生物统计试验设计 969

17.1.3 调查设计 970

17.1.4 序贯试验设计 971

17.2.2 与0-1分布对应的质反应序贯试验参数p的假设检验 972

17.2.1 序贯概率比检验 972

17.2 序贯检验 972

17.2.3 服从正态分布的量反应开放型序贯试验的参数检验 974

17.2.5 分组序贯检验 977

17.2.4 闭锁型序贯试验的参数检验 977

17.2.6 序贯t检验 978

17.2.8 正态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序列检验 979

17.2.7 时间序贯检验 979

17.3.1 0 -1分布中参数p的序贯估计 980

17.3 序贯估计 980

17.3.2 正态均值μ的序贯估计 981

17.4.1 概述 982

17.4 生物统计资料的描述与分析 982

17.4.2 人口统计指标 983

17.4.3 疾病统计指标 986

17.4.4 疾病资料的分析 987

17.6.1 生存率的乘积限估计 988

17.6 生存分析 988

17.5 疗效考核 988

17.5.1 疗效考核指标 988

17.5.2 疗效分析 988

17.6.2 生存率的寿命表估计 990

17.6.3 生存率的比较 991

17.6.4 Cox模型 993

17.7.2 逻辑斯谛模型的性质 996

17.7.1 逻辑斯谛模型的定义 996

17.7 逻辑斯谛模型 996

17.7.4 逻辑斯谛模型的参数检验 998

17.7.3 参数估计 998

17.7.5 模型的适定性(Goodnessoffitting)检验 999

17.7.71 :M配对条件逻辑斯谛模型的参数估计 1000

17.7.61 :M配对条件逻辑斯谛模型 1000

17.7.8 条件逻辑斯谛模型的参数检验 1001

17.8.2 参数估计 1004

17.8.1 泊松回归模型的定义 1004

17.8 泊松回归模型 1004

17.8.4 模型适定性检验 1005

17.8.3 参数检验 1005

参考文献 1007

18.1.1 逆变换法 1008

18.1 一般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1008

第十八章 统计计算方法 1008

18.1.3 合成法 1009

18.1.2 变换方法 1009

18.1.4 筛选抽样 1010

18.1.5 近似抽样法 1013

18.2.1 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的抽样法 1014

18.2 常见分布的抽样法 1014

18.2.2 指数分布及韦布尔分布的抽样法 1015

18.2.3 伽玛分布的抽样方法 1016

18.2.5 χ2(n),F(m,n),t(n)分布的抽样法 1017

18.2.4 贝塔分布的抽样方法 1017

18.2.6 离散分布的抽样 1018

18.2.7 二点分布及二项分布的抽样 1019

18.3 多维分布的抽样方法 1020

18.2.9 其他离散型分布的抽样 1020

18.2.8 泊松分布的抽样 1020

18.3.1 条件密度法 1021

18.3.2 筛选抽样法 1022

18.3.3 多维正态分布的抽样 1023

18.3.4 多项分布的抽样 1024

18.4 随机模拟计算 1024

18.4.1 统计模拟 1024

18.4.1统计模拟 1024

18.4随机模拟计算 1024

18.4.2随机投点法 1026

18.4.2 随机投点法 1026

18.4.3样本平均值法 1027

18.4.3 样本平均值法 1027

18.4.4 重要抽样法 1028

18.4.4重要抽样法 1028

18.4.5 分层抽样法 1029

18.4.5分层抽样法 1029

18.4.6 关联抽样法 1031

18.4.6关联抽样法 1031

18.5EM算法及其推广 1032

18.5 EM算法及其推广 1032

18.5.1 基本EM算法 1032

18.5.1基本EM算法 1032

18.5.2 EM算法的精度 1037

18.5.2EM算法的精度 1037

18.5.3 广义EM算法 1039

18.5.3广义EM算法 1039

18.6.1 基本原理 1040

18.5.4蒙特卡罗EM算法 1040

18.6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 1040

18.6.1基本原理 1040

18.6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 1040

18.5.4 蒙特卡罗EM算法 1040

18.6.2吉布斯抽样 1042

18.6.2 吉布斯抽样 1042

18.6.3米特罗波利斯-郝斯汀抽样 1044

18.6.3 米特罗波利斯-郝斯汀抽样 1044

18.6.4应用例 1046

18.6.4 应用例 1046

参考文献 1048

参考文献 1048

附表 1050

表1二项分布P(X≤x)=?(k?)pk(1-p)n-k的数值表 1050

附表 1050

表1二项分布P(X≤x)=?(k?)pk(1-p)n-k的数值表 1050

表2泊松分布P(X≤x)=??的数值表 1059

表2泊松分布P(X≤x)=??的数值表 1059

表3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数值表 1062

表3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数值表 1062

表4t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 1065

表4t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 1065

表5χ2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 1066

表5χ2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 1066

表6F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 1069

表6F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 1069

索引 1081

索引 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