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综论 1
中国杉木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进展 2
中国杉木研究 23
论造林工作的宏观指导 35
关于林业基地建设的几点意见 38
“良种”要求“良法” 40
从林业看山区与沿海关系 43
加快绿化进度扩大森林资源是林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47
福建省杉木生产的历史与展望 52
福建省杉木产区区划及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报告 59
我国杉木资源动态及对营林的几点建议 71
我国20世纪80年代杉木林资源动态及营林对策的思考 75
我国近期杉木资源动态及经营意见 79
森林生态建设与闽江流域防洪减灾 83
第二篇 林木种源试验和生理生态研究 89
马尾松的地理播种和发芽试验 90
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年生长的地理变异 101
马尾松种源试验(20年)阶段报告 111
马尾松皮层含油树脂单萜的地理变异 123
马尾松种源生长量地理变异及其与皮层含油树脂单萜关系的探讨 130
不同种源马尾松光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133
不同种源马尾松水分生理生态的比较研究 137
杉木种源试验林(16年生)生长情况调查 146
杉木不同种源树高生长昼夜节律的研究 151
杉木种源试验林(23年生)的生长和材性研究 155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种子几种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162
不同种源杉木光合性状的比较研究 169
不同种源杉木蒸腾作用的初步研究 180
杉木种源试验及地理变异 186
第三篇 杉木栽培生物学研究(速生丰产原理及应用) 193
杉木栽培生物学研究——杉木持续速生丰产原理及应用的系列研究 194
杉木、马尾松一年生苗生长规律与育苗技术 199
杉木一年生苗器官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分配 202
杉木苗期栽培营养的研究 206
杉木幼树年生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212
杉木花芽分化的观察 221
杉木生物系统学研究 225
福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初步研究 233
闽北不同立地条件杉木生长调查报告 249
顺昌县高阳乡虎头山杉木丰产林调查研究报告 264
武夷山保护区天然杉木混交林的生长和群落学特点 273
梅花山杉木天然混交林生长调查报告 284
福建“杉木王”调查记述 306
不同密度杉木林分生物量结构与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309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315
第四篇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治及可持续经营研究 319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320
从林业用火的历史谈“炼山”制度的改革 324
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炼山初期林地水土流失的初步研究 328
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炼山初期土壤肥力变化初步研究 336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342
炼山后杉木幼林生长动态研究 349
炼山后杉木幼林地土壤肥力动态研究 356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的影响 361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生化特性及土壤肥力的研究 366
连栽杉木林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373
连栽林地杉木根系研究 377
杉木连栽地营造不同混交林后的土壤生化特性及土壤肥力的研究 383
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389
论杉木人工林的回归——从杉木林地力衰退的因果谈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 399
第五篇 杉木栽培制度研究 405
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历史 406
杉木栽培制度演进历史 412
杉木栽培制度的理论探讨 416
杉木速生丰产的研究体系 422
杉木的混农林业 426
杉木—山苍子—作物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的研究 431
杉木—山苍子复合经营结构与效益的研究 437
栽杉留阔模式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444
关于福建省树种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 448
第六篇 林业生产和林业教育的建言和献策 453
重视森林生态效益,把林业列为振兴福建经济的基础设施 454
治闽必须治山 456
关于保护和发展阔叶林的建议 458
对闽北地区造林更新的几点建议 461
发挥福建省杉木优势的几点建议 464
破坏森林资源的“富”是不可取的 466
挽救瑰宝斧下留情 467
应该重视阔叶林 468
振兴福建林业必须加强林业科技和教育工作 469
办好林学院必须有特殊政策——给省委书记的二封信 472
同舟共济艰苦创业 474
发扬尊师传统争取教学改革更大胜利 476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科研及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 478
“灯火阑珊处” 481
第七篇 杂文 483
“万木林”的生态伦理学思考——纪念建瓯“万木林”600年 484
建宁忆旧 487
台湾林业观感 490
为振兴闽北林业建言献策 492
谈造林工作的三边关系 493
序——计量林学研究 494
序——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专辑 495
序——秃杉种源和栽培技术专集 496
序——阔叶树种栽培 497
序——森林美学概论 499
序——福建首届化学灭草论文集 501
咏连城杉木王 502
感怀——农学院毕业45周年同学聚会 503
后记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