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临床检查法与症候学 6
第一章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6
第一节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6
第二节 临床检查的程序和方案 14
第二章 整体及一般检查 24
第一节 整体状态的观察 24
第二节 表被状态的检查 31
第三节 眼结合膜的检查 36
第四节 表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38
第五节 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 39
第三章 心血管系统的临床检查 45
第一节 心脏的临床检查 46
第二节 脉管的检查 56
第四章 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 58
第一节 呼吸运动的检查 59
第二节 鼻液、呼出气体和咳嗽的检查 62
第三节 上呼吸道的检查 65
第四节 胸廓和肺的检查 69
第五章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83
第一节 饮食状态的观察 84
第二节 口、咽与食管及嗉囊的检查 87
第三节 腹部及胃肠的检查 91
第四节 直肠检查 96
第五节 排粪动作及粪便的感观检查 100
第六节 肝脏(附脾脏)的检查 101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的临床检查 102
第一节 排尿动作及尿液的感观检查 103
第二节 泌尿器官的检查 108
第三节 外生殖器的检查 111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检查 114
第七章 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 114
第二节 头颅和脊柱的检查 116
第三节 运动机能检查 116
第四节 感觉机能的检查 121
第五节 反射活动的检查 125
第六节 植物神经系统检查 128
第八章 临床辅助和特殊检查 129
第一节 心电描记法及心电图 129
第二节 心音描记法及心音图 138
第三节 动脉血压测定 143
第四节 静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测定 144
第五节 放射性同位素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简介 147
第六节 超声探查法简介 148
第七节 金属探测仪的应用 150
第八节 内腔镜检查法 150
第九节 穿刺检查法 151
第二篇 实验室检验 156
第九章 血液的检验 156
第一节 血液样品的采取与抗凝 157
第二节 红细胞沉降速率(血沉)的测定(ESR) 158
第三节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160
第四节 红细胞计数(RBC) 162
第五节 白细胞计数(WBC) 166
第六节 白细胞分类计数 168
第七节 红细胞压积容量的测定(PCV) 172
第八节 出血性素质疾病的检验 174
第九节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175
第十节 嗜酸性白细胞直接计数法 176
第十一节 网织红细胞计数 177
第十二节 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检查 178
第一节 尿液的采取和保存 179
第二节 尿液某些物理性质的检查 179
第十章 尿液的检验 179
第三节 尿液某些化学成分的检验 180
第四节 尿沉渣的检查 188
第十一章 粪便检验 194
第一节 粪便酸碱度的检验 194
第二节 潜血检验 194
第三节 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195
第二节 胃液物理性质的检查 196
第十二章 胃液及瘤胃内容物的检验 196
第一节 胃液的采集方法 196
第三节 胃液的化学检验 197
第四节 胃及瘤胃内容物的显微镜检查 199
第十三章 脑脊髓液的检验 199
第一节 脑脊髓液物理性质的检查 200
第二节 脑脊髓液化学性质的检查 200
第三节 脑脊髓液的细胞学检查 203
第四节 脑脊髓液中寄生虫的检查 204
第五节 某些疾病的脑脊髓液变化 204
第一节 物理学检查 205
第十四章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检查 205
第二节 化学检验 206
第三节 细胞学检查 206
第十五章 血液生化检验 208
第一节 血糖的测定 208
第二节 血清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钠比浊法) 212
第三节 血清钠含量的测定 213
第四节 血清氯化物的测定 217
第五节 血清钙含量的测定 220
第六节 血清无机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法) 223
第七节 血清镁含量的测定 225
第八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的测定 226
第九节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 229
第十节 血中非蛋白氮的测定 233
第十六章 肝功能试验 236
第一节 血清胆红质的定性 236
第二节 血清胆红质的定量 237
第三节 血清黄疸指数的测定 239
第四节 血清蛋白质的测定 241
第五节 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244
第七节 血清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 246
第六节 麝香草酚絮状试验 246
第八节 血清硫酸锌浊度试验 247
第九节 高田—荒两氏试验(改良法) 248
第十节 溴磺酞钠清除试验 249
第十一节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金氏直接显色法) 250
第十二节 血清谷草转氨酶活力测定(金氏直接显色法) 252
第一节 尿液浓缩试验 254
第二节 靛卡红试验 254
第十七章 肾脏功能试验 254
第三节 尿素廓清试验 255
第四节 肌酐廓清试验 255
第五节 酚红排泄试验 256
第三篇 X线诊断 258
第十八章 X线检查的物理和机械基础 258
第一节 X线的产生及其性质 258
第二节 X线的防护 259
第三节 X线机的基本构造 261
第四节 X线机的类型 263
第五节 X线机的使用方法 267
第一节 X线检查的应用原理 268
第十九章 X线检查技术与诊断方法 268
第二节 透视检查法 270
第三节 摄影检查法 272
第四节 特殊造影检查 277
第五节 暗室技术 279
第六节 X线诊断的方法 283
第二十章 骨骼和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286
第一节 骨骼、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 286
第二节 大家畜骨骼、关节的投照 287
第三节 正常骨骼、关节的X线解剖 291
第四节 骨骼、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 293
第五节 骨骼、关节的常见疾病 294
第二十一章 呼吸器官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300
第一节 呼吸器官的检查方法 300
第二节 正常胸部的X线解剖 304
第三节 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307
第四节 呼吸器官的常见疾病 309
第二十二章 其他器官疾病的X线诊断 315
第一节 食管疾病的诊断 315
第二节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 317
第三节 心脏疾病的诊断 320
第四节 小家畜泌尿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 321
第四篇 建立诊断的方法和原则 324
第二十三章 临床症状和资料的综合分析 324
第一节 收集完整的资料 324
第二节 症状的种类及意义 327
第二十四章 建立诊断 331
第一节 建立诊断的程序 331
第二节 建立诊断的方法 332
第三节 预后的判断 335
第四节 正确诊断的条件和错误诊断的原因 335
第五节 验证诊断 336
第二十五章 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症候群及其诊断要点 338
第一节 循环器官、系统疾病 338
第二节 呼吸器官、系统疾病 343
第三节 消化器官、系统疾病 347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52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353
第六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354
第七节 物质代谢紊乱性疾病 356
第八节 中毒性疾病 358
第九节 皮肤疾病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