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伟大走向 1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都在探讨的热点 5
三、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来看,必须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11
第一章 思想素质 17
一、思想素质及其作用 18
(一)思想与思想素质的含义 18
(二)思想素质的作用 20
二、优良思想素质的主要内容 22
(一)科学的世界观 22
(二)正确的人生观 26
(三)积极的价值观 30
(四)科学的思维方法 33
(五)正确的思想认识 35
(六)积极的情感意志 37
三、培养优良思想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38
(一)正面教育法 38
(二)自我教育法 39
(三)心理咨询法 40
(四)隐性教育法 41
(五)奖惩激励法 42
第二章 政治素质 45
一、政治素质及其作用 46
(一)政治和政治素质 46
(二)优良政治素质的作用 48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 50
(一)正确的政治方向 50
(二)坚定的政治立场 52
(三)鲜明的政治观点 54
(四)正确的民主法制观 55
(五)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57
(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59
三、培养优良政治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59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提高政治水平和参政能力 61
(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63
(四)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 64
第三章 道德素质 67
一、道德素质概述 68
(一)道德素质的含义及构成 68
(二)道德素质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 69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1
(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72
(二)以天下利益为重的整体主义精神 74
(三)推崇“仁爱”原则与人际和谐 77
(四)提倡人伦价值 79
(五)重视精神境界,追求理想人格 80
(六)重视道德修养,强调道德践履 81
三、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 84
(一)诚实守信,正直无私 84
(二)仁爱互助,律己宽人 85
(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86
(四)立志勤学,开拓创新 88
(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89
(六)谦虚谨慎,文明礼貌 90
(七)自立自强,朴素节俭 92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客观条件 93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93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观条件 95
第四章 知识素质 101
一、知识及其作用 102
(一)知识的内涵和特性 102
(二)知识的作用 105
二、21世纪人才应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 109
(一)知识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09
(二)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素质的要求 111
三、大学生知识素质的提高 115
(一)当代大学生知识素质的特征、现状和评价 115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118
(三)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3
第五章 能力素质 129
一、能力素质概述 130
(一)能力及能力素质 130
(二)能力素质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作用 131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及培养途径 132
(一)学习能力 132
(二)创新能力 135
(三)合作能力 138
(四)人际交往能力 140
(五)组织管理能力 144
(六)表达能力 145
(七)适应能力 148
(八)实际操作能力 152
(九)抗挫折能力 155
第六章 思维素质 163
一、思维与思维素质 164
(一)思维及其类型 164
(二)思维素质及其结构 168
二、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思维素质的重要性 173
(一)良好思维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73
(二)良好的思维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80
(一)要有正确的思维态度 182
三、大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 182
(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84
(三)着力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85
(四)科学用脑 189
第七章 创新素质 191
一、创新的概述 192
(一)创新 192
(二)创新的根源和动力 194
二、创新意识 198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198
(二)创新意识的功能 200
三、创新的智力因素 202
(一)观察力 203
(二)记忆力 204
(三)想像力 206
(四)思维力 208
(五)操作力 210
四、创新思维 211
(一)创新思维的对象 211
(二)创新思维的一般特征 213
(三)创新思维的运行过程 215
(四)破除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16
第八章 身体素质 223
(一)WHO的健康观 224
一、健康新概念 224
(二)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辩证统一 225
(三)“完满康强”的健康观 226
二、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征 226
(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27
(二)身体素质良好的具体体现 228
三、影响身体素质的因素和行为 230
(一)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因素 230
(二)个体危害健康的行为 232
(三)不良生活方式 238
(一)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241
四、增强身体素质的途径 241
(二)体育锻炼 246
(三)积极的休息与睡眠 248
(四)心理平衡 250
第九章 心理素质 25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54
(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254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58
(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层次 261
(四)正确理解和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62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63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263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265
(三)精神病 270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71
(一)社会因素 272
(二)学校文化氛围中的消极因素 273
(三)个体因素 275
四、优化心理素质的途径 278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78
(二)创建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280
(三)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282
(四)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84
第十章 社交素质 285
一、社会交往的功能 286
(一)交流信息 286
(二)促进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与完善 288
(三)相互激励 289
(四)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289
二、大学生的社会交往 290
(一)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 290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因素 294
(三)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心理态度 297
(四)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个性品质 299
(一)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 302
三、社交艺术 302
(二)大学生社交技能 306
第十一章 审美素质 313
一、美的概述 314
(一)什么是美 314
(二)美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 318
二、审美及审美素质 320
(一)审美标准 321
(二)审美情趣 324
(三)审美能力 328
三、审美素质与人生 331
(一)有助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 332
(二)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333
(三)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334
(四)实现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335
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审美素质 336
(一)端正审美态度 337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38
(三)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 341
(四)培养审美能力 343
(五)塑造审美人格 344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