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无线通信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窦中兆,雷湘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207917X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面世以来,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其中,码分多址移动通信以其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的专业书籍,之所以取名为《CDMA无线通信原理》,意在表明本书在讲述CDMA原理的同时,亦兼顾了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在论述第三代移动通信各项关键技术时,本书首要工作是对相关的基本概念做了澄清和概括,所以,由浅入深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在内容选材上,尽可能做到完整详尽,且尽量使各章内容自成体系,相互连贯。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并重点讨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各项关键技术。全书共分11章,涵盖了无线通信基础理论、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及网络结构等内容,深入阐述了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功率控制、软切换、Turbo码以及多用户检测技术,最后就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用到的关键技术做了分析和预测。本书语言流畅,内容翔实,既兼顾基础,又突出重点,适合从事称移动通信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

目录 1

第1章 绪论 1

1.1 移动通信的演进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1.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

1.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3

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4

1.1.4 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10

1.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比较 13

1.2.1 频分多址(FDMA) 14

1.2.2 时分多址(TDMA) 15

1.2.3 码分多址(CDMA) 16

1.2.4 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 18

1.3 本书的结构介绍和内容安排 19

思考题 21

第2章 无线通信基础理论 22

2.1 蜂窝通信基础理论 22

2.1.1 蜂窝通信的由来 22

2.1.2 蜂窝的基本概念 23

2.1.3 蜂窝小区的频率复用 24

2.1.4 蜂窝小区的干扰分析 26

2.1.5 频谱利用率 30

2.1.6 提高容量的方式——扇区化和小区分裂 31

2.2 无线传播环境和无线信道 33

2.2.1 无线传播环境 33

2.2.2 无线信道的特点 39

思考题 43

3.1 扩频通信原理 44

3.1.1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44

第3章 CDMA技术基础 44

3.1.2 扩频通信系统的分类 45

3.1.3 扩频通信的重要参数 47

3.1.4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 48

3.2 码序列 49

3.2.1 码序列基本知识 49

3.2.2 m序列 52

3.2.3 Gold序列 58

3.2.4 Walsh码序列 59

3.3 调制技术 65

3.3.2 移频键控 66

3.3.1 振幅键控 66

3.3.3 移相键控 68

3.4 卷积码 75

3.5 交织技术 78

3.5.1 交织的基本概念 79

3.5.2 IS-95前向链路同步信道的交织器 80

小结 81

思考题 81

4.1.1 IS-95标准简介 82

4.1 IS-95概述 82

第4章 IS-95技术基础 82

4.1.2 几个基本概念 85

4.1.3 码分多址系统的特点 87

4.2 IS-95前向链路信道 91

4.2.1 前向导频信道 92

4.2.2 前向同步信道 93

4.2.3 前向寻呼信道 94

4.2.4 前向业务信道 96

4.2.5 前向链路信道结构总结 99

4.3 IS-95反向链路信道 99

4.3.1 反向接入信道 100

4.3.2 反向业务信道 102

4.3.3 反向链路信道结构总结 104

小结 105

思考题 105

第5章 CDMA系统的物理层技术 106

5.1 cdma2000的物理层技术 106

5.1.1 cdma2000物理层概述 107

5.1.2 cdma2000系统扩频调制的基本概念 113

5.1.3 cdma2000系统物理信道的结构 120

5.1.4 cdma2000物理层小结 134

5.2 WCDMA的物理层技术 135

5.2.1 WCDMA物理层概述 137

5.2.2 WCDMA信道编码与复用 139

5.2.3 WCDMA系统扩频与调制 148

5.2.4 WCDMA系统物理层小结 161

小结 162

思考题 162

第6章 cdma2000系统的网络技术 163

6.1 cdma2000系统的网络参考模型 163

6.1.1 cdma2000网络参考模型概述 163

6.1.2 无线接入网 166

6.1.3 交换子系统 167

6.1.4 核心网电路域 175

6.1.5 核心网分组域 175

6.2 cdma2000的分组域网络技术 176

6.2.1 移动IP概述 176

6.2.2 cdma2000分组域网络概述 179

6.2.3 简单IP技术 181

6.2.4 移动IP技术 183

6.2.5 移动IP和简单IP的比较 186

小结 187

思考题 187

第7章 cdma2000 1xEV-DV技术 188

7.1 cdma2000 1xEV-DV技术简介 188

7.1.1 cdma2000 1xEV-DV发展背景 188

7.1.2 cdma2000 1xEV-DV基本要求 189

7.2 cdma2000 1xEV-DV物理信道的结构 190

7.2.1 1xEV-DV前向链路物理信道 191

7.2.2 1xEV-DV反向链路物理信道 192

7.3.1 准正交互补Turbo码(QCTC) 194

7.3 cdma2000 1xEV-DV的主要技术特点 194

7.3.2 异步自适应递增冗余技术(A2IR) 197

7.3.3 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相结合 200

7.3.4 灵活的调度算法 201

小结 202

思考题 202

第8章 功率控制和软切换技术 203

8.1 功率控制技术 203

8.1.1 功率控制技术概述 204

8.1.2 功率控制方法及模型 208

8.1.3 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 211

8.2 软切换技术 218

8.2.1 切换技术概述 219

8.2.2 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技术 223

小结 228

思考题 228

第9章 多用户检测技术 229

9.1 多用户检测技术概述 229

9.1.1 传统单用户检测技术分析 229

9.1.2 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236

9.2 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238

9.2.1 最佳多用户检测器(OMUD) 239

9.2.2 解相关多用户检测器(DEC-MUD) 240

9.2.3 最小均方误差多用户检测器(MMSE-MUD) 242

9.3 非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244

9.3.1 串行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器(SIC-MUD) 245

9.3.2 并行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器(PIC-MUD) 246

小结 247

思考题 249

10.1.1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250

10.1 Turbo码技术概述 250

第10章 Turbo码技术 250

10.1.2 Turbo码简介 255

10.2 Turbo码编码结构 255

10.2.1 分量编码器(RSC) 256

10.2.2 交织器 257

10.2.3 删除器 257

10.3 Turbo码译码结构 258

10.3.1 基于MAP算法的Turbo码迭代译码 259

10.3.2 基于SOVA算法的Turbo码迭代译码 262

10.4.1 Turbo码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 263

10.3.3 Turbo码译码小结 263

10.4 Turbo码的应用 263

10.4.2 Turbo码在cdma2000系统中的应用 266

小结 270

思考题 270

第11章 “后3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272

11.1 MIMO技术 272

11.1.1 分集技术回顾及MIMO技术的概念 273

11.1.2 MIMO信道模型和容量 273

11.1.3 分层空时结构(BLAST) 275

11.1.4 空时编码 277

11.2 智能天线技术 280

11.2.1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 280

11.2.2 智能天线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282

11.3 软件无线电技术 284

11.4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285

小结 286

思考题 287

缩略语 288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