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3
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 3
一 宗部的意义 3
二 宗部与山越的关系 7
三 孙吴的建国 14
四 孙吴的领兵制度 18
五 结论 25
西晋田制试释 35
一 曹魏屯田制度的意义及其破坏 35
二 占田与课田的解释 41
三 户调式中的田租问题 51
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56
一 户调制的起源 56
二 户调与户赀的关系 62
三 南朝的布与调 69
四 南朝的折变 75
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81
一 九品中正制创立的原因与曹魏政治 81
二 中正的职权、组织及品第 95
三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的配合 113
一 魏晋北境各族的内迁及其所受待遇 122
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 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 122
二 晋末各族“变乱”的经过 136
三 人口的掠夺和占有 150
四 固有封建势力之保存及其发展 161
五 后论 181
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185
一 拓跋国家的建立 185
二 草地上的牧人和授田制度下的农民 197
三 隶户、杂户的阶级关系 217
四 结论 232
一 府兵名称的起源 239
魏周府兵制度辨疑 239
二 府兵组织系统之建立 247
三 郎将主府说质疑 254
四 乡兵与乡团 263
五 隋代宿卫制度溯源 268
六 后论 274
清谈与清议 276
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 285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298
一 名教之治的动摇 298
二 名理学 307
三 玄学的形成 310
四 由贵无到崇有 318
五 东晋以后的余波 322
六 佛教与名教的关系 326
七 后论 335
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337
一 《抱朴子·讥惑篇》中所论四 事 337
二 魏晋期间江南的学风 347
三 东晋以后南方土著与侨人学风的差异 357
魏晋杂胡考 368
一 屠各 368
二 卢水胡 388
三 羯胡 398
四 乌丸 411
五 乞伏 418
六 稽胡 423
七 后论 427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437
西晋户调式的意义 437
北魏均田制中的几个问题 455
一 均田制实施年限质疑 455
二 太和十年租调制度的轻重问题 459
三 桑果田制的解释 464
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 470
一 魏、晋期间对工匠的控制与手工业生产的恢复 471
二 北朝的伎作户 484
三 番役制度 496
四 由番役到纳资代役 505
五 和雇与和市 517
六 后论 535
南朝寒人的兴起 543
一 543
二 548
三 553
四 562
五 571
南北朝后期科举制度的萌芽 578
拓跋族的汉化过程 587
一 587
二 594
三 604
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 613
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 622
唐长孺著述要目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