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天然气地质特征 1
第一章 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1
第一节 盆地概况 1
一、大地构造位置及盆地类型 1
二、基底结构 3
三、构造单元 4
第二节 盆地发育演化史 6
一、拱张阶段(古新世) 6
二、裂陷阶段(始新世—渐新世) 6
三、坳陷阶段(新第三纪—现在) 9
第二章 盆地构造和沉积特征 11
第一节 构造特征 11
一、断裂特征 11
二、变形构造 14
第二节 沉积特征 18
一、具有多旋回沉积特征 18
二、具有多类型的沉积体系 19
三、沉积体系及其相带横向变化 21
第三章 气源岩及其演化特征 26
第一节 气源岩特征 26
一、气源岩地质特征 26
二、气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26
第二节 气源岩生气性能分析 36
第四章 储层特征 39
第一节 潜山储层 39
一、太古宇潜山储层 39
二、元古宇潜山储层 39
三、潜山储层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 39
第二节 碎屑岩储层 40
一、碎屑岩储层特征 40
二、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42
第三节 火山岩储层 55
第五章 盖层特征 57
第一节 盖层岩石类型 57
一、沙四段泥岩盖层 58
二、沙三段泥岩盖层 59
三、沙一段泥岩盖层 61
四、东营组泥岩盖层 62
第二节 盖层封盖类型 63
第三节 毛细管封盖特点 63
一、毛细管突破压力 63
二、封盖气柱高度 64
第四节 地层流体压力封盖层特点 67
一、超压体系的特点 67
二、超压体系变化的控制因素 70
三、超压体系的封盖能力 71
四、超压体系的演化特点 73
第六章 天然气类型 82
第一节 天然气、凝析油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 82
一、天然气组分组成特征 82
二、天然气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 84
三、非烃和稀有气体组分及同位素特征 86
四、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 89
第二节 天然气类型划分 92
一、按成因分类 92
二、按母质类型分类 92
三、按热演化程度分类 93
第三节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形成机制 95
一、过渡带气的成气地质条件 95
二、过渡带气成气实验地质学研究 95
三、过渡带气的形成机制 97
四、过渡带气的分布特点 98
第七章 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特征 100
第一节 天然气运移的基本特征 100
一、短距离运移 100
二、纵向运移比横向运移更活跃 100
第二节 油气运聚系统 104
一、船舱式油气运聚系统模式 104
二、不同封存舱天然气赋存状况及运聚特点 104
三、超压封盖层在运聚中的重要意义 109
第八章 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 111
第一节 天然气分布特征 111
一、油气共生并存 111
二、广泛性 111
三、层次性 112
四、分带性 112
第二节 复式气(油)藏聚集带 114
一、复式气(油)藏聚集带形成条件 114
二、复式气(油)藏聚集带类型及分布 119
第三节 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126
一、气源岩生气强度控制天然气富集 126
二、区域盖层控制天然气富集 128
三、断裂发育带控制富集 129
四、超压封盖控制富集 131
五、复式带类型控制天然气富集 134
下篇 天然气勘探实践 136
第九章 天然气勘探回顾与展望 136
第一节 天然气勘探简史 136
一、油气兼探,以气为先的勘探阶段(1967~1971) 136
二、油气兼探,以油为主的勘探阶段(1972~1985) 137
三、油气并重,兼探为主,分探为辅的阶段(1986年至现在) 138
第二节 天然气勘探特点 138
第十章 高成熟区的天然气勘探 140
第一节 老油田上部的浅层气勘探 140
一、勘探目标的选择 140
二、勘探目标评价 141
第二节 老区复式(油)气藏带的延伸勘探 148
一、不同类型复式带的勘探潜力分析 148
二、重点目标区评价 150
第三节 复杂带的天然气勘探 161
一、复杂区(带)的基本地质特点及目标选择 162
二、复杂区(带)目标评价及实施效果 166
第四节 “贫油”区天然气勘探 170
一、欧利坨子地区勘探目标评价 170
二、小龙湾地区勘探目标评价 173
第五节 老油气田重新评价 177
一、双台子油气田天然气储量计算情况 178
二、油田地质新认识 178
三、储量参数分析 179
第十一章 新区、新领域勘探 181
第一节 滩海 181
一、滩海成气地质条件概述 181
二、目标区的选择 182
三、目标区的基本成藏条件 182
四、部署及实施效果 185
第二节 深层勘探早期评价 187
一、深层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 187
二、深层勘探有利区带预测及目标区的评价 190
参考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