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和岭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7033606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概况 1

一、从哲学心理学到实验心理学 1

二、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1

三、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简介 3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概论 8

一、医学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8

二、医学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11

三、医学心理学的方法 18

第二章 情绪、应激与心身健康 20

第一节 情感、情绪与心身健康 20

一、情感、情绪及其种类 20

二、情感、情绪的生理机制 22

三、关于情感与情绪的理论 23

四、情绪的评定 25

五、情绪与心身健康 30

第二节 应激与心身健康 31

一、应激的含义 32

二、应激过程 34

三、应激与心身健康 35

第三章 挫折与心身健康 37

第一节 挫折及其作用 37

一、挫折的含义 37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39

三、挫折的作用 40

第二节 挫折与心身健康 41

一、攻击行为与心身健康 41

二、倒退行为与心身健康 42

五、焦虑与心身健康 43

三、病态的固执与心身健康 43

四、冷漠与心身健康 43

第三节 心理防御机制 45

一、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产生的原因 45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 45

三、心理防御机制的评价 50

第四节 正确地对待挫折 50

一、预防挫折的产生 50

二、分析挫折的原因 50

三、改变挫折的情境 51

四、战胜挫折的途径 51

第四章 变态心理 54

第一节 心理变态的标准与原因 54

一、心理变态的标准 54

二、心理变态的原因 55

第二节 感觉、知觉变态 58

一、感觉障碍 58

二、知觉障碍 58

三、感知觉障碍与犯罪 60

第三节 记忆变态 61

一、记忆减退 61

二、遗忘症 61

三、记忆增强 62

四、虚构 62

五、错构 63

六、似曾相识与往事如新症 63

第四节 思维变态 63

一、思维内容障碍 63

三、思维逻辑变态 65

二、联想障碍 65

第五节 情绪变态 66

一、情绪发生障碍 66

二、情绪持续障碍 66

三、情绪协调障碍 67

第六节 行为变态 67

一、故意自伤 67

二、自杀行为 67

三、求医癖与装病 68

四、偷窃癖 68

五、纵火癖 69

第七节 人格障碍与性变态 69

一、人格障碍 69

二、性变态 73

一、心理诊断与测量 75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要求 75

第五章 心理诊断与测量 75

第一节 心理诊断与测量概述 75

三、心理诊断与测量的种类 76

四、心理测量的注意事项 77

第二节 智力测量 78

一、比奈-西蒙量表 78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78

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79

第三节 人格测量 80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81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 83

三、卡特尔十六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 84

二、临床神经心理测验的内容 86

一、临床神经心理测验的意义 86

第四节 临床神经心理测验 86

第五节 临床评定量表 88

一、评定量表概论 88

二、症状自评量表 89

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94

四、精神症状自我诊断量表 96

第六章 医息关系 101

第一节 医患关系及其特征 101

一、医患关系是医生与病人的心理关系 101

二、医患关系模式及其特征 103

三、医患交往的原则 104

第二节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条件 106

一、医生的吸引力 106

二、医生的品德修养 107

三、医患交往的技巧 109

第三节 医患交往中的问题 111

一、病人在医患交往中的问题 112

二、医生在医患交往中的问题 113

第七章 心理咨询 115

第一节 心理咨询及其意义 115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115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116

三、心理咨询的作用 117

四、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120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过程 121

一、收集信息,探索问题 121

二、分析问题,把握原因 121

三、确立目标,认准方向 122

四、拟定方案,对症“下药” 124

五、解决问题,付诸行动 126

一、善于倾听与提问 127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技巧 127

二、善于影响 130

三、善于运用非言语技巧 135

第四节 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要求 138

一、知识与技能 138

二、职责 138

三、咨询者的个人条件 139

第八章 心理治疗 140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论 140

一、心理治疗及其机制 140

二、心理治疗的层次与原则 141

三、心理治疗的分类 143

第二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44

一、催眠疗法 144

二、暗示疗法 147

三、精神分析疗法 149

四、认知领悟疗法 152

五、系统脱敏疗法 155

六、暴露疗法(满灌方法) 157

七、厌恶疗法 158

八、理性情绪疗法 160

九、疏导心理疗法 163

十、精神支持疗法 164

十一、患者中心疗法 165

十二、森田疗法 167

第三节 中医心理治疗方法简介 171

一、言语开导疗法 171

二、移精变气疗法 171

三、情志相胜疗法 172

四、顺意疗法 173

五、激情疗法 174

六、环境适应疗法 175

七、气功疗法 176

第九章 心理卫生 178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判断 178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178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表现 180

第二节 心理卫生原则 182

一、良好的社会适应 182

二、良好的自我意识 183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 185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186

一、胎儿期的心理卫生 186

二、儿童期的心理卫生 186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卫生 188

四、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190

五、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193

第四节 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卫生 194

一、家庭的心理卫生 195

二、学校的心理卫生 195

三、工作单位与公共场所的心理卫生 196

第十章 临床诊断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98

第一节 概述 198

一、临床中躯体症状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198

二、临床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199

第二节 急性外伤患者的心理问题 200

一、社会心理因素与外伤的发生 201

二、外伤初期的“情绪休克” 201

三、外伤后的焦虑和抑郁反应 201

第三节 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 202

四、外伤病人康复期的心理问题 202

一、手术与焦虑 203

二、手术后的心理问题 204

第四节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205

一、慢性病患者与医生合作中的心理问题 205

二、慢性病患者的投射心理反应 205

三、适应“病人角色” 206

第五节 危重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207

一、监护病房中的一般心理问题 207

二、濒死病人的心理问题 208

三、心搏骤停病人的心理问题 209

四、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 209

第十一章 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12

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 212

一、高血压病的心理因素 212

二、高血压病的社会因素 214

第二节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216

一、焦虑、紧张 216

二、恐俱、担心 216

三、情绪不稳 216

四、猜疑 216

五、忧郁 217

六、偏执 217

第三节 高血压病的综合心理防治 217

一、高血压病的心理预防 217

二、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原则 218

三、高血压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218

第十二章 冠心病与心理社会因素 221

第一节 冠心病的致病因素 221

一、冠心病的心理因素 221

二、冠心病的社会因素 222

第二节 A型行为与冠心病 224

一、A型行为的特征及其形成 225

二、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 226

第三节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227

一、心态紧张 227

二、恐惧心理 227

三、焦虑心理 228

四、抑郁心理 228

五、猜疑心理 228

六、不负责任心理 228

第四节 冠心病的综合心理防治 229

一、正确对待冠心病 229

二、正确对待A型行为模式 229

三、冠心病的自我防治 229

四、冠心病的综合心理治疗 230

第十三章 癌症与心理社会因素 232

第一节 癌症的心理社会因素 232

一、癌症的社会因素 232

二、癌症的心理因素 233

第二节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237

一、否认心理 237

二、焦虑和恐惧心理 237

三、抑郁心理 238

四、孤独与怪僻心理 238

五、悲观与绝望心理 238

第三节 癌症的心理防治 238

一、癌症的心理预防 239

二、癌症的心理治疗 241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