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贫困:若干基本问题 1
第一节 贫困问题素描 1
一、贫困问题的国际背景 1
二、贫困概念的分层描述 4
三、贫困的类型 8
四、主要贫困理论概述 16
第二节 贫困的计量指标 23
第三节 农村贫困问题与城市贫困问题的不同原因分析 35
一、农村贫困原因分析 35
二、城市贫困原因分析 39
第四节 我国贫困地区的总体特征 42
一、我国贫困地区的总体特征 43
二、我国贫困问题的新特点: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51
第二章 反贫困:目标、挑战及途径 55
第一节 反贫困目标及我国贫困地区反贫困所面临的挑战 55
一、反贫困目标理论上的分析 55
二、中国反贫困的目标 63
三、中国贫困地区反贫困面临严峻挑战 66
第二节 反贫困的途径 69
一、国际成功反贫困的特点 69
二、我国贫困地区扶贫模式的基本类型 72
三、几种主要扶贫模式的评价 84
四、中国城市扶贫模式及分析 98
五、我国贫困地区农户参与式可持续扶贫模式的选择与政策设计 105
第三章 可持续扶贫开发:内涵及特征分析 115
一、可持续发展: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116
第一节 可持续扶贫开发的内涵 116
二、对可持续扶贫开发的基本理解 118
三、可持续扶贫开发的解析 121
第二节 可持续扶贫开发的系统划分 128
一、可持续扶贫开发系统划分的基本思路 128
二、贫困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 128
三、可持续扶贫开发的系统划分 132
第四章 可持续扶贫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33
第一节 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34
第二节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38
第三节 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系统 141
一、项目经济 144
三、项目技术 147
二、项目机构 147
第五章 可持续扶贫系统的评价模型 148
第一节 可持续扶贫系统评价理论概述 148
一、资源—经济投入产出核算 149
二、“人均资本”法 150
第二节 定量评价方法 151
一、评价方法综述 151
二、评价方法选择 154
第三节 实际应用 158
一、以贫困的主要成因划分的贫困类型 158
二、评价方法 161
三、数据来源 164
四、计算结果 164
五、结果分析 171
第一节 基本思路 178
第六章 可持续扶贫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178
第二节 变量定义及量纲 182
第三节 因果关系分析 191
一、贫困人口子系统 193
二、自然资源子系统 195
三、生产条件子系统 196
四、生活条件子系统 198
五、环境资源子系统 199
第四节 模型参数的确定 200
一、扶贫投资额的确定 200
三、有效资本存量等工农业生产资本存量的确定 201
二、资本存量的确定 201
四、环境代价与自然资源代价的确定 202
五、产出的确定 203
六、人力资源的确定 204
七、社会总财富的确定 204
八、约束条件 205
第五节 可持续扶贫的过程是一个由弱可持续逐步向强可持续演化的过程 205
第七章 可持续扶贫系统的发展模型 209
第一节 模型假设 210
第二节 建立数学模型 212
一、模型Ⅰ——多维Latka-Volterra模型 212
二、模型Ⅱ——非均衡状态方程 218
第三节 模型评价及其改进 219
三、模型Ⅲ——Kolmogorov模型 219
第八章 可持续性扶贫系统的决策模型 221
第一节 PASA-DSS的目标体系 222
第二节 PASA-DSS的系统功能划分 223
一、信息查询 223
二、指标分析 224
三、评价 224
四、预测 224
五、模型模拟 225
六、方案选择 225
七、执行监测 226
第三节 PASA-DSS的总体结构分析 226
一、贫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块 228
二、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30
第九章 实现可持续扶贫的组织制度创新 231
第一节 中国以往扶贫战略的组织制度缺陷 231
第二节 扶贫开发的组织制度创新 236
一、扶贫主体的多元化 236
二、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管理 245
三、贫困识别制度 250
四、其他相关制度 252
附录 关于屏山县扶贫开发的调查报告 259
一、屏山县的基本情况 259
二、扶贫开发的主要成绩 260
三、扶贫开发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262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64
五、21世纪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思考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