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熊 中苏争端始末》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A·D·洛乌编著;南生,钟洪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0381242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著者原题:A.D.洛乌:本书记述了二次大战以来

第一章 中苏争端的发展 1

A 中苏争端的由来和演变 1

苏联占领满州后运走了工业设备,把城市交给了蒋介石,把农村留给了共产党。 1

共和国宣告成立5天后,北京建立中苏友好协会,刘少奇担任会长。几个月后,毛泽东又异乎寻常地到了莫斯科,谛结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4

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直抵鸭绿江边,向北朝鲜提供武器的苏联撤走军队,使人惊奇的是,中国进行了干预。 8

斯大林逝世,毛泽东本人并没有参加葬礼,也许他回味起斯大林所带来的种种苦味。 11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谴责斯大林,半年后,中共八大对毛泽东高高在上的地位作了某些限制,这是短暂的和谐与合作。毛泽东本人也许并不喜欢这一点。 15

匈牙利发生流血事件。波兰动荡,赫鲁晓夫突然出现在波兰首都。中国作为调解人发挥作用。 19

中苏争端表面化。古巴危机和中印战争爆发。加深了中苏间的鸿沟,并留下了伤痕。 21

中苏论战,无法息兵言和。 23

争端再次升级,两个共产党大国剑拨驽张,在边界线上随时准备诉诸武力。 25

赫鲁晓夫下台,北京欢欣鼓舞,双方敌对行动暂时停顿。 28

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围墙外面,游行示威者蜂涌而来。 31

中东战争爆发,莫斯科提供武器援助,北京提供了“红宝书”。 34

应捷克党和政府的“请求”,苏联出兵捷克。 36

北京指责苏联,把东欧国家看成是殖民地和附属国。 38

苏联害怕中国的“文化革命”在苏联扩散,中国则担心苏联已复辟的“资本主义”输入中国。 39

基辛格向尼克松保证:北京对美国的谴责只是一种形式。 43

越南停火之后,中苏同时为之欢呼。 44

一位苏联作家说,超级大国争夺世界的关键地区是欧洲。 46

苏联人注意到,他们在中国人眼里成了头号敌人。 48

B 毛泽东之后的中苏对抗 49

中国清除“四人帮”,莫斯科开始考虑与北京讲和。 49

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公开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 52

邓小平领导“思想解放运动”,华国锋下台。 54

苏联通过汉语广播,赞扬中国军队,却对邓小平表示不满。 56

往事历历:柯西金在参加胡志明葬礼的途中,曾在北京会见周恩来。他们同意恢复外交接触。 57

越南驱赶16万华侨,中国停止对越南的经济援助 61

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呼吁西方和日本帮助阿富汗抗击侵略。 62

华国锋,胡耀邦等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64

勃列日涅夫提出与中国重新举行边界谈判。胡耀邦提出先决条件。 66

苏联对赵紫阳访问美国强烈不满,担心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68

里根访问北京,张爱萍访问美国,苏联新闻界发表针对北京和华盛顿的警告。 70

契尔年科政策“死板”,莫斯科加强了反华宣传。 72

戈尔巴乔夫会见李鹏。邓小平身体健康,对外界种种担心作出答复。 73

中苏分歧逐渐缩小,黑龙江和内蒙古同苏联接壤的边界,生意兴隆。 75

姚依林访问苏联。苏联在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方面,对中国采取灵活态度。 76

戈尔巴乔夫上台,莫斯科和北京互相致意。李鹏告诉来访的美国记者:希望中国和苏联变为友好邻居。 77

第二章 毛泽东晚年以来的中苏分歧 79

A 历史的?影:领土争端 79

赫鲁晓夫的回忆:斯大林和毛泽东相互怀疑对方的政策——正如他们的继承人相互猜疑。 79

“不平等条约”:毛泽东旧事重提,赫鲁晓夫以同样方式反驳毛泽东的观点。 83

基辛格和西方学者对中苏论争的原因以及领土问题各抒己见。 92

B 共产主义旗帜下的民族争端 94

首脑品格和民族冲突:斯大林、赫鲁晓夫和毛泽东各有千秋,民族争端看来在所难免。 94

汉族和俄罗斯民族难以同化,赫鲁晓夫说,“中国离我们既近又远”。民族争端集中于生活在冲突地区的亚洲人。 98

北京和莫斯科互相指责对方,在各自的国家建立大俄罗斯人或大汉族人的统治。 106

民族和宗教紧密交织在一起。1985年2000名中国的穆斯林由政府资助去麦加朝圣。 110

苏联批评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沙文主义”,北京察觉到苏联的领土扩张主义与民族计划紧密相联。 113

C 地缘政治:在联盟和独立之间 118

为了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需要,苏联每天花800万美元支持越南;供养10万入侵阿富汗的军队。 118

苏美双方军事力量各具优势和弱点,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中明争暗斗。中国执行“等距离外交”,邓小平访美表示中立。 119

苏联自命为缓和的倡议者。大约同时,《消息报》攻击毛泽东的“新政治运动”。 124

莫斯科密切注视中国和日本的缓和。 125

中国总理访问美国,表示中国愿意与美国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又愿意和苏联对话。 126

莫斯科认为,从毛泽东的“文化革命”到邓小平的务实主义,中国的反苏倾向没有改变,北京上了华盛顿的圈套。 130

北京批评美国对第三世界的离间政策,担心被美国拖入和苏联的战争。 131

苏联担心美中“合谋”,美国担心苏中关系改善。 133

阿富汗局势成为争论焦点,苏联为入侵阿富汗辩护而走上极端:指控美中对阿富汗“不宣而战”。 134

苏联专家预言:随着中国领导人的权力更替,中苏关系将得到改善。 138

中国的“坐山观虎斗”。未来的对苏政策选择有三条路。 141

苏联评论家担心中苏磋商会“大象生下小耗子。” 142

中国不加入美国、日本、南朝鲜的共同行列。 144

D 中国意识形态的转向和苏联的变化 146

毛泽东请斯大林派理论家核对他的选集,斯大林派来了尤金。 146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斯大林,他被感动了,但和斯大林争论了两个月。 151

1960年春,北京第一次指责苏联为修正主义,毛泽东逝世后,意识形态问题淡化。 153

《共产党人》载文批评毛泽东。 155

莫斯科指责中国输出文化大革命。西方嬉皮士挥动语录。 158

中苏关系的改善只能是共同努力的结果,正如中国谚语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159

亚历山德罗夫谈刘少奇的撤职和邓小平的政策。 160

1982年《真理报》提出中国是否在走资本主义? 161

中国批评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莫斯科很感兴趣。 162

第三章 中国新闻界透视 166

A 苏联的缓和靠不住 166

中国领导人将苏联视为最大的潜在敌人,苏联也曾在珍宝岛冲突后与美国商量,试图进攻中国的核基地。但是,中苏关系毕竟开始松动。 166

意大利共产党多次批评苏联入侵阿富汗、干涉波兰内政的行径,苏共26大则傲慢地拒绝意共代表领导人在大会上发言。中国的文章表示同情和支持意共的立场。 172

1979年10月7日,中国总理华国锋指出:中国并不反对缓和,问题是霸权主义在向外扩张,你思缓和也缓和不了。在北京看来,苏联的缓和靠不住。 175

一位非洲国家领寻人访华时说,听说中国正在否定毛主席并改变他的对外政策、这令人担心。中国表示仍将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180

中国批评苏联利用古巴和越南在不结盟运动国家制造矛盾,挑起事端,苏联却自称是不结盟国家的“天然盟友,”不结盟国家则倍赞中国的立场。 186

B 苏联的经济重点:欧洲还是亚洲? 187

邓小平说,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中国力主南北合作。 187

在联合国讲坛上,中国副外长章文晋抨击苏联一系列侵略行径。苏外长葛罗米柯多方辨护。 188

苏联以不平等贸易掠夺经互会国家,引起这些国家的普遍反感。 192

中国在开放中继续南南合作,也希望扩大同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 194

中国方面认为:苏联战略重点仍是欧洲,苏联向亚洲扩张是苏联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柬埔寨和阿富汗是苏联南进的补给站。 195

越南港口成为苏联海军通向印度洋的中转站苏美海军竞赛不利于美国。 198

C 地区冲突和中国 199

越南背信弃义,反目成仇,大量驱赶在越南的华侨,挑起边境冲突,中国对越南依靠苏联肆意横行,已忍无可忍 199

中国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攻进越南一些重要城镇,又迅即撤回,打破了越南不可战胜的神话,又给苏联主子一记耳光,迫越南从柬撤军。 204

苏联在北欧和西欧周围部署SS—20导弹,北欧国家常在领海发现不明国籍的潜艇,苏联举行以北欧和西欧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 206

自卫反击战前,邓小平曾访问美国,指责苏联是战争策略地,暗示将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胡耀邦访问日本,稳定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208

苏联把古巴当作西半球扩张的“航空母舰”,古巴雇佣军肆意蹂躏安哥拉和其他国家。 210

古巴人口不到一千万,苏联在那里有15万人,苏联武装了古巴,古巴成为苏联的“第16个共和国”。 212

中国批评美国和苏联的中东政策,对苏联的军事扩张尤为愤怒。美国报复利比亚,中国呼吁双方克制。 213

苏联和美国都争与印度交好,中国没有明确表示。 216

华国锋说,中国反对朝鲜永远分裂,要求美军撤军。1978年5月以来,苏联在日本北方四岛增加军队,引起日本政府抗议。 218

1986年,中国文章评论苏联修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去掉了反苏言论,中国开始相信,苏联不会冒险对中国发动战争。 219

中国反苏文章明显减少。但吴学谦说,要使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停止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 221

第四章 对苏联的全面剖析 225

A 苏联反对中国共产主义的真相 225

简略的回顾:中苏关系的蜜月时期,斯大林承认曾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出过错误的建议。中苏已埋下不和的种子。 225

刘少奇、彭德怀、曾被认为是亲苏派。毛泽东去世以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发表谈话,伸出希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橄榄枝。 226

《真理报》认为中国扩张主义的领土要求的理论依据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230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领土要求有所缓和。北京宣布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 232

邓小平约束北极熊,他说,要给北极熊“安上笼套”。 234

中国教训越南。邓小平的美国朋友赞成中国“教训一下越南,为美军在越失败报“一箭之仇”。 235

北京拒绝延长中苏同盟条约,苏联领导人老羞成怒,契尔年科表示要进行反击。 237

中苏关系解冻: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调和性讲话,苏联公开减少对中国的敌意。 239

美国报纸说,北京作为一座未活动的火山现在开始隆隆 244

作响,北京挖苦地反击:华盛顿正在体验“衰弱的愁苦”。苏联为此感到高兴。 244

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对未来战争推测和预言:崩溃的苏联还是中国? 246

B 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的地区冲突 254

莫斯科对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和贸易增长感到担心,如同担心北京打来的宣传炮弹。 254

“小角色”既不依附北京,也不愿处在莫斯科的“保护伞”下。 259

中国与东欧恢复关系,邓小平会见雅鲁泽尔斯基。 262

苏联继续批评中国,指责北京与华盛顿秘密达成协议,用来对付苏联。 263

勃列日涅夫的葬礼把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带到莫斯科,似乎预示旧的创伤正在愈合。 264

苏联入侵略阿富汗,也许低估了美国和中国反应的强烈程度。 266

苏联人注意到:邓小平说,钓鱼岛归属问题要留给下一代去解决;里根访华同北京加剧中越边境冲突同时发生。 272

苏联谴责中国对越战争,揭露北京的“侵略阴谋”。 277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不愿对中国作出重大让步,但他们准备降低中苏争论中好战的调子。 282

中国“独立”的外交政策:尽可能在同等程度上与苏美两国保持距离。 284

中苏关系趋向缓和。中、苏、美三角关系中,中国仍是最弱的大国,但潜力引人注目。 286

胡耀邦和戈尔巴乔夫小心翼翼地互相接近。 288

结语:中苏争端——缓和、冲突还是战斗?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