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1
一、对陈其通等同志《意见》的意见 1
二、不能把文艺批评搞成批判运动 8
三、为“写真实”张目 17
四、周扬论 26
五、文艺问题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 46
六、马克思主义与新时期文艺思潮 55
七、文艺是上层建筑现象 68
八、关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几个问题 75
九、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和民族形式 86
十、“合力”:文学兴衰的奥秘 101
十一、略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114
十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认识 126
十三、文艺的性质及其他 130
十四、论当代意识和历史意识 140
十五、中国文学理论十六年 149
十六、从“低谷”到再现辉煌之路 157
第二辑 161
十七、“两结合”创作方法质疑 161
十八、向我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庸俗社会学“将”一“军” 172
十九、登东岳,谈美学 189
二十、文艺创作不同阶段的形象思维问题 203
二十一、试论艺术规律 211
二十二、话说读者美学 221
二十三、文艺政策随想 230
二十四、漫谈文艺信息 237
二十五、文学评论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242
二十六、思考:面对通俗文学挑战 251
二十七、文艺也是一种第三产业 254
二十八、信息论在文艺领域中的运用 260
二十九、谈文艺发展战略 274
三十、审美层次、文学档次与通俗文学 280
三十一、胡风文艺思想平议 290
三十二、谈文艺决策 328
三十三、2000年和2035年的我国文学 336
三十四、占领文学创作的制高点 345
三十五、作家的“领地” 350
三十六、文学批评:模式的选择 353
三十七、评论的反差 358
三十八、文学观念的变革和乖谬 364
三十九、谈文学批评层次和模式的交叉和互补 381
四十、还是要着重反对文艺思想僵化 386
四十一、作家,你在哪一个层次上存在 394
四十二、比照两篇文章 397
四十三、报告文学往何处去? 401
四十四、中美当代文学比较 404
四十五、提倡追踪研究 413
四十六、文艺批评和法 416
四十七、大众文学向古典通俗小说学习什么 421
四十八、通俗文学和作家 435
四十九、生活积累·形象积累·感情积累 441
五十、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文艺问题 444
五十一、既不是“狼来了”,也不是“馅饼来了” 453
五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学价值 457
五十三、城市文学的可能与选择 465
五十四、谈市场经济下文艺发展的三种模式 470
五十五、谈文学批评的话语 474
五十六、“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出现 480
五十七、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 483
五十八、消解五大问题,达成七点共识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