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2
上编 总论 4
第一章 诊断学之源流 4
第二章 诊断学之要义 5
第三章 诊法常以平旦 6
第四章 古之三部九候 7
第五章 独取寸口之意义附人迎气口辨 9
第六章 奇经八脉考 10
第七章 关格 12
第八章 四时脉以胃气为主 15
第九章 明堂周身部位附图 17
第十章 古之解剖诊断考 19
下编 各论 21
第一章 内诊切脉附图 21
第一节 脉口分配脏腑 23
附《褚氏遗书》平脉一节 24
第二节 指法之轻重操纵 26
第三节 七诊及十度 27
第四节 死脉及怪脉 28
第五节 平和与迟数 28
第二章 脉之纲领及主病 29
第一节 浮脉浮芤革散 30
第二节 动脉动 31
第三节 大脉大洪实长 32
第四节 滑脉滑 33
第五节 数脉数紧促 34
第六节 沉脉沉伏细濡虚短 35
第七节 涩脉涩牢 37
第八节 弦脉弦 38
第九节 弱脉弱微 39
第十节 迟脉迟结代缓 40
第十一节 动止 41
第三章 儿科诊断 42
第一节 三关指纹 43
第二节 辨小儿啼哭呼吸及外诊诸法 44
第三节 小儿诸症不治之候 46
第四章 外诊望色 46
第一节 望色先知平人 47
第二节 面部五官内应五脏 48
第三节五脏所主脏腑之病 49
第四节 色以润泽为本 50
第五节 五行四时昼夜阴晴 51
第六节 贵贱贫富苦乐老少不同 53
第五章 外诊闻声 54
第一节 声音内应五脏 55
第二节 言语清浊微厉 55
第三节 辨咳嗽哮喘 56
第六章 外诊问证 58
第一节 直接问 59
第二节 间接问 60
第三节 聆言辨证 60
第七章 质诊 62
第一节 诊血 63
第二节 诊汗 64
第三节 诊痰 66
第四节 诊小便 67
第五节 诊大便 68
第八章 体诊 69
第一节 诊鼻 70
第二节 诊目 71
第三节 诊耳 74
第四节 诊口 75
第五节 诊唇 77
第六节诊齿 79
第七节 诊喉 80
第八节 诊舌 82
第九节 诊头附诊面 85
第十节 诊背 86
第十一节 诊腹 87
第十二节 诊脐附诊外肾 89
第十三节 诊乳 90
第十四节 诊手足 91
第十五节 诊爪甲 93
第十六节 诊皮肉腠理 94
第十七节 诊毛发须眉 96
第九章 态诊 97
第一节 诊睡卧起坐 99
第二节 诊思想 100
第三节 诊梦寐 102
第十章 妇女诊断 103
第一节 诊月经 104
第二节 诊带下 105
第三节 诊妊娠 106
第四节 诊杂病 108
第十一章 外科诊断 109
第一节 辨痈疽阴阳善恶 110
第二节 辨脓断证顺逆 111
第十二章 利用药物诊断法 112
第十三章 死亡诊断 114
第十四章 禀赋诊断 115
结论 118
跋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