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犯罪原因的探讨 1
绪 论 1
第一章 社会学习理论 11
第一节 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11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对犯罪的解释 12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26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26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对犯罪的解释 28
第三章 挫折—侵犯理论 35
第一节 挫折—侵犯理论概述 35
第二节 挫折—侵犯理论对犯罪的解释 41
第四章 变态心理与犯罪 50
第一节 变态心理概述 50
第二节 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 52
第三节 变态心理的类型与犯罪 57
第四节 人格变态与犯罪 66
第五节 神经症、精神病与犯罪 71
第五章 遗传与犯罪 75
第一节 家庭研究 76
第二节 孪生子研究 77
第三节 养子女研究 78
第四节 染色体异常 79
第五节 激素与行为 83
第六节 体质研究 83
第六章 脑功能障碍与犯罪 89
第一节 癫痫与犯罪 89
第二节 控制不良、多动症与犯罪 94
第三节 酒精中毒、药物依赖、精神发育迟滞与犯罪 97
第四节 颅内疾病与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与犯罪 103
第七章 社会学理论 107
第一节 社会失范论 108
第二节 社会控制理论 110
第三节 标签理论 114
第四节 亚文化理论 116
第五节 冲突理论 123
第八章 经验性多因素分析和“聚合作用论” 127
第一节 经验性多因素分析 127
第二节 聚合作用论 131
第二篇 ?童和曩审西曩 139
第九章 侦查心理 139
第一节 侦查中的感知觉 139
第二节 侦查中的注意 142
第三节 侦查中的记忆 148
第四节 查中的思维 160
第五节 侦查中的情绪 171
第十章 预审心理 178
第一节 人犯在拘押预审过程中的心理 178
第二节 预审的心理学方法 182
第三节 预审中的言语刺激技巧 185
第四节 预审的心理计谋 189
第五节 预审人员的能力 193
第六节 测谎技术的应用 205
第三篇 审判心理 219
第十一章 法官 219
第一节法 官的作用和法官的心理素质要求 220
第二节法 官的保释决定与法官对陪审团的指导 224
第三节 法官的量刑行为 227
第十二章 陪审团的行为 232
第一节 陪审团成员的挑选 232
第二节 陪审团的行为:结构、过程与结果 235
第十三章 律师 244
第一节 法庭辩护 244
第二节 协商和谈判 250
第十四章 被告 259
第一节 被告接受审判时的心态 259
第二节 精神病被告 264
第三节 被告的自身特点对审判的影响 269
第十五章 证人 274
第一节 证人的知觉 274
第二节 证人的记忆 280
第三节 证人的陈述 288
第四节 证人的动机 294
第五节 伪证 299
第四篇 暴犯行为矫正 305
第十六章 监狱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 305
第一节 法律和社会对罪犯的态度:从惩罚到改造 305
第二节 罪犯的心理学分类及入监安排 309
第三节 假释的心理鉴定 316
第四节 犯人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320
第十七章 罪犯心理 324
第一节 罪犯的一般心理特点 324
第二节 不同年龄的罪犯心理 328
第三节 反改造心理分析 338
第四节 罪犯心理的转化 342
第十八章 对犯人的心理学矫正 346
第一节 改造与矫正 346
第二节 应用于犯人的心理学服务 348
第三节 认知一行为理论的应用 352
第四节 其他理论的矫正应用 357
第十九章 罪犯改造的质量和伦理 364
第一节 罪犯改造的质量 364
第二节 罪犯权利保护 369
第三节 罪犯改造心理学家所面临的伦理问题 373
第五篇 犯罪的预测和预防 381
第二十章 犯罪的预测 381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研究历史 381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资料基础 390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具体方法 393
第二十一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 402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防概述 402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心理依据 409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的方法 412
参考文献 423
后记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