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5
一、国外的研究追踪 5
二、国内的研究进展 11
三、国内外研究启示 20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一、研究内容 21
二、研究方法 22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24
第二章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27
第一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的制度伦理理论 27
一、制度伦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27
二、独立审计信用监管的制度伦理分析 32
第二节 独立审计的功能实现理论 35
一、独立审计功能实现的四种观点 35
二、独立审计功能实现四种观点的评价与分析 39
第三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理论 40
一、机制设计理论描述 40
二、机制设计理论在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中的应用 45
第四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理论基础整合框架 48
第三章 独立审计信用形成机理分析 51
第一节 关于独立审计信用的再认识 51
一、独立审计信用的内涵诠释 51
二、独立审计信用的外延界定 57
第二节 独立审计信用生成原理的模型解构 61
一、基本模型假定 61
二、增加审计方信用状况条件的扩展模型 62
三、增加信用供需双方数量与博弈次数后的进一步扩展 64
第三节 独立审计信用的维护 64
一、独立审计信用维护的过程分析 64
二、独立审计信用维护的充要条件 66
第四节 独立审计信用的修复 6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69
第四章 我国独立审计监管实效的统计分析 71
第一节 我国独立审计监管制度的现实安排 71
一、独立审计监管制度的纵向层级 72
二、独立审计监管制度的横向布局 75
第二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自律效应的统计分析 78
一、资料选取与来源 79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79
三、分析结果 89
第三节 现行监管主体监管效应的数据“挖掘” 90
一、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分析 90
二、中注协行业执业质量检查结果统计 95
三、审计署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描述 97
四、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类别考察 99
第四节 启示 103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06
第五章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 109
第一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的目标导向 110
一、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的指导思想 111
二、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115
第二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的影响因素识别 117
一、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影响因素的系统识别 117
二、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设计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 118
第三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的理论架构 126
一、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的层级结构 126
二、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的运行机理 12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3
第六章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效率实现研究 135
第一节 独立审计信用征信系统的有效性分析 135
一、独立审计信用征信系统的基本架构 135
二、独立审计信用征信系统的经营组织模式选择 140
第二节 独立审计信用奖惩效应实现分析 145
一、独立审计信用奖惩机制的工作内容 145
二、独立审计信用奖惩机制的实现路径 148
三、资本市场对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的实证检验 152
第三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运行效率实现保障机制构筑 165
一、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运行效率实现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 165
二、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运行效率实现保障机制的实现途径 16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78
第七章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评价研究 179
第一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的评价方案 179
一、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评价流程 180
二、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评价标准 180
三、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评价方法 183
第二节 独立审计信用的综合评价 184
一、综合评价目标与评价原则 185
二、指标体系确定与评价方法选择 185
三、独立审计信用的多层次灰色模糊评价 194
第三节 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实施的协同效应分析 202
一、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实施中的系统协同过程 202
二、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实施的协同功效 20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05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20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207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拓展方向 209
参考文献 211
索引 223
后记 227