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化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维屏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30106105
  • 页数:63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1 催化在动态物质世界中的地位 1

1.2 催化反应的发现与应用 2

1.3 催化理论发展概况 3

1.4 近代物理研究方法 6

1.5 反应动力学 7

1.6 多相催化的线性自由能规则 12

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原子、分子理论模型 22

2.1 LCAO分子轨道理论 22

2.2 σ键分子轨道法 25

2.3 晶体场理论模型 32

2.4 配位场理论模型 40

2.5 密度泛函数法 50

参考文献 58

第三章 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 60

3.1 固体表面结构与缺陷(之一) 60

3.2 两种类型的吸附 72

3.3 物理吸附 74

3.4 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 79

3.5 脱附速度与TPD 86

3.6 吸附与脱附的动力学讨论 93

3.7 脱附与表面结构 99

3.8 金属表面化学吸附态 106

参考文献 117

第四章 金属催化剂 120

4.1 活性中心的能带理论 120

4.2 共振原子价理论 123

4.3 多位理论 126

4.4 烃类在氢存在下的吸附态 132

4.5 乙炔选择(部分)加氢 137

4.6 烷烃加氢裂解与催化重整反应 139

4.7 氨的合成反应 149

4.8 乙烯环氧化反应 154

4.9 Fischer-Tropsch合成 159

4.10 载体对金属催化性能的影响 164

参考文献 169

第五章均相酸、碱催化 172

5.1 酸、碱的定义 172

5.2 特殊酸、碱催化 173

5.3 一般酸、碱催化、Br?nsted规则 174

5.4 Hammett酸函数 177

5.5 Br?nsted酸、碱催化反应 179

5.6 Lewis酸、碱催化反应 186

5.7 酸、碱协同催化 197

参考文献 198

第六章 多相酸、碱催化 201

6.1 金属离子电负性 201

6.2 固体表面的酸、碱中心 204

6.3 单一金属氧化物Peri模型 209

6.4 二元金属氧化物酸、碱中心模型 212

6.5 金属氧化物表面酸、碱中心 216

6.6 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吸附 220

6.7 烃类裂解反应机理 222

6.8 有机“沸石”氢键催化 234

参考文献 238

第七章 分子筛(沸石)催化作用 240

7.1 分子筛(沸石)的命名 240

7.2 分子筛(沸石)结构 242

7.3 分子筛催化作用特点 245

7.4 控制反应基质的择形催化裂解 249

7.5 控制反应生成物的择形催化 251

7.6 分子筛的催化活性中心 257

7.7 纳米级中孔分子筛 262

7.8 过渡金属大笼状有机配合物的催化作用 265

参考文献 270

第八章 半导体催化电子理论 272

8.1 能带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 272

8.2 半导体 277

8.3 Volkenstein化学吸附的电子理论 286

8.4 化学吸附与半导体物性 291

8.5 固体表面结构与缺陷(之二) 296

8.6 晶体缺陷的符号表示法 307

参考文献 310

第九章 金属氧化物电子迁移催化作用 311

9.1 单一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311

9.2 二元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313

9.3 复合氧化物的电子迁移与EF 316

9.4 金属氧化物表面MO键键能 320

9.5 金属氧化物上的化学吸附 325

9.6 钒系催化剂 332

9.7 铋钼系催化剂 349

9.8 钙钛矿型氧化物 359

参考文献 366

第十章 杂多酸、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酸、碱性 369

10.1 杂多酸晶体结构 369

10.2 杂多酸基本特性 372

10.3 酸催化作用 377

10.4 氧化催化作用 382

10.5 杂多酸-过渡金属多功能催化作用 389

10.6 过渡金属氧化物酸、碱模型 390

10.7 金属氧化物的酸、碱性 392

10.8 φ(-△H0-1,xi-1)函数 394

10.9 φ函数的应用 396

10.10 二元金属氧化物的酸性 397

参考文献 399

第十一章 配位催化 402

11.1 配位化合物的物化特征 403

11.2 Pearson软、硬酸、碱反应的量子化学解释 417

11.3 电子迁移(氧化还原)催化 424

11.4 酸、碱配位催化 437

11.5 软酸为中心离子的配位催化 443

11.6 烯烃歧化 456

11.7 高分子配合物催化作用 464

参考文献 471

第十二章 有机金属催化作用 475

12.1 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物化特征 475

12.2 第1、2族有机金属催化作用 480

12.3 第10、11族有机金属催化作用 483

12.4 第12、13族有机金属催化作用 485

12.5 过渡金属有机催化基元反应 487

12.6 过渡金属烷基化合物 491

12.7 金属-烯丙基键的催化作用 496

12.8 均相烯烃聚合新型催化剂 504

12.9 金属茂配位活性催化聚合 508

12.10 乙炔和丙二烯的反应 515

参考文献 521

第十三章 金属原子簇催化作用 524

13.1 经典的金属原子簇立体结构 524

13.2 金属原子簇的一般特征 528

13.3 小分子过渡金属原子簇均相催化作用 532

13.4 多核含硫原子簇及催化反应 534

13.5 硅、锗、锡原子簇 537

13.6 羰基金属原子簇与无机氧化物的表面化学 541

13.7 中小分子配位的纳米金属原子簇 546

参考文献 557

第十四章 表面光化学催化作用 559

14.1 分子的光化学反应 559

14.2 表面吸附物种的光化学反应 564

14.3 金属表面吸附分子的光化学反应 571

14.4 硅胶等表面吸附分子的光化学 576

14.5 TiO2半导体光催化反应 579

14.6 沸石(分子筛)孔内光化学过程与光催化 587

14.7 水的光分解 596

14.8 二氧化碳的光还原 601

参考文献 603

第十五章 环境催化技术 606

15.1 脱硫技术 606

15.2 氧化还原脱硝 609

15.3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 610

15.4 有机卤化物 615

15.5 催化燃烧 616

15.6 光化学环境催化 618

15.7 半导体化学传感器在环境治理的应用 620

15.8 固体电解质型传感器 624

15.9 燃料电池与电极催化剂 627

参考文献 632

结束语 634

参考文献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