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德举,刘友兆,王秋兵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2725881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

目次 3

第一部分 土地资源学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功能和作用 3

一、土地的概念 3

二、土地的特性、功能和作用 4

第二节 资源、土地资源、国土和国土资源的概念 7

一、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7

二、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与其它资源的关系 8

三、国土与国土资源的概念 9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形成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0

一、土地资源学的概念与形成 10

二、土地资源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11

三、土地资源学与资源科学的关系 11

四、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的关系 12

一、土地资源学的内容 13

第四节 土地资源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发展前景 13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特点 14

三、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14

四、土地资源学的研究趋向与发展前景 18

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构成 20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化 20

一、地球的自转与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化 20

二、地球的公转与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化 21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土地资源的构成 23

第二节 气候要素特征及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4

一、辐射平衡及其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24

二、风及其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25

三、降水及其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26

第三节 水文要素特征及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7

一、水圈 27

二、地表水特征 28

三、地下水特征 28

四、水文因素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29

第四节 生物要素特征及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0

一、生物圈与生物多样性 30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30

三、生物要素特征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32

第五节 地学要素特征及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2

一、地形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32

二、地貌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34

一、土壤的组成 35

第六节 土壤要素特征及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5

二、土壤的理化性质 36

三、土壤条件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37

第七节 人类活动的结果及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7

一、人口的发展 37

二、人的活动结果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 38

一、土地类型的概念 40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划分 40

二、土地资源的类型划分体系 40

一、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目的和意义 40

第一节 概述 40

第三章 土地资源的类型划分 40

二、土地类型的研究概况 41

三、土地类型的划分 42

四、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46

五、土地类型的演替 50

六、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51

第三节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 53

一、土地资源的成因形态划分 53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 53

三、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划分 55

四、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划分 58

第四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60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60

二、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60

二、土地资源的数量特点和研究方法 62

一、土地资源数量特性的内容 62

第四章 土地资源的性质 62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数量特性 62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性 64

一、土地资源质量特性的概念 64

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定 64

三、土地资源的生产力评定 65

四、土地资源的污染评定 69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 70

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概念 70

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程序 71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计算 71

第四节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73

一、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 73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发展 75

三、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涵义 75

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76

三、土地资源退化的类型 77

二、土地资源退化的成因 77

第五节 土地资源的退化与保护 77

一、土地资源退化的概念 77

四、土地资源的水土流失 78

五、土地资源的沙化 79

六、土地资源的次生盐碱化 79

七、土地资源的贫瘠化 80

八、土地资源保护 81

第六节 土地资源的变异性 81

一、土地资源的空间变异性 81

二、土地资源的时间变化性 83

第五章 世界与中国土地资源概况 84

第一节 概述 84

一、区域科学的兴起 84

第二节 世界土地资源 85

一、世界及各大洲土地面积和人口 85

二、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 85

二、世界及各大洲土地资源构成 86

三、世界不同气候带的土地资源概况 87

四、世界部分国家的耕地变化 88

五、世界部分国家的灌溉土地面积 88

第三节 中国土地资源 89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89

二、土地利用地域分布特征 91

一、土地资源分区原则及方案 92

第四节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 92

二、中国土地资源分区概述 93

第二部分 中国的农用地 103

第六章 耕地 103

第一节 耕地的概念与作用 103

一、耕地的概念 103

二、耕地的作用 104

二、耕地的面积 105

第二节 耕地的类型、面积及分布 105

一、耕地的类型 105

三、耕地的分布 107

第三节 耕地的特点与问题 107

一、人均耕地少 107

二、耕地的产量水平低 109

三、耕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差 110

四、耕地退化问题严重 111

五、耕地环境污染严重 115

六、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有限 116

第四节 耕地的利用保护与管理 118

一、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的客观必要性 118

二、耕地保护的内容 119

三、保护耕地的战略对策 120

第七章 林地和园地 124

第一节 林地 124

一、中国林地资源的类型 124

二、林地资源的分区 126

三、中国林地资源的特点 129

四、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32

第二节 园地 136

一、园地的类型及分布 136

二、园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37

三、园地发展与管理 138

二、草地资源的概念 142

一、草地的概念 142

第一节 草地与草地资源的概念 142

第八章 草地 142

第二节 草地类型与分布 143

一、草地植物的类别 143

二、草地类型与分布 144

第三节 草地的分区 148

一、寒温、温带草甸及草甸草原区 148

二、温带干草原区 148

四、青藏高寒荒漠及草原区 149

三、暖温带干旱荒漠区 149

五、暖温带暖性灌木草丛区 150

六、亚热带热性灌木草丛区 150

七、热带及亚热带稀树灌木草丛区 150

八、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区 151

第四节 中国草地资源的特点 151

一、草地资源的面积广阔,草地类型众多 151

二、草地植物丰富,但豆科优质牧草比重较小 151

三、草地现实生产力低下,生产潜力巨大 151

四、草地资源分布不均,生产力水平不平衡 153

五、可利用草地比例较低,难利用草地比例偏高 154

六、天然草场多,人工草地面积比例小 154

第五节 中国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与管理 154

一、中国草地资源目前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54

二、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改良 156

三、草地资源的管理 157

四、草地资源的保护 158

第一节 河流 160

一、河流概述 160

第九章 水面 160

二、主要江河 166

三、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67

第二节 湖泊 170

一、我国湖泊概述 170

二、湖水理化特性 173

三、湖泊的利用与管理 174

第三节 冰川 175

一、冰川的分布 175

二、冰川的类型 175

三、冰川水资源 176

第一节 概述 179

二、城市用地的涵义与类型 179

一、城市的概念与标准 179

第十章 城市建设用地 179

第三部分 中国的建设用地 179

三、城市化的概念与发展 183

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发展 184

一、城市的发展 184

二、城市用地的扩展 185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现状 187

一、城市用地的概况 187

二、建制镇用地概况 190

三、城市用地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91

第四节 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与管理 192

一、城市用地规划 192

二、城市用地开发 194

三、城市用地管理 196

第十一章 村镇建设用地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一、村镇的概念与特点 199

二、村镇用地的概念与类型 200

一、村镇用地的发展 201

第二节 村镇用地的现状 201

二、村镇用地的概况和特点 203

三、村镇用地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203

第三节 村镇用地的规划、开发与管理 206

一、村镇用地规划 206

二、村镇用地开发 209

三、村镇用地管理 210

一、交通用地的组成 213

第十二章 交通用地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用地概况 214

第二节 铁路用地 215

一、铁路发展概况 215

二、铁路用地现状 216

三、铁路的发展规划与用地管理 217

一、公路发展概况 218

第三节 公路用地 218

二、公路用地现状 219

三、公路的发展规划与用地管理 220

第四节 其他交通用地 221

一、农村道路 221

二、机场用地 221

三、港口、码头 222

第四部分 中国的未利用地 225

第十三章 盐碱地 225

第一节 盐碱地的概况 225

一、盐碱地的形成 225

二、盐碱地的特征 226

三、盐碱地的分布 229

第二节 盐碱地的改良利用 230

一、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原则 230

二、主要改良利用措施 231

三、海涂改良利用与围海造田 233

第十四章 沼泽地 236

第一节 沼泽的起源 236

一、水体沼泽化 236

二、陆地沼泽化 237

三、沼泽的发育过程 237

四、沼泽的类型 238

第二节 沼泽的水文特性及其对河川径流的调节 239

一、沼泽的水源 239

二、沼泽泥炭层的水分运动 239

三、沼泽的水化学特征 240

四、沼泽水体及其对河川径流的调节 240

第三节 我国沼泽的分布 241

一、沼泽的分布特点 241

二、几个主要沼泽分布区 243

第四节 沼泽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245

一、沼泽荒地的开发利用 245

二、沼泽资源的综合利用 247

三、沼泽的保护 248

第十五章 沙地 250

第一节 沙漠的形成与分布 250

一、沙漠的形成 250

二、我国沙漠的分布 252

三、沙漠的主要特征 252

第二节 我国的主要沙漠 254

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254

四、阿拉善地区的沙漠 255

二、准噶尔盆地的沙漠 255

三、柴达木盆地的沙漠 255

五、内蒙高原东部和东北平原西部的沙地 256

六、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和沙地 257

第三节 沙漠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258

一、沙区的水土植物资源及其特点 258

二、沙区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59

三、沙漠的整治与开发利用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