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VB程序设计基础 2
1编写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程序的一般步骤 2
1.1明确编写程序的目的和搞清楚相关的计算公式、数学模型 2
例1.1编制某—8t商用车离合器怠速减振弹簧刚度计算的程序 2
1.2在简单的界面上用BASIC编写计算程序并完成调试 3
1.3设计一个较为完备的用户界面 6
例1.2编制某一汽车离合器怠速减振弹簧刚度计算的程序带控件界面。 6
1.4用BASIC编写各过程代码指令 8
1.5运行、调试、保存 8
2汽车零部件设计计算程序常用的简化界面 11
2.1下拉式菜单 12
2.2 RichTextBox控件 13
2.3弹出式菜单 14
例2利用菜单编辑器编制一个数值计算程序常用菜单的界面,并在此菜单下进行文丘里管的计算程序。 16
2.4简化界面——可靠性设计计算程序常用的用户界面 17
3汽车零部件设计编程概述及其常用的用户界面 19
3.1汽车零部件设计编程的重要性以及用VB编程与其它编程平台的比较 19
3.1.1汽车零部件设计编程的重要性和本书的目的 19
3.1.2用Visual Basic进行机械设计编程与其它的编程平台的比较 19
3.2汽车零部件设计程序常用的用户界面的重要工具——通用对话框 20
3.3通用对话框的基本属性与显示通用对话框的方法 22
3.3.1通用对话框的基本属性 22
3.3.2显示通用对话框的方法 23
3.3.3各对话框的属性设置 23
例3.1编制一程序,存入一图样,并能打开其它图样,及以另起的图样名另存到想存的图样文件夹内 26
3.4具有保存计算结果功能的简化界面的程序 30
例3.2设计一个简化界面的程序,并将计算结果另存到“运行记录”中。 30
第2篇 汽车零部件结构性能设计计算编程及实例 36
4成熟的数学模型带修正的设计计算编程——扭杆的计算编程 36
4.1成熟的数学模型带修正的设计计算用简化界面编程 36
例4.1用简化界面编制某转向器扭杆刚度计算程序。 36
4.2用简化界面编制扭杆刚度计算程序 37
4.3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41
4.4成熟的数学模型带修正的设计计算用参数化界面编程 42
例4.2把例4.1改编成参数化界面的扭杆计算程序。 42
4.5编制参数化界面的扭杆计算程序 43
4.6扭杆计算参数化界面源程序生成应用程序 50
4.7生成的执行文件.exe文件中的帮助系统和纠错系统 51
4.7.1参数化_扭杆计算的帮助系统 51
4.7.2参数化_扭杆计算的纠错系统 57
4.8编制产品设计计算程序的一些要点 57
5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计算编程 59
5.1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的介绍 59
例5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齿条连接杆的强度校核计算 59
5.2汽车制动器自动调整臂齿条连接杆的强度校核计算编程 61
5.3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63
6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的减速度的计算编程 65
6.1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减速度计算的介绍 65
例6对某轿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的减速度的计算。 65
6.2汽车鼓式制动器的摩擦衬片压力与制动器的减速度的计算程序编制 67
6.3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72
7汽车制动器的能量容量计算编程 74
7.1汽车制动器的能量容量计算的介绍 74
例7对某些汽车(桑塔纳2000、东风EQ1061)制动器的能量容量计算。 74
7.2对某些汽车制动器的能量容量计算的程序编制 74
7.3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78
8在成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作延伸的计算——变厚齿齿根弯曲强度校核计算 80
8.1变厚齿齿根弯曲强度校核计算 80
例8对某5t商用车转向器模数m=6.5变厚齿齿扇的齿根弯曲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并进行概率可靠性计算。 80
8.2变厚齿齿根弯曲强度校核计算程序编制 86
8.3变厚齿齿根弯曲强度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87
9原先用作图法求解现在用迭代法计算——转向梯形校核及转角特性计算 89
9.1转向梯形机构的概述 89
9.2采用横拉杆长度迭代法对转向梯形机构的校核计算 90
9.3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校核计算实例及编程代码 91
例9对某商用车的转向梯形进行校核计算。 91
9.4汽车转向梯形机构校核计算的结果及分析 92
10按展成法绘制m5变厚齿渐开线齿廓 96
10.1对汽车转向器变厚齿的介绍 96
例10按展成法绘制偏置设计的变厚齿大端、小端渐开线齿廓。具体参数:分度圆半径r1=32.5压力角α1=27;模数m=5;扇齿大端变位系数x1=0.3372;扇齿小端变位系数xs =-0.2552 97
10.2按展成法绘制变厚齿大端、小端渐开线齿廓的程序编制 97
10.3按展成法绘制变厚齿大端、小端渐开线齿廓的程序的运行 101
11汽车离合器盖总成设计计算 104
11.1汽车离合器盖总成设计的介绍 104
11.1.1离合器的功能和要求 104
11.1.2离合器的分类和组成 104
11.1.3离合器盖总成结构原理 104
11.1.4汽车离合器盖总成的设计程序 105
11.1.5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选择 107
11.2离合器盖总成的结构设计 108
11.2.1离合器盖 108
11.2.2压盘 108
11.2.3传动片 109
11.2.4分离杆装置 109
11.2.5膜片弹簧的设计计算和主要参数选择 109
例11对395膜片弹簧离合器盖总成设计的校核计算分析。 111
11.3汽车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设计计算的程序编制 113
11.4汽车离合器盖总成设计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15
12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计算 118
12.1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的介绍 118
12.1.1从动盘总成的设计要求 118
12.1.2从动盘轴向弹性的结构形式 118
12.1.3从动盘毂 119
12.1.4摩擦片 119
12.2扭转减振器的设计计算和基本参数选择 121
12.2.1扭转减振器特性 121
12.2.2扭转减振器的主要参数 122
12.2.3扭转减振器基本参数的选择 123
例12对395膜片弹簧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的校核计算分析。 126
12.3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计算的程序编制 126
12.4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总成设计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30
13用布伦特法求一个根优化膜簧生产线上的最佳磨削厚度 133
13.1用布伦特法求根优化离合器膜簧厚度的介绍 133
13.1.1布伦特(Brent)方法 134
13.1.2膜片弹簧的载荷-变形非线性方程f (x)=0与建立布伦特法方程的系数 135
例13用布伦特法求取某离合器膜片弹簧在生产线上的最佳磨削厚度。 136
13.2布伦特法求根优化离合器膜簧厚度的程序编制 136
13.3程序运行结果 140
14用蒙特卡洛法求解一组根优化膜片弹簧非线性性能 141
14.1蒙特卡洛法对膜片弹簧的载荷变形非线性方程组的优化解的介绍 141
14.1.1膜片弹簧是典型的非线性零部件 141
例14采用蒙特卡洛法求三个根的方法来优化某395离合器的膜片弹簧的三个主参数。 143
14.1.2蒙特卡洛法与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 144
14.2求三根的蒙特卡洛法的各系数计算程序的编制 145
14.3求三根的蒙特卡洛法的各系数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48
14.4蒙特卡洛法优化求三根的程序编制 149
14.5蒙特卡洛法优化求三根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52
14.6蒙特卡洛法优化的三根验证的程序编制 154
14.7蒙特卡洛法优化的三根验证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分析 155
15膜片弹簧性能曲线的计算和绘制 158
例15对935离合器膜片弹簧的性能曲线进行计算和绘制。 158
15.1 935离合器膜片弹簧性能曲线计算、绘制的程序编制 158
15.2膜片弹簧性能曲线的计算和绘制程序的运行及分析 165
16沙漠汽车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计算 167
16.1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计算的介绍 167
例16对某沙漠汽车空气滤清器的废气引射器进行设计计算。 167
16.2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设计计算的程序编制 168
16.3带废气引射器的空气滤清器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 171
17汽车动力转向器转阀手力特性计算及手力特性曲线绘制 173
17.1动力转向器转阀的结构及手力特性的介绍 173
17.1.1概述 173
17.1.2转向灵敏度特性的常规计算 174
例17对某φ78缸径的动力转向器进行计算并绘制其手力特性和灵敏度特性曲线。 175
17.1.3对路感强度进行预测计算 176
17.1.4对最大手力矩进行预测计算 176
17.2动力转向器转阀特性曲线计算及绘制的程序编制 176
17.3动力转向器转阀特性曲线计算及绘制程序的运行结果 177
18计算绘制空间相交曲线——汽车转向器相交式导管的设计计算 180
18.1汽车转向器导管的设计计算的介绍 180
18.1.1概述 180
18.1.2建立导管孔与滚道相交曲线数学模型的前导 181
18.1.3建立螺杆滚道槽切截面的数学模型 183
18.1.4建立螺杆滚道槽法截面曲线的数学模型 184
18.1.5固定坐标系XYZ中由滚道法截面形成的螺旋面 184
18.1.6螺杆大径圆柱面与导管孔圆柱面相交空间曲线方程 185
18.1.7螺杆双圆弧螺旋面与导管孔圆柱面相交空间曲线方程 185
例18对某商用车动力转向器的相交式导管进行空间相贯曲线的计算、绘制和干涉检验。 186
18.2相交式导管的设计计算及空间相贯曲线绘制的程序编制 187
18.3相交式导管设计计算程序的运行结果 188
18.4相交式导管设计计算程序运行结果的分析 190
18.5相交式导管设计计算程序调试的说明 191
第3篇 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设计计算编程及实例 196
19威布尔分布二参数拟合分析汽车闪光器的可靠性 196
19.1威布尔分析的介绍 196
19.1.1威布尔分布概述 196
19.1.2威布尔分布函数的性质 197
19.1.3模拟概率纸作图用最小二乘法求斜率估计 198
例19.1对某型汽车闪光器作寿命试验并对其进行威布尔分析(整改前)。 198
19.1.4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m计算特征寿命估计η 200
19.1.5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m、特征寿命估计η计算失效率、可靠度 200
19.2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的程序编制 201
19.3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置信检验 205
19.3.1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205
19.3.2闪光器整改前威布尔分析置信检验 207
例19.2对某型汽车闪光器作寿命试验并对其进行威布尔分析(整改后)。 208
19.4闪光器整改后威布尔分析的程序编制 209
19.5闪光器整改后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置信检验 210
19.5.1闪光器整改后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210
19.5.2闪光器整改后威布尔分析置信检验 211
20汽车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 214
20.1汽车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的介绍 214
20.1.1求威布尔分布两参数的具体步骤 214
例20对于某型汽车变速器齿轮疲劳寿命试验数据采用威布尔分析。 214
20.1.2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m计算特征寿命估计η 215
20.1.3从编程计算得到的斜率估计m、特征寿命估计η计算失效率、可靠度 216
20.2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的程序编制 216
20.3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置信检验 221
20.3.1变速器齿轮威布尔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分析 221
20.3.2置信检验 223
21螺杆强度的概率可靠性计算 225
21.1循环球转向器简介 225
21.2螺杆可靠度计算 225
例21对某转向器螺杆由静强度、疲劳强度形成的总的可靠度进行计算 225
21.2.1螺杆的静强度、疲劳强度校核条件 225
21.2.2螺杆的单一可靠度计算 226
21.3螺杆强度概率可靠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27
21.4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30
22调用伽玛函数计算连杆强度的概率可靠性 232
22.1可靠性设计的统计基础 232
22.1.1对于一维随机变量函数 232
22.1.2对于多维随机变量函数 232
22.1.3可靠性系数 233
22.2连杆的可靠性设计计算 233
22.2.1连杆的可靠度计算 234
22.2.2连杆的可靠性设计 234
例22已知某连杆拉伸疲劳极限、截面尺寸、作用载荷、工作循环次数,试确定该连杆的可靠度和给定可靠度的该连杆的最小厚度。 234
22.3连杆强度概率可靠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34
22.4采用查表法和采用调用伽玛函数法求得可靠度的结果对比 240
第4篇 汽车零部件设计研究综合实例 244
23对传统公式的修正——转向器转阀特性设计计算模拟修正的研究 244
23.1动力转向器转阀特性设计计算模拟修正研究的介绍 244
23.1.1转向手力特性的常规计算 245
23.1.2常规计算的手力特性曲线与实测的手力特性曲线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245
23.1.3对常规计算公式计算的修正 246
23.1.4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对比分析 247
23.2转阀特性模拟设计研究的程序编制 248
例23已知某汽车动力转向器转阀,及台架试验的手力特性曲线,见图23.7所示,试对其传统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和实际台架试验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求得出减小计算差异的修正方法。 248
23.3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用Excel作出修正前后的对比曲线 249
23.4在程序中用展示屏幕窗体建立“关于本程序”的封页 253
24齿扇偏心法间隙特性的设计计算 255
24.1汽车转向器齿扇偏心法间隙特性的介绍 255
例24某6.5模数转向器是采用齿扇偏心法的,对该法产生的传动间隙特性进行编程计算并作出间隙特性曲线。 255
24.2齿扇偏心法间隙特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56
24.3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57
24.4在MATLAB平台上作出偏心法间隙特性曲线 258
24.5在EXCEL平台上作出偏心法间隙特性曲线 259
25边修正法间隙特性设计计算的研究 260
25.1汽车转向器边修正法间隙特性的介绍 260
例25某7.408模数转向器是采用边修正法的,对该法产生的传动间隙特性进行编程计算并作出间隙特性曲线。 263
25.2边修正法间隙特性计算的程序编制 264
25.3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65
25.4在MATLAB平台上作出边修正间隙特性曲线 268
25.5在EXCEL平台上作出边修正间隙特性曲线 269
附表 270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