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胜高,罗泽娇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545131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高等学校教材:环境生态学》分为10章。前4章主要介绍环境生态学研究对象、内容、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阐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化学循环及生态平衡,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的内容;第5章主要介绍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尺度类型和方法分类;第6章主要介绍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模型;第7章主要介绍生态环境建设及水体、大气,固体废物、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与措施;后3章主要介绍生态影响评价、生态经济规划及西部脆弱生态环境问题。《高等学校教材:环境生态学》还安排了六个环境生态学野外观察和实验,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环境生态学的全貌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高等学校教材:环境生态学》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同时还可作为环保系统、农林系统的培训教材,亦适合相关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第一节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1

一、生态环境问题 1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章 绪论 1

三、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4

四、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6

第二节 环境生态学的内容 8

一、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8

四、生态环境的调控与对策 9

五、生态经济规划与风险评价 9

思考题 9

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9

二、生态监测 9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原理 11

第一节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 11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1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2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5

一、生物对光因子的生态适应 15

二、生物对温度因子的生态适应 16

三、生物对水因子的生态适应 19

四、生物对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应 21

第三节 种群生态学 24

一、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4

二、种群增长规律 26

三、种群动态 28

四、种群调节 29

五、生态入侵 30

六、种间关系 31

七、生态位 33

第四节 群落生态学 34

一、群落的基本概念 34

二、群落的性质 34

三、群落结构的松散性和边界的模糊性 35

四、群落的命名 35

五、群落的基本特征 35

六、群落的结构 37

七、群落的演替 40

思考题 43

参考文献 44

第三章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4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45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45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46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50

一、生态效率 50

二、生物生产 52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energyflowofecosystem) 55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58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59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60

一、物质循环的模式 60

第四节 生态平衡 67

一、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 67

二、生态平衡的调节 68

思考题 71

参考文献 71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 72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保护 72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72

二、自然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74

三、保护自然资源的主要目标 75

四、自然资源保护的对策 76

五、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78

第二节 陆地生态系统保护 82

一、概述 82

二、森林生态系统 82

三、草地生态系统 85

四、荒漠生态系统 88

第三节 水域生态系统保护 89

一、概述 89

二、淡水湿地生态系统 90

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92

四、海洋生态系统 95

三、中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和指标 100

二、中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概况 100

一、生态示范区提出的背景 100

第四节 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100

四、中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01

思考题 104

参考文献 104

第五章 生态监测 106

第一节 生态监测的概述 106

一、生态监测的概念 106

二、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 106

三、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108

第二节 生态监测分类 108

一、生态监测尺度类型 108

二、生态监测方法分类 109

思考题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六章 生态工程 119

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理论 119

一、生态工程的概念 119

二、生态工程的原理 119

第二节 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 129

一、生态工程模型的类型 129

二、生态工程模型的构建步骤 134

三、生态工程的能量系统模型 142

思考题 154

参考文献 155

一、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156

第一节 生态环境建设 156

第七章 生态环境建设与调控 156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57

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 158

四、规划优先实施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 160

五、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 162

第二节 水体生态环境的调控与对策 163

一、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163

二、废水处理的生物方法 165

三、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防治 168

一、大气污染 169

二、大气污染物 169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生态对策 169

三、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170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生态对策 174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种类及来源 174

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175

第五节 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与措施 178

一、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调控的基本原理 178

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调控目标 180

三、城市生态调控的手段和方法——生态系统工程 181

思考题 182

参考文献 182

第一节 概述 184

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84

第八章 生态影响评价 184

二、评价范围 185

三、评价标准 185

四、工程调查与分析 186

五、生态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187

第二节 生态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 187

一、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87

二、生态现状评价 188

三、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89

四、常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190

第三节 各类开发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要点 192

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192

二、矿产开采工程建设项目 193

三、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194

四、土地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194

五、森林开采 195

六、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196

七、海洋和海岸带开发建设 196

第四节 生态风险评价 197

一、生态风险基本概念 197

二、生态风险产生的原因 197

三、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要素 199

四、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 200

五、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 202

六、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203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替代方案 205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 205

七、生态风险评价的技术关键 205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206

思考题 208

参考文献 208

第九章 生态经济规划 209

第一节 概述 209

一、生态经济规划的提出与发展 209

二、生态经济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其遵循的基本原则 211

第二节 编制生态经济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213

一、规划编制的程序 213

二、规划编制的方法 215

第三节 生态经济规划目标和结构框架 215

一、目标确定 215

二、生态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 216

三、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结构框架 218

思考题 222

参考文献 222

第十章 中国西部脆弱生态环境保护 223

第一节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及战略框架 223

一、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223

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框架 223

第二节 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类型分布及特性 224

一、脆弱生态环境的界定 224

二、脆弱生态环境的成因 224

三、脆弱生态环境的类型和分布 227

四、脆弱生态环境的特性及其各类型区的脆弱特征 229

一、脆弱生态环境的一般演变规律 233

第三节 脆弱生态环境演变规律 233

二、土地沙化机理及其荒漠化过程 234

第四节 西部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与对策 237

一、脆弱生态环境整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原则 237

二、脆弱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 238

三、主要脆弱类型的整治技术和措施 239

四、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243

思考题 246

参考文献 246

环境生态学野外观察和实验 247

实验一 植被密度的测定 247

实验二 植被盖度的估计 248

实验三 生物多样性的测定——以林地树木为例 250

实验四 水分条件和植物——叶细胞渗透势的测定 254

实验五 生物污染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55

实验六 高等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257

参考文献 258

附录 259

附录一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259

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 259

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 261

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262

附录二 生态建设指标解释 264

一、生态县建设指标 264

二、生态市建设指标 269

三、生态省建设指标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