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 言 1
第一章 实事求是 1
第一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1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2
二、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现象 6
三、从全面的、运动变化的实际出发 8
四、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 10
五、按照实际情况决定路线、方针和政策 14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17
第二节 发挥自觉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17
二、尊重客观条件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21
三、正确认识自觉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21
第三节 调查研究是达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 26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6
二、调查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30
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坚持实事求是 36
第四节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7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哲学路线 38
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41
三、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43
第一节 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47
第二章 认识与实践 47
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8
二、三大革命的实践是基本的实践 50
三、实践贯穿在整个认识过程中 53
第二节 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 56
一、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 56
二、从精神到物质的飞跃 59
三、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伟大意义 60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3
一、一个具体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63
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65
三、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7
第四节 在实践中探索、检验和发展真理 70
一、在实践中不断开辟真理发展的道路 71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5
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77
第五节 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争取更大的自由 80
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81
二、科学是争取自由的武器 85
三、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争取 86
更大的自由 86
第一节 矛盾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2
第三章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 92
一、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93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6
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99
第二节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03
一、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3
二、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106
三、独立自立、自力更生 108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3
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13
二、一切矛盾都有特殊性 116
三、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122
四、共性个性、相对绝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26
第四节 矛盾分析方法 128
一、坚持“两点论”具体分析一切事物 128
二、坚持矛盾转化论,发展地看问题 131
三、坚持重点论,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133
第四章 树立全局观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136
第一节 全局统帅局部、局部服从全局 136
一、全局与局部及其辩证关系 137
二、自觉地服从全局、照顾局部 142
第二节 分清主流和支流 144
一、主流和支流及其辩证关系 145
二、分清主流和支流 148
第三节 办一切事情都要看到需要和可能 151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两个 152
对立面 152
二、充分估计到各种可能性 154
三、作好各种准备,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争取 158
最好的结果 158
第五章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61
第一节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61
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162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165
三、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168
第二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71
一、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71
二、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175
三、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177
四、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79
第三节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实行群众路线的保证 184
一、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184
二、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 187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91
第六章 阶级斗争与人民民主专政 191
一、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 192
二、社会主义社会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196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 200
争的重要方面 200
二、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转移党的工作重点 202
基本方法 207
一、必须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 207
阶级社会的现象 207
第二节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问题的 207
二、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210
三、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适用 21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国家形式 214
一、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214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无产阶级专政 218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 222
保证 222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 2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 224
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24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含义 225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 227
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决定作用, 227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性质特点 2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主义改革 238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的必然性 238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的方向性 241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的全面性 244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的系统性 247
五、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的过程性 249
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改革的目的性 250
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定 2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254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 254
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根本方法 257
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259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26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261
三、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处理好党与群众 264
的关系 264
四、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进行实事求是 266
的估量 266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267
相统一的原则 268
解放思想的方针,坚持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 268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 268
二、在经济利益方面,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和方法 269
三、在发展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实行“百花齐放, 270
百家争鸣”的方针 270
四、在民族关系问题上,采取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的方针 272
五、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73
第四节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点和解决途径 275
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 275
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点 279
三、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 283
第一节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286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8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87
二、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精神文明的基础 290
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 292
作用 29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96
一、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296
二、提高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300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03
四、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306
一、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309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法 309
二、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312
三、正确处理“双百”方针与科学文化艺术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关系 315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
第一节 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
的出发点 319
一、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国情 320
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23
三、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26
和特殊性 328
一、社会主义应该是既有共同本质又各具特色 328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矛盾的普遍性 328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重视 331
本国经验,又要善于学习外国经验 3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35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 336
阔的道路 336
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37
的必然要求 337
三、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39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保证 342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44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