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
第一节 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 1
第二节 教育学的种类和教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18
第三节 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2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29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9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文化的联系 34
第三节 人类历史上几种社会的教育 39
第四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性质与作用 54
第三章 教育目的 64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及其意义 64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科学理论基础 70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89
第四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5
第五节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05
第四章 教育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关系 111
第一节 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意义 111
第二节 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关系 117
第三节 教育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关系 123
第四节 教育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关系 132
第五节 教育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关系 142
第六节 教育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关系 147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152
第一节 学校 152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实质 164
第三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和发展 175
第六章 人民教师与学生 195
第一节 人民教师 195
第二节 学生 206
第三节 师生关系 209
第七章 教学原理和方法(上) 215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教学规律 215
第二节 教学目的与内容 231
第三节 教学原则 244
第八章 教学原理和方法(下) 269
第四节 教学方法 269
第五节 课堂教学 281
第六节 电化教学 297
第七节 学生的自学 302
第八节 课外文化、科技、体育活动 309
第九节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17
第九章 思想品德教育原理和方法(上) 322
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本质和思想品德教育规律 322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337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358
第十章 思想品德教育原理和方法(下) 368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368
第五节 在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73
第六节 班主任工作 383
第七节 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 392
第八节 学生的自我教育 398
第十一章 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 403
第一节 家庭教育 403
第二节 社会教育 413
第三节 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 417
第十二章 学校领导与管理 421
第一节 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 421
第二节 学校的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27
第三节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430
第四节 学校管理的几个具体方法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