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疑难解析一、什么是哲学?如何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
二、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4
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什么?它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什么关系? 6
四、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难道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吗? 9
五、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说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2
六、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哪些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形式? 14
七、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说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岂不是矛盾吗? 17
八、怎样理解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19
九、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1
十、如何理解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认识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24
十一、什么是规律?人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如何? 27
十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怎样? 29
十三、如何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 32
十四、唯物辩证法承认相对静止,又为什么要反对静止的观点? 34
十五、要人们讲话不要自相矛盾,又说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矛盾,究竟什么是矛盾? 36
十六、如何理解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 39
十七、为什么说是否承认事物自身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 41
十八、如何理解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43
十九、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46
二十、什么是主要矛盾?如何才能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 49
二十一、如何理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51
二十二、为什么说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54
二十三、怎样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6
二十四、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何在? 59
二十五、新出现的东西是否就是新生事物?区别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62
二十六、实践是物质的活动,还是精神活动?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64
二十七、既然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又要人们刻苦读书,这岂不矛盾? 67
二十八、什么是科学理论?如何理解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70
二十九、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72
三十、为什么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 75
三十一、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77
三十二、什么是客观真理?为什么说“有用就是真理”是错误的? 80
三十三、怎样理解“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82
三十四、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难道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有相对性? 85
三十五、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8
三十六、科学理论为什么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91
《政治经济学常识》疑难解析一、政治经济学同我们没有关系吗? 94
二、什么是商品?怎样识别商品? 96
三、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99
四、怎样揭示价值规律? 101
五、钞票越多越好吗? 105
六、劳动力为什么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成为商品? 108
七、在平等交易的幌子下,资本家是怎样能够剥削工人的? 110
八、资本家所得的利润是不是愈来愈多地来自机械化、自动化? 112
九、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大蛋糕”政策是怎么回事? 116
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资水平高是否表明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非常高? 118
十一、为什么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两大部类和各……生产部门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122
十二、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24
十三、金融寡头是怎样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太上皇的? 127
十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么回事? 129
十五、当代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仍在发展,是否表明帝国主义并不腐朽? 133
十六、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至今还存在着? 135
十七、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条件是什么? 138
十八、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哪些优越性? 140
十九、为什么我国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143
二十、我国农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 146
二十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党的工作中心为什么要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50
二十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什么? 152
二十三、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 155
二十四、为什么说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157
二十五、怎样才能较好地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160
二十六、为什么人口也要有计划地增长? 163
二十七、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有何特点? 165
二十八、怎样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点和作用? 167
二十九、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要保护竞争? 169
三十、工人创造的价值能全部分给个人支配吗? 171
三十一、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