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绪言 1
一、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地位 1
二、药理学发展简史 1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2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3
一、药物作用 3
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5
三、药物作用机制 8
四、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8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11
一、药物跨膜转运 11
二、药物体内过程 12
三、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16
四、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19
二、双胍类 20
一、磺酰脲类 20
五、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和给药方案 21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22
第四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22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24
三、反复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25
一、传出神经按解剖学分类 27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27
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7
二、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28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 28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28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30
三、传出神经的生理功能 30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31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31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32
第三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33
第一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33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34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35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36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39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39
第四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39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41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42
一、N1胆碱受体阻断药 42
二、N2胆碱受体阻断药 43
第五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46
第一节 a、β受体激动药 46
第二节 a受体激动药 50
一、a1、α2受体激动药 50
二、α1受体激动药 51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51
一、β1、β2受体激动药 51
二、β1受体激动药 52
三、β2受体激动药 52
第六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54
第一节 a受体阻断药 54
一、α1、α2受体阻断药 55
二、a1受体阻断药 56
三、α2受体阻断药 56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56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 60
一、概述 60
第七章 麻醉药 60
二、常用局麻药 61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62
一、吸入麻醉药 62
二、静脉麻醉药 63
三、复合麻醉 64
第八章 镇静催眠药 66
第一节 苯二氮?类 66
第二节 巴比妥类 68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70
第一节 抗癫痫药 72
第九章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 72
第二节 抗惊厥药 74
第一节 拟多巴胺药 76
第十章 抗帕金森病药 76
第二节 中枢性抗胆碱药 78
第十一章 抗精神失常药 80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80
一、吩噻嗪类 80
二、硫杂蒽类 83
三、丁酰苯类 83
四、其他药物 84
第二节 抗躁狂及抑郁症药 84
一、抗躁狂症药 84
二、抗抑郁症药 85
第三节 抗焦虑症药 87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89
第十二章 镇痛药 89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92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93
附:阿片受体拮抗剂 94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96
第一节 概述 96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97
一、水杨酸类 97
二、苯胺类 98
三、吡唑酮类 99
四、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100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101
五、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 101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103
第十四章 中枢兴奋药 103
第三节 大脑功能恢复药 104
第二节 呼吸中枢兴奋药 104
第十五章 钙通道阻滞药 106
一、钙通道阻滞药分类 106
二、体内过程 106
三、药理作用 107
四、临床应用 108
五、不良反应 108
六、禁忌证 109
第十六章 抗高血压药 110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10
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11
一、利尿药 111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11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12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114
五、钙通道阻滞药 115
六、交感神经抑制药 116
七、血管舒张药 117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118
第十七章 抗心绞痛药 120
第一节 硝酸酯类 120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22
第三节 钙通道阻滞药 123
第四节 合理用药原则 124
第十八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25
第一节 调血脂药 125
一、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 126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126
四、苯氧酸类 127
三、烟酸类 127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128
第四节 血管内皮保护药 128
第二节 抗氧化药 128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30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130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30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31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32
一、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132
二、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 133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33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33
二、Ⅱ类——β受体阻断药 136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137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37
第四节 合理用药原则 138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41
第一节 强心苷 141
第二节 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145
一、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145
二、血管舒张药 146
第三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 146
一、利尿药 146
二、β受体激动药 146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47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148
第一节 利尿药 148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48
二、利尿药的分类 149
三、常用利尿药 149
第二节脱水药 153
第二十二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 155
第一节 抗贫血药 155
一、铁剂 155
二、维生素类 156
三、造血细胞因子 157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158
一、促凝血药 158
二、抗凝血药 159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161
第四节 抗血小板药 162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163
第五节 促白细胞增生药 163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166
第二十三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166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167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70
第一节 助消化药 170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70
一、抗酸药 171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172
三、胃粘膜保护药 173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174
第三节 泻药与止泻药 174
一、泻药 174
二、止泻药 175
一、多巴胺受体阻断药 176
第四节 止吐药 176
二、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 177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79
第一节 平喘药 179
一、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79
二、茶碱类药 180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181
四、过敏介质阻释药 181
第二节 镇咳药 182
一、中枢性镇咳药 182
五、糖皮质激素类药 182
二、外周性镇咳药 183
第三节 祛痰药 183
一、痰液稀释药 183
二、粘痰溶解药 184
第二十六章 子宫兴奋药 186
一、垂体后叶素类 186
二、麦角生物碱类 187
三、前列腺素类 187
第二十七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89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189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 194
附: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194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196
第二十八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196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197
一、硫脲类 197
二、碘及碘化物 198
三、放射性碘 199
四、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99
第二十九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01
第一节 胰岛素 201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03
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204
四、胰岛素增敏药 204
第三十章 性激素类药及抗生育药 206
第一节 性激素类药 206
一、雌激素类及抗雌激素类药 206
二、孕激素类药 208
三、雄激素类及同化激素类药 209
一、避孕药 210
第二节 抗生育药 210
二、抗早孕药 212
第三十一章 维生素类 214
一、水溶性维生素 214
二、脂溶性维生素 217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概论 220
一、常用术语 220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21
三、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222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23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 223
一、青霉素类 224
二、头孢菌素类 227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 229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 230
一、大环内酯类 230
二、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232
三、万古霉素类 233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及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234
一、氨基糖苷类 234
二、多粘菌素类 236
第四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氯霉素 237
一、四环素类 237
二、氯霉素 239
第三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43
第一节 喹诺酮类 243
一、概述 243
二、常用喹诺酮类药物 245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 247
一、磺胺类药物 247
二、甲氧苄啶 249
二、小檗碱 250
第三节 其他抗菌药物 250
一、硝基呋喃类 250
第三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252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252
一、常用药物 252
二、结核病的治疗原则 255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255
第三十六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258
第一节 抗真菌药 258
一、抗浅部真菌药 258
二、抗深部真菌药 259
三、抗浅部及深部真菌药 260
第二节 抗病毒药 261
第三十七 章消毒防腐药 265
一、醇类 265
二、酚类 265
三、醛类 266
四、酸类 266
五、卤素类 267
六、氧化剂 267
八、其他药物 268
七、表面活性剂 268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70
一、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70
二、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272
三、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的应用 273
第三十九章 抗寄生虫药 274
第一节 抗疟药 274
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274
二、常用抗疟药 275
一、抗阿米巴病药 278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278
二、抗滴虫病药 280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 280
第四节 抗丝虫病药 281
第五节 抗肠蠕虫药 281
第四十章 抗恶性肿瘤药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一、细胞增殖周期与抗恶性肿瘤药基本作用 285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286
三、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287
一、烷化剂 288
二、抗代谢药 288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288
三、抗肿瘤抗生素 289
四、抗肿瘤植物药 290
五、激素类药 291
六、其他药物 291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292
第四十一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294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294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295
一、药理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97
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97
实验 297
二、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98
三、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303
四、处方 304
实验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306
实验二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07
实验三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07
实验四 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08
实验五 药物血浆半衰期(t1/2)的测定 309
实验六 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动物腺体分泌的影响 310
实验七 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兔眼瞳孔的作用 311
实验八 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动物血压的影响 312
实验九 传出神经系统药对离体兔肠的作用 313
实验十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 315
实验十一 药物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 316
实验十二 地西泮抗士的宁惊厥的作用 317
实验十三 氯丙嗪对小白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318
实验十四 氯丙嗪对小白鼠的耐缺氧影响 319
实验十五 药物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320
实验十六 强心甙对离体蛙心的作用(斯氏法) 320
实验十八 普萘洛尔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322
实验十七 利多卡因抗氯仿诱发小鼠室颤 322
实验十九 利尿药和脱水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323
实验二十 药物对肠蠕动的影响 324
实验二十一 药物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325
实验二十二 药物对离体子宫的兴奋作用 326
实验二十三 糖皮质激素对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小鼠耳片法) 327
实验二十四 链霉素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328
实验二十五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328
附录 332
某些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 332
中文药名索引 336
英文药名索引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