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辑心中的花瓣 1
阿公 3
好人 13
乡情·友情 24
性情五题 29
乐在其中 38
恋旧 45
边地的灯塔 50
“混乱”的时光 54
第二辑眼中的世象 57
由“毛泽东热”而想到的 59
泡在“海水”中的文艺 63
估失衡 67
炒班 70
精神劳作与零件组装 74
文学的包装 77
外包装与“练内功” 80
缘何不见文学 83
平平淡淡才是真 86
“是生活”与“为生活” 89
“看不懂” 92
灭顶之灾 95
“博物馆艺术”:遥远还是紧迫 98
没文化别干文化 101
“搭台”与“唱戏” 103
跨世纪的一代“?” 106
关于“绿条子”的闲言碎语 109
“众口一词”的背后 112
莫当“看客” 115
适当“生气” 118
人言可畏 121
认真之“累” 124
打打“假人”如何? 127
“万能筐” 130
“挑刺儿”之后 132
“窝里斗”与规矩 134
第三辑脑中的社会 137
永恒的畅销 139
可曾想到“意象形态” 142
东西文化碰撞出的赛珍珠 145
千万不要忘记 148
留得枯荷听雨声 151
开了一个好头 154
梁凤仪何以走红? 157
连续性中断的背后 160
嬉笑怒骂 亦庄亦谐 163
何不潇洒走一回 166
叶永烈的“功夫” 169
意料之中与情理之外 172
站在“蓝城”外的远观 175
“复活”了的林语堂 178
风流倜傥乔冠华 181
别一番情愫 184
“功夫在诗外” 187
美国究竟是什么 190
高雅的益智游戏 193
名人的话题该往哪里说? 196
幸,还是不幸? 199
畸型的叠加 202
中国的“智侠” 205
“布老虎”: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 208
双重慧眼的妙用 211
“这一代”的心灵史(上) 214
“这一代”的心灵史(下) 217
电影给小说带来了什么? 220
经典的辐射力量 223
“疏”还是“堵” 226
人间终需真情 229
书中自有 231
斯通的绝笔 234
“抢救”知情者 237
对《“批判”北京人?!》的批判 240
对《“剖析”上海人》的剖析 243
风,刮向都市 246
“老墙”作证 249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